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宏 高大偉 張會良 王康振 韓海寧
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
陳海宏 高大偉 張會良 王康振 韓海寧
目的 分析在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中應用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46例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4例)與對照組(22例)。觀察組患者給予橈骨遠端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外固定支架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尺偏(37.00±2.11)°、橈偏(23.40±1.90)°、旋后(45.50±2.22)°、旋前(52.21±2.32)°、伸(53.41±1.93)°、屈(46.00±2.30)°與對照組患者的尺偏(30.03±1.92)°、橈偏(19.06±1.88)°、旋后(40.00±2.01)°、旋前(45.06±2.44)°、伸(48.07±2.06)°、屈(39.23±2.10)°相比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明顯,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腕關節功能。
橈骨遠端骨折;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橈骨遠端骨折
在腕關節骨折中,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很常見。對于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來說,若不能有效固定骨折端,極易導致其關節出現功能障礙[1-5]。因此,為了更好地分析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特在本院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46例,收集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4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24例)與對照組(22例)。觀察組中,男15例,女9例,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40.03±15.33)歲。對照組中,男13例,女9例,年齡26~55歲,平均年齡(40.50±15.2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橈骨遠端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采用前臂遠端Henry切口,由橈側腕屈肌與掌長肌之間進入,將拇長屈肌腱拉向橈側,正中神經和其他屈肌肌腱拉向尺側,切開旋前方肌,顯露骨折斷端,恢復橈骨遠端關節面的平整,橈骨長度及掌傾角、尺偏角,植人掌側鋼板。對照組采用手法復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自橈骨背側和第二掌骨橈背側做2個長約1 cm小切口,避開指伸肌腱及橈神經淺支,止血鉗分離后放置套管針,鉆孔擰入外固定針至針尖超過對側骨皮質,安裝支架。術者和助手沿前臂軸向牽引,C臂機透視下復位,恢復橈骨長度,并調整掌傾角、尺偏角,使關節面平整。擰緊固定螺母,固定支架。若單純采用外固定支架無法恢復理想的掌傾角和尺偏角,則聯合應用經皮克氏針固定骨折端控制背傾,將固定時間相應延長至6周以上。
1.3 觀察指標[6,7]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腕關節功能,評價腕關節功能的指標主要包括腕關節尺偏、橈偏、旋后、旋前、伸、屈的度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尺偏(37.00±2.11)°、橈偏(23.40± 1.90)°、旋后(45.50±2.22)°、旋前(52.21±2.32)°、伸(53.41± 1.93)°、屈(46.00±2.30)°與對照組患者的尺偏(30.03±1.92)°、橈偏(19.06±1.88)°、旋后(40.00±2.01)°、旋前(45.06±2.44)°、伸(48.07±2.06)°、屈(39.23±2.10)°相比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腕關節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腕關節功能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尺偏 橈偏 旋后 旋前 伸 屈對照組2230.03±1.9219.06±1.8840.00±2.0145.06±2.4448.07±2.0639.23±2.10觀察組24 37.00±2.11a23.40±1.90a45.50±2.22a52.21±2.32a53.41±1.93a46.00±2.30at 11.687.788.7810.199.0810.39 P <0.05<0.05<0.05<0.05<0.05<0.05
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發生與患者的腕關節受到的高能量損傷有一定的關系,由于其屬于不穩定性關節內骨折,一般需要進行內固定治療來恢復其穩定性。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外固定支架、橈骨遠端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等方式進行治療,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8-11]。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尺偏(37.00± 2.11)°、橈偏(23.40±1.90)°、旋后(45.50±2.22)°、旋前(52.21±2.32)°、伸(53.41±1.93)°、屈(46.00±2.30)°與對照組患者的尺偏(30.03±1.92)°、橈偏(19.06±1.88)°、旋后(40.00±2.01)°、旋前(45.06±2.44)°、伸(48.07±2.06)°、屈(39.23±2.10)°相比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有諸多優勢。近年來,鎖定鋼板在臨床上有廣泛的應用,由于外固定支架固定,腕關節需長期維持在一個位置,不能早期進行腕關節屈伸功能鍛煉,解除外固定支架后,腕關節往往出現關節僵硬,功能恢復較差[12-14]。掌側鎖定鋼板固定,鋼板與螺釘之間的成角相對穩定,復位后,不易發生骨折塊移位等情況[15],同時在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中,將其放置于橈骨遠端掌側面,與骨面貼伏,可有效恢復掌傾角;有利于復位橈側柱骨塊,改善尺偏角度;選取合適釘孔位置,固定骨折遠近端,可有效固定橈骨遠端橈側柱、中間柱的骨折塊,避免關節面的塌陷,更加有利于尺橈關節的穩定性,能早期進行腕關節功能鍛煉,有利于腕關節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對于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來說,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可有效避免腕關節功能受限等情況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張嘉,張保中,張萬利,等.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治療:內固定還是外固定.協和醫學雜志,2011,2(1):46-50.
[2]黃俊明,張光明,王建煒,等.不同手術方法治療AO分型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廣東醫學,2012,33(13):1927-1929.
[3]林振恩,魏艷珍.新型蝶形鎖定加壓鋼板治療AO-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5(4):70-72.
[4]林振恩,謝丹,張森.單純超關節外支架治療老年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18例.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4(3):45-46.
[5]婁本海.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配合中藥熏洗治療AO“C”型橈骨遠端骨折療效觀察.亞太傳統醫藥,2015,11(3):73-74.
[6]惠正廣,張鎮,李朝頂,等.3種方法 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5):494-496.
[7]郭飛,孫宗進,顧邦林,等.腕關節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切開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療效觀察.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6):39-41.
[8]劉勇,瞿懿,孫振中,等.影響橈骨 遠端骨折治療效果的多因素分析.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9):834-836.
[9]王體惠,蘇郁,王旭,等.蝶形鎖定鋼板治療AO-C型橈骨遠端骨折28例分析.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5):507-508.
[10]馬江衛.外固定支架與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C型骨折的臨床效果比較.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8):75-77.
[11]陳宣煌,陳仙英.掌側T形鎖定接骨板治療AO分型C型橈骨遠端骨折.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9):80-81.
[12]蔡振存,趙群,張立軍.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克氏針微創治療橈骨遠端C型骨折的臨床研究.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12): 1145-1146.
[13]朱成棟,喬高山,朱樂銀,等.植骨內固定與支架外固定治療老年性橈骨遠端C型骨折的療效比較.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6,13(1):49-52.
[14]龔競成,童松林,陳立軍.掌側與背側不同入路手術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C型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浙江創傷外科,2015,20(5):960-962.
[15]柯建華,王道明,洪朝浮,等.橈骨遠端掌側柱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AO C型橈骨遠端骨折.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3):321-3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35
2017-01-04]
528400 中山市中醫院骨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