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菊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影響價值分析
黃春菊
目的 探索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用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臨床護理中的價值。方法 78例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新生兒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新生兒采用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新生兒的護理效果指標值。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首次排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以及黃疸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評分(94.8±7.7)分高于對照組的(87.9±8.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中的應用有助于促進黃疸的消退,提高治療效果,并且有助于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護理滿意度;黃疸消退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指的是新生兒血清中膽紅素水平遠遠高出正常值引起的皮膚、黏膜、鞏膜黃染性疾病,主要是由膽紅素代謝異常、肝腎功能不全、酶系統發育不成熟等引起的[1,2],一般發生在出生后的7 d內,多數患兒在出生后1~2周黃染自行消退,而嚴重的黃疸則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影響患兒的健康成長發育[3]。在臨床治療期間采取早期的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黃疸的消退,提高治療效果,本院對39例新生兒采用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中隨機抽取出78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合并外觀畸形、出生時窒息、產傷、感染的新生兒,全部新生兒的母親在孕期均無妊娠并發癥和合并癥,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新生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7例,胎齡36~40周,平均胎齡(38.0±0.7)周,出生時平均Apgar評分(9.03±0.23)分,黃疸分級:輕度27例,中度12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4例,胎齡37~41周,平均胎齡(38.4±0.9)周,出生時平均Apgar評分(9.10±0.20)分,黃疸分級:輕度30例,中度9例。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給予常規護理,也即在出生后30 min裸體與母親接觸,并實施母嬰同室護理、母乳喂養、產婦的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觀察組新生兒給予早期綜合護理干預:①早期的健康教育。產婦在產檢時即開始母乳喂養的健康教育活動,在分娩前由責任護士給產婦開展系統的母乳喂養知識宣教活動,并且檢查乳頭是否存在凹陷情況,為產后的早期母乳做好準備。②密切監測新生兒的病情。監測新生兒的生命體征,觀察其是否存在吸吮困難、精神萎靡、斜視、嗜睡等癥狀,記錄黃疸的出現時間、分布規律、伴隨癥狀以及治療后的消退情況,密切記錄二便的顏色、性狀等,進行病情的綜合評估[4]。③撫觸護理。在患兒沐浴或是游泳后開展撫觸護理,由專科護士開展全身的撫觸護理,2次/d,15 min/次,連續撫觸5 d,通過撫觸護理刺激新生兒背部的體表神經,促進排便,促進胎糞的排出。④皮膚護理。保持新生兒皮膚、臀部、肚臍等部位的干燥清潔,預防感染的發生,若患兒長時間未排便,則通過按摩肛門等方式促進排便。⑤膽紅素水平的監測。對新生兒進行動態的膽紅素水平監測,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觀察皮膚、眼白顏色,了解黃疸的情況,及時給予對癥護理。⑥環境護理。每日進行病房的通風采光,新生兒出生第2天開始給予日光浴,30 min/次,2次/d,日光浴時使用黑布遮蓋眼睛、臍部、會陰部。⑦腹部按摩護理。在新生兒出生2 h即可開始腹部按摩護理:護士嚴格遵照洗手的流程洗手,摘下手表等配飾,以免按摩過程中擦傷新生兒,手涂嬰幼兒潤膚油,沿著新生兒的臍周按結腸走向進行順時針的按摩,時間控制在5~10 min,保持力度的均勻,于每日洗澡后進行腹部按摩,促進胎糞的排出。在按摩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新生兒進行語言和眼神的溝通,并且在病房內播放輕柔的音樂,合理設置溫濕度,保證新生兒的最舒適度[5,6]。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新生兒的首次排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黃疸消退時間以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滿意度的評估,于新生兒出院前讓家屬填寫,分成20個條目,采用1~5分記分制,1分為不滿意,5分為非常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首次排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以及黃疸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首次排便時間(h)胎便轉黃時間(h)黃疸消退時間(d)觀察組39 5.28±0.56a31.37±4.85a7.37±1.32a對照組399.46±1.2148.10±5.3213.29±1.67 t 19.57814.51317.368 P <0.05<0.05<0.05
2.2 兩組新生兒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評分(94.8±7.7)分高于對照組的(87.9±8.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57,P<0.05)。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后的2~3 d出現,在4~5 d達到高峰,1~2周后即能自行消退,無需特殊治療,一般通過增加喂養量以及次數來促進黃疸的消退,只有少數新生兒會發展成為病理性黃疸[7,8]。黃疸的產生機制主要為:新生兒在胎內時處于低氧環境,可以攜帶較多的氧紅細胞,在出生后,外界中的含氧量則比胎內高,這樣就使得較多的紅細胞遭到破壞,分解出大量的膽紅素,而新生兒的肝功能、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無法及時將過多的膽紅素排出體外[9],這樣就出現膽紅素的堆積現象,將皮膚、鞏膜等染成黃色,進而出現黃疸。
加強對生理性黃疸新生兒的早期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膽紅素的排出,促進黃疸的消退。通過早期的母乳知識健康教育增強產婦的認知水平,鼓勵產婦在產后早期哺乳[10,11]。而在產后的早期哺乳不僅能促進正常腸道菌群的建立,促進胎糞的排出,還有助于新生兒吸收更多的營養(蛋白質和能量),提高機體免疫力。通過出生后的病情監測和膽紅素水平監測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對癥護理措施,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12,13]。撫觸護理、腹部按摩護理、環境護理有助于促進新生兒在出生后早期排便,促進腸蠕動,使得胎糞能及時排出,這樣能有效減輕膽紅素的肝腸循環負荷,預防膽紅素的重吸收,從而促進膽紅素水平的降低,促進黃疸的消退,提高治療效果[14,15]。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首次排便時間、胎便轉黃時間以及黃疸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57,P<0.05)。指出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生理性黃疸新生兒采用早期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確切,促進新生兒黃疸的消退,降低膽紅素水平,保證新生兒的健康成長發育,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1]張佳佳,張建輝,姚寧璐,等.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1):75-76.
[2]杜雪楓.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指數的影響.中國醫藥科學,2013,3(6):120-121.
[3]張玉清.新生兒黃疸的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影響研究.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4):646-647.
[4]趙娜.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5):34-35.
[5]商廣芝,李松,洪麗娟,等.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32-33.
[6]張珍.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0):封2.
[7]李寧.早期護理干預對減輕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影響.醫學信息,2015(31):129-130.
[8]龍婭靜,付云.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影響的臨床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267-268.
[9]付長清.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影響的臨床觀察.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42-143.
[10]陳冬梅.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影響的臨床觀察.醫藥衛生(引文版),2015(7):00117.
[11]鄭萍萍,梅嫦穎.早期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現代實用醫學,2015,27(2):270-271.
[12]梁鳳蓮.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進行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吉林醫學,2015(1):159-160.
[13]盧凌香.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3):3192-3193.
[14]吳燕.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延邊醫學,2014,9(26):63-64.
[15]黃艾艾,鄧建平.早期觀察與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中國實用醫藥,2014,9(21):189-1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82
2017-01-05]
518110 深圳市龍華新區中心醫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