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364-02
可能大家看到我的題目,會想起古代詩人李清照口中的"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非也,今天我想跟大家"聲聲"的是一位現代詩人,教育學者——張文質,口中的"慢"?!督逃锹乃囆g》一書是摘錄了張文質老師教育演講發言稿或是現場實錄。讀完整本書,就感覺像是用文字的方式,現場參與了這幾場教育講座,真實,有感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與喚醒"。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學也曾經指出:教育往往在緩慢的過程中才能積淀一些有用的東西,在教學中,我們要去慢慢的感悟。
1.愛在左,同情在右
在一次現場交流中,有同行問張文質老師:"后進生、差生,問題不斷,屢教不改怎么辦?"看到這個問題,我立刻就想到了班上一個叫小宇的男孩子,總是惹得大家都來告狀,"他又打我了...他又推我了...他又把我的玩具弄壞了......"而我每天不停的跟他說"不可以怎樣做,應該怎樣做",每天除了批評他就是安慰被弄傷的小朋友,甚至在下班后,還要接著投訴的電話,不停的跟其他家長說著抱歉,很頭疼,很疲倦,作為老師,我們多希望每一位孩子都是同樣的優秀,同樣的聽話,這樣,我們的教育就容易太多了。可是我們又試想一下,如果學生沒有差異,都有相當高的道德水平、紀律、學習欲望、學習基礎,那可能我們的教育還會像今天這樣富有魅力嗎?冰心先生有一句詩說得很好,叫作"愛在左,同情在右",對待孩子們,我們應該有迫切的關愛之情,站在他的角度去幫他發現問題,找到問題,這樣才能便于我們解決問題。這一刻我才明白,真正讓我頭疼和疲倦的是我自己,是我總在一味的批評和說教,卻從未走進孩子的內心。
2.讓“懲罰”在你的手中變得纖弱
有個笑話:班有100個孩子,問孩子平時干什么,回答說,平時上網、游戲、出去玩、打豆豆,問99個孩子都是這樣說。還有一個孩子說,"我上網、游戲",問他為什么不打豆豆,他哭喪著臉說,"我就是豆豆"。原來這個可憐的孩子就是豆豆。所以,我們經常常忽視了我們懲罰到底給孩子們的心靈帶來了什么?張老師在書里提到了發生在他孩子身上的故事:他的孩子是要在學校參加午托的。到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孩子們在聊他們讀一本書里的故事,因為午休時間到了,所以聲音就很自覺地低下來,想把剩下故事說完。沒想到數學老師進來,說:"你們怎么還在講話,幾個講話的站出來,站在那邊。"然后老師趴在桌子上睡了一個半小時,四個孩子就在那里站了一個半小時。那天下午孩子幾乎沒法上課。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教育是有點可怕的,我們有時候在不經意之間,就走到了反教育的一面。我不知道這四個孩子會因為這件事情失去些什么,但是至少會因為它難過或者委屈一陣子。要堅持相信正面的教育,堅持相信教育的力量,不要讓懲罰變成傷害孩子的利器,請讓"懲罰"在你的手中變得纖弱!
3.擁有“靜待花開”的豁達
在如今社會壓力逐日增大的前提下,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現象也日趨嚴重。在去年我們班孩子還在中班的時候,張爸爸在一天放學后神情凝重的說想和我聊聊,關于孩子學習的事情。原來是今天下午的美術活動中張爸爸看到了我們上傳的孩子們拿著自己作品的照片:孩子們畫紙上的棒棒糖都畫的可愛香甜,唯獨一帆的畫紙上滿滿的畫上了螺旋線條,他還樂在其中。張爸爸一提到這幅作品直搖頭,還說道:"老師,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都這么厲害,就他一個人畫的亂七八糟的?他在家也是這樣,姐姐的畫紙干凈漂亮,他呢?真正的畫沒畫一張出來,墻上沙發上全涂滿了顏料!您跟我說實話,他是不是腦子有些不好?我其實早就想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智力。要不您給他打個分,班上這么多孩子,他能打多少分?"還沒等爸爸說完,我實在是忍不住了:"您知道嗎?我們今天畫的主題是'棒棒糖',而他告訴我,他畫的是棒棒糖上放大的花紋!其實,他的作品真的很棒!還有,我實在不喜歡用打分的方式來評價孩子,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同樣的優秀,只是發光的領域不同罷了。教育好比是農民種地,從播種到發芽、成長、開花,最后到收獲,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花期,是一個緩慢與細致地精心呵護的過程。要相信,花,總會開放。"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積淀,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教育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東西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熱情,對自我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珍視以及更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最熟悉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到十歲才會勉強說話,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兩歲時就雙目失明、雙耳失聰,舟舟一開始就被認為是弱智少年,最后卻成為世界級的天才指揮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時間是證明學生成長最好的東西,而不是靠老師聲嘶力竭的吶喊和批評甚至冷嘲熱諷。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存在的價值,都有他與眾不同的理由,即使是現在的所謂差生、問題孩子,誰敢說他們不會是下一個愛因斯坦、舟舟或者海倫凱勒?
學生的成長猶如花兒開放,有自己的周期和規律,花兒會在一夜之間綻放,但養花人首先要經歷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等待,學生會不斷成長,但我們教師首先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和從容,任何一個教育理想的實現,都需要執著地堅守、從容地等待和靜靜地期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做教師的,只有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和良好的心態,腳踏實地、不懈奮斗,理想的教育之花才能絢麗綻放,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簡介:
閆怡霏,女,湖北宜昌人,1991年出生,二級教師,從事幼兒教育工作4年,多次發表教育敘事、教育論文于各刊物,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將表演教學法融入繪本教學活動》參加中國學前教育2015年學術年會征文評選三等獎。現任宜昌市國姿幼兒園主班教師,區核心團隊教師成員,湖北省學前教育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