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浪 薛志偉 魯群英 李云英 黎小花
探討舒適護理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中的應用
歐陽浪 薛志偉 魯群英 李云英 黎小花
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20例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以隨機分配為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舒適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0.01±1.19)d、脫水藥物使用時間為(3.03±0.05)d、抗生素使用時間為(9.45±1.03)d,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18.22±1.82)d、(6.88±0.02)d、(14.23±1.19)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患者(2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舒適護理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大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舒適護理;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應用
根據調查發現,顱底骨折時極易出現腦脊液耳鼻漏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很容易出現顱內感染,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醫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舒適護理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將“以人為本”作為護理理念,在長期的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本次研究對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120例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配為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1~64歲,平均年齡(32.25±10.81)歲,其中耳漏38例,鼻漏22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32~63歲,平均年齡(31.41±11.31)歲,其中耳漏39例,鼻漏21例。所有患者均對研究情況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患者在入院后,心理上常出現恐懼、焦慮等情緒,容易出現認知水平受限、情緒不平穩等心理問題。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和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介紹和疾病有關的知識、注意事項、病房環境等,緩解患者的心理情緒,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與醫患關系,提高患者的依賴感與信任感。向患者家屬介紹相關的護理知識,叮囑多陪伴患者、安慰患者,使患者處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積極配合治療,為患者的康復奠定基礎。
1.2.2 臥位護理 良好的臥位是患者康復的重要條件之一。若患者無創傷性休克,則臥床時應當將床頭抬起15~30°,取仰臥位或患側臥位,從而保證上腔靜脈回流,緩解顱內壓,同時也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保證腦組織貼附和堵塞與顱底腦膜缺損處,避免腦脊液漏,使局部粘連封閉漏口,有效避免漏出液回流而引發的顱內逆行感染。
1.2.3 局部護理 局部護理可以有效預防腦脊液顱內逆行感染。應當保證局部區域的清潔干燥,當患者出現耳鼻漏時,不能包扎、堵塞、沖洗,避免被污染的腦脊液逆流而造成的顱內感染。保證患者鼻腔與外耳道的清潔、通暢,枕上應當鋪墊無菌巾,通過無菌生理鹽水棉球或棉簽對患者的外耳道以及鼻前庭血跡、污垢進行清理,局部皮膚應當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并用碘伏進行消毒,再將無菌干棉球置于外耳道入口或鼻孔處,定時觀察,一旦棉球浸濕,需要立即更換。操作時要嚴格遵照相關標準,保證無菌。
1.2.4 生活護理 關注口腔護理,在疾病早期引導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當病情好轉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患者生理代謝的平衡,必要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緩瀉劑,避免便秘時用力過度導致漏液增多或顱內壓升高。禁止患者進行擤鼻、挖鼻等行為,并放置鼻飼胃管。輔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起居,預防感冒,盡量不要進行咳嗽、打噴嚏等行為,避免出現漏液增多或并發顱內感染等情況。
1.2.5 環境護理 根據患者的情況適當安排單人病房,保證病房內床單、空氣、地面的清潔,溫度控制在18~20℃,濕度控制在50%~60%,每天進行紫外線消毒,降低交叉感染的發生率。保證病房內燈光的柔和,避免強光對患者造成刺激,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
1.2.6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包括患者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顱內壓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應用抗生素、脫水藥物等,受傷后24 h內應當注射破傷風抗霉素。如果患者需要使用脫水劑,則應當保證水電解質平衡。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脫水藥物使用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0.01±1.19)d、脫水藥物使用時間為(3.03±0.05)d、抗生素使用時間為(9.45±1.03)d,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18.22±1.82)d、(6.88±0.02)d、(14.23±1.19)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患者(2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d)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 脫水藥物使用時間 抗生素使用時間觀察組60 10.01±1.19a3.03±0.05a9.45±1.03a對照組6018.22±1.826.88±0.0214.23±1.19 t 29.245553.78023.525 P <0.05<0.05<0.05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n(%)]
舒適護理模式指使患者在各個層面達到一個愉快、放松的狀態,降低患者對環境、人的陌生感,為患者的康復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傳統的護理模式僅僅注重護理技術,忽視了患者的個人體驗以及醫患間的交流,難以達到預期的護理效果[3]。
在舒適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與患者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消除患者的抗拒、焦慮心理,平復患者的情緒,為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很容易出現顱內感染的情況[4]。因此,護理時需要嚴格遵照相關標準,盡量減少抗生素以及脫水藥物的使用,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保證患者能夠攝入機體所需的營養,定時清潔病房,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促進患者的康復[5-11]。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舒適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0.01±1.19)d、脫水藥物使用時間為(3.03±0.05)d、抗生素使用時間為(9.45±1.03)d,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18.22±1.82)、(6.88±0.02)、(14.23±1.19)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患者(2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大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趙逢玲.舒適護理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4):55-56.
[2]施雨.探討舒適護理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當代臨床醫刊,2015,28(5):1632-1633.
[3]周肖.舒適護理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中的應用.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2):115-116.
[4]魚莉軍.舒適護理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干預效果.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385-1387.
[5]王萬玲.舒適護理在國內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4):273-276.
[6]鄧海蘭.舒適護理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鼻漏患者中的應用.中外健康文摘,2013(2):346-347.
[7]于曉燕.顱底骨折致腦脊液漏保守治療的護理體會.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4(6):360.
[8]陳淑娟.顱骨骨折患者臨床護理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21):34-36.
[9]鮑慧,楊慧,楊梅,等.外傷性腦脊液耳鼻漏患者的觀察與護理.醫學臨床研究,2007,24(7):1245-1247.
[10]鄭卓雙,陳榮嬌,江楚云.顱底骨折合并腦脊液漏病人的護理體會.醫學信息旬刊,2009,1(8):191-192.
[11]費蘭群.顱底骨折腦脊液外漏的護理.健康必讀旬刊,2013(4): 165-166.
Investigation of application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basilar fracture cerebrospinal fluid otorhinorrhea patients
OUYANG Lang,XUE Zhi-wei,LU Qun-ying,et al.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Qingyuan City Qingxi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Qingyuan 5118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basilar fracture cerebrospinal fluid otorhinorrhea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basilar fracture cerebrospinal fluid otorhino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fortable nursing.Observation was made on nursing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ospital stay time as (10.01±1.19) d,desiccation drug administration time as (3.03±0.05) d,and 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 time as (9.45±1.03) d,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18.22±1.82),(6.88±0.02) and (14.23±1.19) d in the control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3.33%)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8.33%),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Comfortable nursing shows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in basilar fracture cerebrospinal fluid otorhinorrhea patients.This method can remarkably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enhanc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omfortable nursing; Basilar fracture; Cerebrospinal fluid otorhinorrhea; Applic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75
2016-12-20]
511800 清遠市清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