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花 李成剛 陳曉霞
腹腔鏡膽囊手術不同麻醉臨床觀察
崔金花 李成剛 陳曉霞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手術中采用硬膜外麻醉與全身麻醉的應用效果。方法 20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依據住院先后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觀察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分析兩組患者麻醉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誘導后、基礎階段、插管后、拔管后、二氧化碳(CO2)氣腹時收縮壓(SBP)、心率(HR)穩定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煩躁發生率6.0%、拔管時間(14.7±2.3)min、蘇醒時間(8.9±1.6)min均優于對照組33.0%、(15.6±2.3)min、(10.8±1.3)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用硬膜外麻醉,能夠有效穩定患者呼吸、降低患者煩躁率、提升手術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腹腔鏡;麻醉;膽囊手術;應用效果
膽囊切除術中患者蘇醒速度和麻醉深度存在密切關系,所以圍麻期應當運用合理方式為患者麻醉[1-4]。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開展硬膜外麻醉,能夠有效穩定血流動力學和患者呼吸,促進患者術后煩躁率的降低[5-8]。為進一步明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用硬膜外麻醉效果,本文選擇本院收治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200例,通過病史、X光、B超、心電圖、CT片檢查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膽囊病變。依據住院先后將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女42例,男58例;年齡36~81歲,平均年齡(51.4±14.6)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3±1.5)年;包括30例慢性膽囊炎、10例急性膽囊炎、20例急性水腫性膽囊炎、12例膽囊息肉變、28例膽囊三角與周圍粘連。觀察組女41例,男59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1.7±14.2)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6±1.5)年;包括31例慢性膽囊炎、11例急性膽囊炎、18例急性水腫性膽囊炎、12例膽囊息肉變、28例膽囊三角與周圍粘連。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手術前為兩組患者開展心電監護,同時對靜脈通道進行監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措施,同時開展氣管內插管,并連接麻醉劑控制呼吸。整個過程中應控制氧流量在12 L/min,控制呼吸在11~14次/min,控制潮氣量7~10 ml/kg。觀察組患者開展硬膜外麻醉,誘發前在T9~10間隙進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并通過硬膜外導管向患者體內注入1%濃度鹽酸多卡因,待氣管插管后通過硬膜外導管注射6~10 ml局部麻醉藥。
1.3 觀察指標 在誘導后、基礎階段、插管后、拔管后、CO2氣腹時觀察兩組患者SBP、HR穩定情況,并觀察術后基本情況(煩躁發生情況、拔管時間、蘇醒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HR、SBP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誘導后、基礎階段、插管后、拔管后、CO2氣腹時SBP、HR穩定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基本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煩躁發生率、拔管時間、蘇醒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HR、SBP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HR、SBP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例數檢測指標誘導后基礎階段插管后拔管后CO2氣腹對照組100SBP(mm Hg) 95.3±8.3116.0±1.3133.0±8.5135.0±8.7137.0±6.6 HR(次/min) 72.6±6.6 76.6±6.6 92.5±5.6 93.7±6.6 94.6±5.5觀察組100SBP(mm Hg)100.3±7.5a120.0±1.4a125.0±6.6a127.0±7.3a125.0±5.4aHR(次/min) 66.8±5.5a75.3±6.5a81.3±5.6a76.5±6.3a78.7±6.3a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基本情況比較[n(%),(±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基本情況比較[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煩躁 拔管時間(min)蘇醒時間(min)對照組10033(33.0)15.6±2.310.8±1.3觀察組1006(6.0)a14.7±2.3a8.9±1.6a
在進行腹腔鏡手術麻醉操作的過程中,需引導患者保持腹肌松弛和安靜[9,10]。同時還應當依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評估患者接受麻醉和手術的耐受力,并依據患者情況應用不同麻醉方案和應急方法[11-13]。當前膽囊手術主要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通常來說硬膜外麻醉主要選擇2%利多卡因和0.375%布比卡,并且不需要稀釋,這樣能夠保證麻醉效果。另外輔助藥物和全身麻醉誘導選擇能夠更快見效,產生較小副作用,并能夠提升患者血流洞動力學穩定水平,患者蘇醒后也不會受到較大影響。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誘導后、基礎階段、插管后、拔管后、CO2氣腹時SBP、HR穩定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煩躁發生率6.0%、拔管時間(14.7±2.3)min、蘇醒時間(8.9±1.6)min均好于對照組33.0%、(15.6±2.3)min、(10.8±1.3)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文獻一致[14,15]。可見,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開展硬膜外麻醉,能夠有效穩定患者呼吸、降低患者煩躁率、提升手術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關開華,黃雄慶,盧寒冬,等.不同麻醉方法對腹腔鏡膽囊手術患者 C反應蛋白及補體的影響.廣西醫學,2014(9):1219-1221.
[2]趙小娟,張迎,魯曉紅,等.BIS監測麻醉深度對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蘇醒質量的影響.重慶醫學,2016,45(24):3364-3365.
[3]馬麗萍.七氟醚或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麻醉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觀察.河北醫科大學,2012.
[4]劉智輝.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中反饋控制BIS異丙酚靶控輸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5(20):39-40.
[5]胡大榮.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鏡膽囊手術護理體會.貴陽醫學院學報,2002,27(3):277,280.
[6]宋杰,唐叢林.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應用于68例高血壓病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體會.當代醫學,2011,17(1):69-70.
[7]袁紅.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在高血壓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3):299-300.
[8]姜洪軍,孟鑫,李麗.硬膜外麻醉聯合全麻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3):91-92.
[9]李圣平,鄒時宏,甘孝紅,等.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腹腔鏡膽囊手術中的應用.華中醫學雜志,2007,31(2):88-89.
[10]伍江明,王東,張旭,等.兩種麻醉方式對老年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探究.中國醫藥導報,2014,11(9):127-129.
[11]閆莉,王榮國,丁文平,等.靜吸復合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對腹腔鏡膽囊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術后恢復的影響.河北醫藥,2016,38(20):3076-3079.
[12]李華,徐建健,沈學慶,等.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與單純全麻對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循環影響對比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0):1132-1133.
[13]董鵬,李玉華,郭盟迪,等.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老年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21):1726-1729.
[14]唐方偉.全身麻醉與復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觀察.重慶醫學,2008,37(17):1936-1937.
[15]吳曉燕.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外健康文摘,2011,8(48):218-2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64
2017-01-12]
116000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