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洋
隨著“綠色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綠色金融已成為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步伐明顯提速,但總體上仍處于初期階段。興業銀行作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自2006年首開綠色金融先河,經過10年多的探索實踐,逐漸走出了一條“由綠到金”的可持續之路。綠色金融時代,行業發展路在何方?興業銀行10年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和做法又有哪些值得研究和借鑒?近日,興業銀行環境金融部總經理羅施毅解開了背后答案。
赤道原則并非業務發展的“緊箍咒”而是“促進劑”
問:日前,江蘇銀行宣布采納赤道原則,成為中國內地第二家赤道銀行。作為國內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推廣赤道原則的過程中,有什么經驗可以與后來者分享?
羅施毅:我們非常高興看到更多國內同行采納并積極運用赤道原則這一國際通用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工具,共同促進我國綠色金融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回溯自2008年采納赤道原則以來我行對赤道原則的探索實踐,主要有兩方面體會:
一是推廣宣貫,形成共識。接觸赤道原則初期,我們內部也曾有過顧慮,擔憂一旦采用赤道原則,會提高項目的融資成本和融資門檻,降低業務競爭力。為此,對內,我行董事長高建平先生親自掛帥,在全行宣貫、動員赤道原則實施工作,2008年以來,全行共計開展赤道原則培訓五百多場,覆蓋總分支三級機構四萬多人次,推動全行形成采用赤道原則的共識。對外,我們專門召集了大型客戶展開赤道原則專題研討,走訪客戶項目現場,普及赤道原則相關知識,幫助其提升項目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能力。
二是接軌國際,流程再造。按照赤道原則的要求完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和業務流程,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辦法和管理工具,并對全行相關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和再造。例如,根據赤道原則相關要求對信貸流程進行優化,根據客戶對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的不同偏好,設計不同的環境與社會風險審查路徑;建立項目評審電子辦公系統,提高評審效率等,促進赤道原則的推廣。
問:采納赤道原則對銀行來說有諸多優勢,但初期往往意味著成本的增加,這也成為國內銀行不容易采納赤道原則的原因之一。對此矛盾關系,興業銀行怎么看?
羅施毅:從我行近10年的赤道原則探索實踐經驗來看:采納赤道原則在短期內可能會限制業務規模,但從長期看更有利于優化項目結構;雖然嚴格借款人社會與環境責任可能導致客戶量短期減少,但有利于吸引更多優質的客戶;雖然可能面對國內外環保及社會規范存在差距帶來的執行困難,但有利于廣泛吸收先進經驗;雖然將承受多方監督體系的嚴格監督,但有利于促進規范經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銀行業務流程,但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
更重要的是,赤道原則并非限制發展的“緊箍咒”,而是可持續經營的“促進劑”,通過管理環境和社會風險,在產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為企業和銀行自身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未來聚焦五大核心領域
問: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的發展道路上已走過了十年多的時間,集團化發展綠色金融也已有兩年時間,這期間取得了哪些成就?
羅施毅:得益于起步較早,經過多年深耕,綠色金融業務已成為整個興業銀行集團的品牌業務、優勢業務,走出了一條具有興業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體制機制。當前,綠色發展已成為全行共同的價值導向,并貫徹于銀行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們目前已建立涵蓋決策管理、組織架構、制度建設、業務流程、企業文化等一整套較為完善的,適應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發展模式、制度體系、業務標準與流程。
二是獨創“寓義于利”的發展模式。我行將履行社會責任與銀行產品服務相結合,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截至2016年末,我行已累計為超過1萬家企業提供綠色金融融資超過1萬億元,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超過4900億元。所支持的項目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2629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7383萬噸,年減排化學需氧量(COD)160萬噸,年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1841萬噸,年節水量28565萬噸。
三是擁有領先市場的專業能力。總行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擁有7個綠色金融專業團隊,在全國35個一級分行設有環境金融中心,已建成國內最大、近200人的綠色金融專業隊伍。在集團層面,成立綠色金融業務專項推動小組,加強集團綠色金融業務協同聯動,各業務條線、各集團公司也設有相應的專業支持團隊。
四是形成了門類齊全、品種豐富的集團化產品服務體系。涵蓋綠色融資、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綠色基金、綠色投資、綠色理財、綠色消費等多個業務種類,實現了對企業和個人客戶的全覆蓋。
五是塑造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銀行品牌。多次受邀參與全球氣候大會等重要國際活動,以多種方式參與赤道原則修訂等國際可持續標準制定,代表中國金融機構發聲。并受邀參與綠色信貸自評價實施方案、能效信貸指引、綠色金融債等國內相關監管政策制定,是國內綠色金融產品相關標準制訂的重要參與者,并先后獲得“全國減排先進集體”“最佳綠色銀行”“亞洲可持續銀行獎冠軍”等諸多殊榮。
問:中國經濟“新常態”對綠色金融發展來說,機會和挑戰分別在哪里?興業銀行有何應對措施?
羅施毅:伴隨著產業結構與行業結構的明顯分化,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和行業的經營困境將進一步加劇,面臨萎縮。而如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必將迎來更快發展,這都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據環保部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預計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另外目前國家已發布三批PPP示范項目,合計項目752個,合計總投超過2萬億元,其中約一半示范項目屬于綠色金融范疇,其中蘊含的業務潛力極大。
但與此同時,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還面臨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夠健全、行業規模過小、產品較為單一、金融機構參與力度不夠、尚未建立信息溝通和共享機制等一系列挑戰。
興業銀行將在應對挑戰中把握機遇,聚焦“水、氣、土、能、景”五大核心領域,加大集團統籌力度,堅持信貸、租賃、信托、基金等多元并舉,持續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真正樹立起“全市場領先的綠色金融集團”品牌,努力成為全球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