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摘 要:農村中學生受條件限制,大多數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要逐步培養他們的讀書興趣和習慣,可以嘗試從讀好課本,夯實基礎;讀優秀作文,提升寫作能力;讀百科叢書,開闊視野;讀名著,提高文學素養四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讀書興趣;巧妙引導;激趣啟智
一、讀好課本,夯實基礎
雖然有的學生沒錢買課外書,但他們手頭都擁有一本課本,這上面的30篇文章都是經過專家研究推薦的文質兼備的美文,對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陶冶、人生觀的指導都具有重要意義。學好這30篇文章是相當重要的。但有些學生一提起閱讀就頭痛,覺得沒意思。為此我告訴他們:“只要你們帶著良好的心態并運用正確的方法去閱讀,就能品嘗到閱讀的樂趣。”同時,我教給他們“三讀法”:粗讀——整體感知,把握文體;細讀——抓住中心,綱舉目張;精讀——咀嚼品味,受到啟迪。為了使學生克服對課文恐懼的心理,我還采用編課本劇、開展朗誦比賽以及辯論會等多種形式巧妙處理教材,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聲情并茂地讀好一篇文章,起初對于學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60%的學生根本沒有自信能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讀完一篇文章。針對這種情況,我便每天利用早讀,帶頭在教室朗讀課文。一開始很多學生向我投來奇怪的目光,還低頭竊笑,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鼓勵他們像老師一樣地讀,漸漸地,他們的讀書聲蓋過了我,讀書熱情也高漲了許多,課堂上的范讀常常是你爭我搶,誰都想一顯身手。一學期下來,兩班學生沒有一個不喜歡語文課的,正應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當然,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二、讀優秀作文,提升寫作能力
宋代詩人陸游說過:“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意思是說,如果你要學習寫作詩文,就要在寫詩作文之外的地方——寫作素材的積累上下功夫。古往今來,有許多寫文章的大師都得益于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可現在的學生,他們生活范圍本來就很有限,再加上書本積累又少,寫出的文章味同嚼蠟,師生提起作文都苦不堪言。有些學生雖然有生活體驗,可找不到恰當的詞句表達。為此,我建議他們用壓歲錢或暑假自己通過勞動實踐掙來的錢每人買一本優秀作文,全班盡量不買重復的,這樣他們就有了四五十本書的素材資源,有了這些資源,我再教給他們讀的方法,學習寫法,摘錄好詞好句為己所用。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讀書筆記越來越厚,寫的作文也一篇一個樣,正應了我國著名作家老舍說的那句話:“資料充實,取材就可以左右逢源;語言豐富,落筆才能夠行云流水。”
三、讀百科叢書,開闊視野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是一門知識涵蓋面非常廣泛的學科,可惜很多學生并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那些百科叢書都是閑書,看不看無關緊要。為了改變學生這一錯誤認識,我每年都組織一次百科知識搶答賽,讓許多平時不讀百科叢書的學生通過“吃虧”知道了讀這些書的重要性,真是“一賽驚醒夢中人”,我順勢從學校圖書室借回了一批這方面的書,結果被學生一搶而空,結果自然喜人。
四、讀名著,提高文學素養
名著,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公認的優秀著作,是文學史上有定評的重要作品,是經過讀者反復篩選和嚴格檢驗的藝海明珠。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是出類拔萃的,具有深刻的認識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審美作用。
閱讀中外名著,不僅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而且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修身正己、提高思想覺悟。可名著由于內容較深奧,篇幅較長,很多學生沒有耐心和恒心看完它們。于是我就先借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青少年讀本,如《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教育》等,并讓他們堅持寫讀后感。結果在讀后感中,我發現了一個可喜之處——學生用書中的內容指導自己的行為,如一個比較自卑的學生看了《會飛的教室》后,寫了這樣一段話:“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幸與不幸、貧窮與富裕都不是絕對的,唯有這些遺憾的存在,才能使人更有勇氣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打擊與逆境。”一個有早戀傾向的學生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這樣寫道:“生命是可貴的,青春是短暫的,我應在寶貴的青春時代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過早的成熟就會有過早的衰敗,我們既然在春天,就不做秋天的事。”
高爾基說:“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大量讀書,讓學生從各種類型的書刊中領略到祖國的秀麗奇川、風土人情,通曉悠久的歷史文化,知道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等。有句話說得好:一本好書,打開來充滿希望,合起來充滿快樂和益處。學生每讀一本好書,就如同遇到一位好老師,眼前就會展現一個新的充滿陽光和微笑的窗口。我想:嘗到了讀書甜頭的學生定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灑下一路芬芳。
(作者單位:甘肅省華池縣柔遠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