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靜,成 嘉,陳 琳
(長沙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2)
普通生物學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和應用探索
向 靜,成 嘉,陳 琳
(長沙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2)
基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對于保證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教學評估的科學合理勢在必行.結合普通生物學的課程特點,對該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優建課程網絡平臺資源,增大教學方式的多元性;創新課程網絡教學模式,增加教學質量的實效性;構建課程網絡評價體系,增強教學反饋的科學性等建議.
普通生物學;網絡教學平臺;構建方案
信息化教學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其核心是以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學習資源的利用為特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高效完成課程教學任務[1].
普通生物學是生物學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程,是后續多門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所必備的基礎.作為生物相關專業重要的樞紐課程,它既是專業基礎課、主干課程,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應用范圍已滲透到農業、工業、醫藥、環保、生物工程等各個領域.課程涉及基礎知識對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教學體系嚴密.而這門課程在整個大學期間所分配的課時非常有限,為了讓學生全面理解課程教學內容,熟練掌握課程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系統了解整個生物界的發生、發展及演化規律,認真探索生命科學對人類的重要貢獻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和該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熱點問題,采用信息化教學勢在必行.
1.1 信息化教學
2012年,國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對未來十年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宏圖進行了描繪,明確提出要推進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建設,要建成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和覆蓋全民學習需求的學習資源庫.在國家信息化政策的推動下,各機構相繼開發支持網上教學的軟件平臺,各高校加強了網絡輔助教學的建設.
網絡空間不僅是以教師、學生等為服務對象的網絡化交流平臺,為教師在網絡上開展教學活動、為師生網絡互動提供支撐.網絡空間是一個匯聚優質資源的資源平臺,更是一個管理平臺,對教師教學活動及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進行評價,對學生學習進行統計分析,為網上教學活動提供技術支撐.網絡空間教學的跨時空性、共享性及交互性等突出優勢,使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成為可能[2].
1.2 普通生物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2.1 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受課程教學計劃學時影響,在學校規定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掌握普通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提高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勢必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很難兼顧每個學生基礎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在教學內容的取舍上,如何將重點、難點內容細講、詳講,次要內容選講或略講,資料性、一般演繹性的內容則“點講”,顯然至關重要.這種教學內容的取舍,應針對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合理計劃安排,而不應一概而論,不加取舍.
1.2.2 教學模式缺乏多樣性
現階段普通生物學課程的教學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講述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為主要組織形式,以考試測驗為主要教學評價手段.其特點是教師口授、多媒體結合板書,學生耳聽、筆記.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導,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相對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教學在有限及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教學模式單一,固定化、形式化,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強調知識的傳承及應試技巧的訓練,以灌輸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了師生間即時的溝通與解惑,忽視了學生間協作和互助.
1.2.3 教學評價缺乏全面性
普通生物學課程教學評價采用是平時成績與閉卷考試成績綜合評定的辦法.教師根據學生課堂聽課及回答問題情況記錄學生的理論知識認知能力及出勤情況等賦以平時成績,與課程結業時閉卷考試成績一起按一定權重計算出期評成績,以考試測驗為主.這種評價方法過于注重學業成績、注重量化評價,以分數、考試和文憑為中心,把學生禁錮在書本、課堂、考試中.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全面客觀考核學生知識深度、廣度及綜合素質教育評價,因而無法適應網絡教學模式要求,無法達到課程教學目標[3].
種種不足制約了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新思維培養,限制了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個性潛能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4].因此,優化重構信息化時代下普通生物學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創新網絡空間教學新模式,優化教與學的過程,建立基于網絡空間多維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全面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2.1 優建課程網絡平臺資源,增大教學方式的多元性
普通生物學課程主要介紹該課程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術,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全面掌握本學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利用大學城云空間、“愛課程”網、網易云課堂、MOOC平臺,在高校優化構建個人空間教學資源,做到內容豐富、導航清晰、檢索方便,并啟動由校內開放過渡為全面開放.空間資源建設以課程教學大綱為依據,將教案、教學課件、授課計劃、教學視頻等按照教材的章節體系上傳空間后構建課程資源,優化重新構建課程網絡教學資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外借助教師網絡空間,按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需要選擇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空間資源根據課程內容、特點及教學目標,打破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將各知識點按類別分解為概念、原理、方法、案例、圖片、習題等,上傳到空間后形成課程的概念庫、原理庫、方法庫、案例庫、圖片庫、習題庫、技能訓練庫等系統性、模塊化的資源欄目,并設置實踐展示特色欄目,對學生進行特定任務布置、開展互助討論等.學生進入教師空間后,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出選擇,或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或強化或拓展課堂教學知識.教師通過平臺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對課堂內容、授課方式、節奏進行調整,并及時更新教學資源,師生多元式的平臺交流可使教學內容更加通透和容易掌握.
2.2 創新課程網絡教學模式,增加教學質量的實效性
2.2.1 協作互動型教學模式
由教師將具有問題性、開放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專題內容發布到空間,學生根據自己興趣與愛好選擇專題,借助網絡空間結成學習伙伴,開展交流與合作,協商設計合作方案、開展合作行動如資料查閱、探索、討論交流等,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即形成專題報告[5].這種模式強調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協作能力,增強團隊意識,適合于生物學知識點專題應用的教學內容.
2.2.2 問題針對性解析教學模式
通過創造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導向,將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資料查閱,以解決問題實質.這種教學模式能發展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適合于利用生物學基本知識解決實際生產、生活問題的教學內容.
2.2.3 探究型教學模式
由教師提出某個研究課題,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圍繞課題研討,提出個人見解,并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資料查閱、現場調研、廣泛討論等,經過分析、綜合、評價,形成研究方案,教師對方案進行分析與評價.這種教學模式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研究性與創新性,適合于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教學內容.
2.2.4 案例式教學模式
由教師描述生產實例,提出任務與目標,學生通過分析案例,找出原因,提出解決方案,教師點評.這種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相連接,使學生在分析與綜合中獲得技能,適合于生物學生產實際案例的教學內容[6].
2.3 構建課程網絡評價體系,增強教學反饋的科學性
2.3.1 過程性評價
貫穿普通生物學課程網絡空間學習全過程.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強大的儲存功能,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如登錄時間與時長,作業完成的時間點等,再現學習過程及完成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學習互動記錄情況、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可以監控與關注每個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借助信息庫儲存的信息,教師能了解學生學習全過程并根據質與量給出評價和建議.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注重評價對象的轉變和發展,以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2.3.2 多元性評價
網絡空間的開放性與信息共享性,使參與教學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對基于網絡空間合作學習的課程內容,除了教師參與評價外,學生小組成員間、組與組間、不同課題組間、不同問題組間均可實現互評.這種評價方式能使學生從網絡空間獲得即時反饋信息,讓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3.3.3 全面性評價
評價內容既注重傳統教學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評價,又注重學生創造性、個性、情感、思維等綜合素質的評價,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課程結業成績最終根據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與網絡空間教學評價的權重進行綜合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能有效的改變學生“分數論”的功利心,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成才[7,8].
3.1 實用性
網絡空間的無限性為教師教學提供了無限的空間,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海量的教學資源.因此,空間欄目和整體風格的設計、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等都以教學需要為目的,內容豐富、導航清晰、檢索方便,空間設計新穎、美觀,網頁簡潔、嚴肅、方便、實用.
3.2 專業性
普通生物學課程教學空間,是一個以教學與教研為主旨的網絡空間.空間建設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與空間教學的特點,構建的空間教學內容,設計的空間教學方法,滿足了學生專業學習需求,實現了傳統教學與空間教學的真正融合.
3.3 互動性
網絡空間的開放性使得空間教學互動成為可能.普通生物學課程空間教學模式中的協同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內容實現了學生間、群組間、師生間等的交流,空間建設提供了信息發布者與信息接收者互動的途徑,建立了交流群組,實現了教學過程的互動.
3.4 時效性
作為一門應用性強的專業基礎課,普通生物學課程內容涉及工農林醫環保等諸多方面.空間建設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資源,及時地將普通生物學最前沿的知識、最新穎的技術、最先進的教學方法、最貼近的教學案例上傳到空間中,為學生提供適時、有效的學習資源.
普通生物學網絡空間建設可以為生物相關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通過在線自主學習、在線輔導答疑、在線研討、在線作業、在線測試及成績評定等直接受益,并通過資源共享惠及世界大學城空間自主學習對象.借助空間的交流群組及開放性,探討的“融合式”課堂教學模式下基于網絡空間的協作型、問題解決型、探究型等教學模式以及多維的網絡空間教學評價方法能為同行教師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教學參考.通過空間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探索,能有效推進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建設,帶動一批具有學科專業特色高質量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有利于推動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完善,加大跨區域網絡協作教學,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深化,促使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1]向文江,李新社,袁赟.基于網絡空間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管理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8):92-94.
[2]陳獻輝.基于空間教學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探討[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114-115.
[3]廖潔丹.《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與初步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2):155-156.
[4]陳榮元,申立智,徐雪松,等.商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5,(3):120-122.
[5]王巧稚,曹高飛,趙宏賢,梅欣明,徐瑲.“互動式”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和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8):98.
[6]王俊,羅姮,屠潔,吳瓊英.產品工程背景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輕工科技,2012,(12):157-160.
[7]宗自衛.生物化學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構建和應用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1):96.
[8]顏建軍.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5,(2):25-27.
(作者本人校對)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for General Biology: Its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XIANG Jing, CHENG Jia, CHEN Lin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 network technology facili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pecifically, it can help achieve the efficient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better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 reasonable method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General Bi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 and model of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building a sound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as a way to diversify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ng online education model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onstructing an online course-evaluation system to make the feedback more reliable.
general biology;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plan
2017-03-23
《普通生物學》“名師空間課堂”項目(批準號:湘財教指〔2016〕47號)
向靜(1975— ),女,湖南平江人,長沙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
G420
A
1008-4681(2017)02-01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