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龍
摘要:企業腐敗現象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影響企業和諧穩定、協調發展。在我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傳統文化糟粕,對人們的思想形成了極大的干擾和影響。分析和研究社會歷史因素的不良作用,有助于我們提高認識,進一步完善制度措施,減少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
關鍵詞:腐敗;社會歷史;企業;廉政
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是基層黨組織面臨的一項長期、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造成企業黨的純潔性受到影響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其中傳統文化中消極因素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需要認真加以對待。
一、中國社會文化中的不良因素
在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精華也有糟粕;有仁義道德,也有怪力亂神。即便是仁義道德也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社會的色彩,為一些消極的思想為腐敗現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這些消極的思想也必然會浸透的到我們企業中來。
(一)好炫耀愛面子
古往今來在國人的眼中,“面子”事關一個人的尊嚴和名聲,甚至生死,最典型的當屬楚霸王項羽。垓下一戰,楚霸王兵敗逃到烏江邊。“烏江亭長檥船待”,勸他渡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深感沒面子回江東,于是自刎而死。雖然死得很悲壯,但卻為了面子丟了性命。國人的“愛面子”情結由來已久,“愛面子”的習性根深蒂固,要面子成了一種典型的社會心理現象。“愛面子”現象在我們企業內部也相當突出,不少有點權力的人幾乎都把“面子”看得很重,送往迎來,日常交往既要顧全自己面子,又要給足別人面子。于是各種無關的費用在公款報銷,腐敗現象由此產生。
愛炫耀,也就是愛吹牛,是“愛面子”的一個極端表現形式。炫耀的內容可以包羅萬象,于是微博里有了炫富貼,炫耀干爹貼、炫耀收禮貼等。當事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我們的一些吃瓜群眾往往 “羨慕嫉妒恨”,五味雜陳,甚至還有人心向往之。
(二)寬容容忍的生活方式
“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體現了一種高尚情操。但正如周恩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中所言:“‘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當然這個寬不是沒有原則的。”而在我們隊伍中寬容失去原則的情況已非個別現象。即使是企業領導也常會對一些人的貪小便宜的毛病睜只眼閉只眼,喪失了原則,使寬容異化為放任和縱容,腐敗現象也就如影隨形般接踵而至。
(三)人情大于國法
中國也許是最講究人情氛圍的國家,這種靠情感和鄉約民俗關系維系的社會,必然使規章制度甚至法律法規受到人情觀念的排擠和踐踏,所謂親幫親、鄰幫鄰,否則就是數典忘祖、不講情面,因此,在企業中極易形成以同鄉、同窗、戰友等多種關系形成的小圈圈,長期發展下去,也可能會演變成無論是私人或公家的事情,在情感面前都是可以融通或變通的,最終使制度法律被突破。
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在執行過程中,由于遭遇人情的阻截缺少深入貫徹的社會氛圍,再加上一些決策者鑒于國情對各種盤根錯節的人情關系不得不有所顧忌,在維護制度方面難免投鼠忌器、大打折扣。
(四)長期生活資料匱乏
中國是人口大國,過去生產力水平低下,食品供應不足,加上戰爭和天災人禍不斷,百姓生活沒有保證。有點年紀的人幾乎都經歷過生活物品不足的困擾和煎熬,都曾有過“一錢逼死英雄漢”的感嘆。因此對物的占有欲也往往更加強烈。從古至今,對貪污的刑罰一直都不輕,最厲害的應是明朝。據說死在朱元璋手里的貪官約有15萬人。盡管如此,貪官還是前赴后繼。于是,筆者不免產生為樣的聯想:歷朝歷代缺衣少食,讓人們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在骨子里形成了對貧困和饑餓的深深恐懼,這種恐懼和沒有安全感仿佛一種基因,病毒、瘟疫般代代相傳、成了無法割斷的潛意識,一但條件具備,超我無法戰勝本我,就會犯貪,而且越是出身貧寒的人越容易貪得無厭。
(五)無限推崇有錢人
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用錢來衡量一切,人們的“三觀”形成了極大的偏差,一切向錢看擁有了很大的市場。判斷一個人的功過成敗,往往是用金錢的多少或者取得金錢的潛力大小為標準的,沒有錢就被視為無能而得不到社會的認可。人們談論起金錢不再遮遮掩掩,更沒有人把金錢當成“阿堵物”因為談錢惡俗而與你割席斷交。更多的則是為了金錢和財富結成的利益共同體。
二、消除不良因素的基本作法
各種消極因素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要想鏟除干凈遠非易事。但并不表明我們在社會歷史面前無能為力,只能聽之任之,讓我們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
(一)廉政思想建設
首先要從企業黨員干部思想入手,必須把宗旨觀念、黨紀政紀、法律法規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在教育活動中,要多講案例,以身邊的案例、活生生的事件為教材,解剖典型,使黨員干部得到警示。要從人們習以為常的小事抓起,使大家防微杜漸,不以惡小而為之,以免千里之堤毀于蚊穴。
(二)廉政制度建設
一是要讓黨員樹立起法律制度觀念,克服人情意識,充分認識到制度在廉政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樹立起制度的權威,形成執行制度的自覺性。二是要讓黨員了解各項制度。中國古代從唐代開始就有六臟罪,直至明清。唐律“監主受財枉法”條規定:“受絹一尺杖一百,每一匹加一等、十五匹處絞刑。”清楚明了,而且簡單易記,讓人過目不忘。在我國香港每個公務員“當差”之前,都要先記牢廉政規定,知道自己觸犯了哪一條,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我們的規定很多,有黨外的,也有黨內的,有國家社會的,也有企業內部的,如果真的問起大家,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三是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廉政制度。要在審計監察、內控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在制度設計上要科學化、明了化,刪繁就簡,準確實用,可操作性強。用相應制度來規范干部員工的言行,通過制度減少和消除腐敗的行為。
(三)廉政作風建設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在當今社會急功近利思想嚴重的情況下,更要堅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只拿自己應得的一份。“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遠離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堅持守住底線,不逾紅線。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養成良好的清廉作風。
(四)廉政文化建設
用廉政文化淹沒腐敗意識,用正確思想洗滌人們的靈魂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從企業來說,可以鼓勵開展廉政文化節活動,廉政征文活動、廉政讀書活動、廉政電影觀看、廉政書畫展、廉政名言手機提醒等構建新型的廉政文化,將廉政規定、道理、價值判斷等以生動客觀的形式作用于干部職工,通過廉政文化的長期滲透,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營造一種對腐敗現象人人深惡痛絕,“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的氛圍,腐敗現象必將失去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讓腐敗現象“千夫所指、不病而死。”
(五)廉政措施建設
在思想上提高人們廉政的自覺性固然非常重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反腐體系更是無法或缺。比如香港,30多年前腐敗問題非常嚴重,打擊腐敗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而今,國際反腐組織透明國際公布全球清廉指數,香港在133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14,在亞洲僅次于新加坡。香港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變化,關鍵在于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懲治,完善了各種反腐措施,暢通監管渠道,鼓勵社會監督,實實在在地堅持了對腐敗實行“零度容忍”的口號。可喜的是,我們的黨內監督社會監督也在不斷跟進,對腐敗現象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
通過長期的宣傳教育,特別是最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們的干部黨員普通對反腐倡廉工作提高了認識,拒腐防變的自覺性有所提高。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在當今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條件下,滋長腐敗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還存在,企業干部員工面對的誘惑還很多,反腐倡廉工作形勢仍然嚴峻,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遠,仍然需要堅持不懈地長期努力!
參考文獻:
[1]姚兆羽.淺談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J].現代企業文化,2010(17).
[2]安咸斌.芻議廉政文化之理論內涵及實踐價值[J].絲綢之路,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