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戈 李師
益氣活血湯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高戈 李師
目的 通過運用益氣活血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觀察其治療綜合效果、腸鏡下表現及中醫癥狀評分等指標水平的變化。方法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60例,采用簡單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緩釋顆粒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益氣活血湯治療,療程為8周。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評分及療效、結腸鏡黏膜改變情況、C反應蛋白水平。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腸黏膜病變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56.67%(P<0.05)。試驗組患者的中醫證候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中醫證候積分及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及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試驗組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益氣活血湯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效果明顯,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調節血清C反應蛋白,值得臨床應用。
潰瘍性結腸炎;益氣活血湯;美沙拉嗪;臨床觀察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消化科和肛腸科常見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疾病。作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頗有成效,現針對前期研究做出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取的6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均選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沈陽市肛腸醫院及遼寧省肛腸醫院住院患者,并采用簡單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5~51歲,平均年齡(37.8±4.4)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3.8±2.4)年。試驗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36.9±4.8)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3.9±2.4)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10年《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1]及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執行。中醫證候分類標準參照2010年《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執行。
1.3 治療方法
1.3.1 基礎治療 兩組均囑患者放松心情,平衡飲食,規律生活,禁油膩、辛辣、生冷食物,戒煙,禁酗酒。
1.3.2 藥物治療 對照組:口服美沙拉嗪緩釋顆粒(法國愛的發制藥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00063)1.0 g,3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西醫口服美沙拉嗪緩釋顆粒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益氣活血湯,藥方組成:黨參15 g、黃芪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砂仁10 g、當歸15 g、三七粉5 g(沖)、秦皮15 g、地榆10 g、元胡15 g、蒼術10 g、莪術10 g,每劑水煎為300 ml,100 ml/次,3次/d口服。兩組療程均為8周。
1.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效果及結腸鏡下黏膜改變情況的評定參照文獻[2],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結腸鏡下檢查黏膜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結腸鏡下檢查黏膜有輕微炎癥;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不明顯,結腸鏡下檢查未見改變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中醫證候評分:將癥狀(中醫癥狀、舌、脈象等)評分分為正常、輕、中、重4級,分別記0、2、4、6分,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③測定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反應蛋白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腸黏膜病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腸黏膜病變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5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試驗組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中醫證候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6.67%和33.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患者的腸黏膜病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3020.96±5.32 8.82±1.58ab對照組3020.38±4.4216.74±2.87a

表3 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n,%)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mg/L)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mg/L)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3032.88±4.89 8.01±1.55ab對照組3032.38±5.0115.03±2.48a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復雜多樣的腸外表現。現代醫學主要應用氨基水楊酸制劑、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但臨床療效一般,仍存在高復發率、高不良反應情況[3]。中醫學家將其病因病機歸結為素體脾虛、飲食不節(潔)、情志內傷、外感時邪等,指出其病位在腸,但脾虛失運是病變的關鍵所在[4]。脾虛運化失常,飲食水谷不化而濕邪內生,蘊結于腸腑,與腸中氣血相搏結致氣血運行不暢,大腸傳導失司、通降不利,最終造成腸腑和血絡受損而發病;或由于體質差異,濕邪轉化為寒濕、濕熱,寒性收引、凝滯阻遏氣血運行,熱邪灼傷血絡,氣血運行失常,損傷腸腑脂膜而發病[5,6]。因此本病病機脾虛是根本,血瘀是最終的病理產物。該病初期與脾胃腸相關,與肝關系密切,久病及腎,為本虛標實病證。
益氣活血湯為本院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常用方劑,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亦顯示出良好的效果。方中黃芪聯合黨參為君藥,能夠益氣健脾,重在補脾氣而化濕邪。白術、茯苓為臣藥,重在助參芪之力補脾;同時三七、當歸、莪術亦為臣藥,重在活血祛瘀,貫徹扶正不留邪的基礎原則;秦皮、元胡、蒼術等為佐劑,立意緩急澀腸止瀉;方中使劑為生甘草,解毒兼調和藥性。全方共奏益氣健脾、活血止瀉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益氣活血湯聯合美沙拉嗪作用療效明顯,能有效改善腸黏膜病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抑制腸道的炎癥反應。說明本方能夠通過調節免疫力、抑制炎癥反應、鎮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中西醫結合用藥效果大于單純使用美沙拉嗪。
綜上所述,益氣活血湯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效果明顯,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調節血清C反應蛋白,值得臨床應用。
[1]張聲生.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6(25):891-895.
[2]徐建.愈瘍湯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1例.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7):52-53.
[3]孫芳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與治療進展.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2):445-447.
[4]王新月,王建云.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藥治療的關鍵問題與優勢對策.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2):263-267.
[5]鄭紅斌.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辨治六法.遼寧中醫雜志,2015(12): 2333-2335.
[6]鄭紅斌,陳咸.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藥防治優勢及辨治要點.中國中醫急癥,2003,12(5):439-4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62
2016-12-21]
110000 沈陽市肛腸醫院(高戈);遼寧省肛腸醫院(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