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云
摘要:模因論對于文化傳承和人際交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本文從模因論的角度研究英語習語及流行語的區別與聯系、承載內容的特征與變異,從而探討英語流行語的選擇性傳承。
關鍵詞:模因;強勢模因;英語習語;英語流行語;對比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模因論的研究現狀
在對模因的研究中,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文化中存在與生物學基因相似的對等物-meme。隨后,理查德·道金斯的學生蘇珊·布萊克摩爾與其他語言研究者對模因的研究進行了完善。近些年,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國外學者逐漸把互聯網與模因論相結合來研究信息的傳播,認為網絡模因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內對模因論的應用始于社會語用方面(何自然 2003)。高申春、李冬梅等語言學者把國外模因論的研究成果The Meme Machine和The Selfish Meme分別翻譯為《謎米機器》和《自私的模因》,從而為國內研究者提供了便利。近年來,國內語言學者也探討了模因論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如:模因論與修辭(何自然2008),模因論與二語習得(王純雷2010),模因論與翻譯(王立松2013)以及語言模因及其變體的運用(何自然 2016)等。筆者通過對中國知網上近十年(2005年-2015年)英語習語的搜索,發現學界對英語習語及流行語的研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近十年英語習語方面的論文篇數達到三萬六千篇,近十年對流行語的研究論文多達四萬五千篇。然而,學界對于英語習語和流行語做的大多都是獨立性研究,涉及兩者對比性研究的數量相對較少。
(二)模因論的幾個基本點
作為研究前提,我們需要理清模因論的三個基本點。
首先,模因作為復制因子,需要滿足三個標準:變異、選擇和保持。變異是指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由于宿主、語境及信息表現形式的不同,信息內容被增加、減少或改變;信息的選擇指的是當某一事件傳遞到宿主過程中,受宿主主觀意志、偏愛嗜好的影響,信息會被宿主接受或拒絕;保持指的是宿主將某一信息傳播到下一個宿主時,該信息得到下一個宿主的認同并保存在其大腦中。其次,模因成功與否受兩點因素的影響,即主觀性和模因的自身特性。模因能否傳播成功受人們主觀意識的影響,如敵對性模因,即當宿主認為和他觀點不一致的都是錯誤的時候,這就使得別人的觀念無法進入你的大腦;又如免疫性模因,即通過不和任何人談論宗教和政治來減少宿主的麻煩,這兩種模因受宿主主觀意識的影響從而導致了模因傳播的失敗;信息能否被廣泛傳播還受模因自身特性的影響,某些模因的存活期比其他短,很大程度上在于自身的不成熟和失真。最后,模因有兩種不同的傳遞模式,即模因的基因型傳播和表現型傳播。在《謎米機器》一書中,布萊克摩爾分析了模因的傳遞模式,即基因型傳播和表現型傳播,同時,她對模因的拷貝方式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把其歸于兩類:對指令的拷貝(如跟著曲譜來唱某首歌)和對結果的拷貝(如純粹模仿一首已有的歌曲)。在她看來,對指令性的拷貝屬于基因型,而對結果的拷貝則屬于表現型。
二、英語習語與英語流行語
(一)英語習語與流行語的關系
英語習語作為一種模因經過傳承成為了文化中的一部分。然而,某一特定時間內的英語流行語是否能長期得到傳播,我們還不能過早地下結論。因此要探究流行語的發展方向,必須要探究習語和流行語的關系。假設讓習語回歸到它所產生的那個時期,習語很可能是其所處時代流行語的一部分,然而作為成功的模因,其地位已經超越了習語所產生時代的流行語。因此,我們可以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習語和習語所產生時代的流行語的關系很可能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
(二)英語習語&流行語的特征
在2000年,Chitra Fernand 介紹了習語的結構特點。但是,從語用學的角度來看習語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以《牛津高階英語詞典》收錄的習語為例,英語習語作為人們世世代代傳承的詞句,具有穩定性、普遍適用性、簡潔性和修辭性的特點。
從名家名作或生活經驗而得來的習語經過口頭傳播、閱讀書籍而逐漸沉淀在人們大腦中,是相對穩定的;在現代社會,習語被人們普遍使用,因此習語具有普遍適用性,如“Nosy Parker”(包打聽),雖然無從考究該人物是否真實存在,但他所持有的某種特征是當今社會存在的,因而被人們接受并得以普遍傳播;習語的另一特征是其簡潔性,即人們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詞句表達瑣碎、冗長的句子;習語還具有修辭性,在語言交流中,人們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來使習語聽起來朗朗上口,如收錄在《牛津高階英語詞典》中的“a land of milk and honey”(心有余而力不足)。
與英語習語特征相比,英語流行語的特征在于時效性強、更新速度快以及內容的良莠不齊。另外,流行語大規模、高速度地創造會導致語言的不嚴謹和不規范,因而其內容的良莠不齊是區別于習語的一個重要特征。
(三)英語習語與流行語傳播中的變異
模因為保障自己能夠長久生存會產生變異。因此,作為模因的習語在傳播過程中也會進行變異。如:Haste makes waste(欲速則不達)來源于Great haste is not always great speed;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人靠衣裝馬靠鞍)來源于Fine feathers dont make fine birds.
除此之外,不論是基因型傳播還是表現型傳播,習語在傳播過程中,通過變異來與周圍環境相適應。下面通過給出基因型傳播和表現型傳播的例子來分析習語的變異:
1.習語表現型傳播:即形式相同,內容不同的變異。如:在《牛津高階英語詞典》中,該詞典收錄有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無風不起浪)的習語。又如:《牛津高階英語詞典》收錄有Once a gunner, always a gunner,Once a thief, always a thief及Once a cheater, always a cheater的習語。
2.習語基因型傳播:即內容相同,形式不同。在下列例子中:When it rains, it pours和Misery loves company都含有“禍不單行”的意思;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和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都表示“趁機做某事”;Preach to the converted和Reinvent the wheel都表示“做無用功”。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已經探討了英語習語的變異。下面我們通過分析網絡流行語(本文主要以演講流行語為例)來研究英語流行語的變異。如:“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是1863年美國第16任總統Abraham Lincoln在蓋茨堡發表的一篇著名演說中的一句話。在演說中,他巧妙地使用三個介詞對美國政府性質做出了界定,即“民有、民治、民享”。然而,在現代社會,由于某些政府的腐敗,原話被網民改為“The government off the people, buy the people, fool the people.”,即所謂的“驅民、販民、愚民”;又如:“Mission accomplished.”是布什總統在2003年宣布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時使用的短語。由于人們對該短語的大量使用,現已被收錄在《牛津高階英語詞典》中,被用在語境適合的許多場合;再如:“Yes, we can.”是美國總統Barack Obama在2008年Election Night上演講稿中的一句話。在美國,這句話作為抗議口號被廣泛使用。然而隨著時間、場景發生變化,但只要語境適合,這句話仍被頻繁使用。
在某一時期被廣泛傳播的演講流行語可以稱得上成功的模因。模因是否能夠成功在于模因的類別性質,即積極式模因和消極式模因。積極式模因即出現了某種大家所期盼的積極狀況;消極式模因指的是訴諸恐懼,夸大或捏造出負面狀況的模因。從上述所給出的例子分析,這些流行語都包含著積極向上,風趣幽默的意義,因此得以廣泛傳播。然而,消極式模因經過時間的“驗證”后,很難存活并傳承下去。
三、結語
運用模因理論,本文進行了英語習語和英語流行語的關系、特征以及變異的對比。在英語習語與英語流行語的關系中,我們發現能夠從英語流行語中脫穎而出的習語(即長期傳播的、簡潔的、積極向上的英語習語)成為了一種成功的模因。從英語習語和流行語的特征和變異對比分析來看,英語習語包含著真知,經驗總結等積極式信息,它的生成過程及演變為英語流行語的發展和最終沉淀提供了一個模板。另外,通過分析英語習語的演變不僅對英語流行語的發展予以引導,還能夠提高語言的規范性,從而使人們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下進行交流。
參考文獻:
[1]Hornby A S.牛津高階英語詞典[M].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
[2]Holy Bible(和合本)[Z].上海:中國基督教兩會出版,2008.
[3]陳琳霞,何自然.語言模因現象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
[4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
[5]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6]何自然.語言模因及其修辭效應[J].外語學刊,2008(1).
[7]何自然.語言模因及其變體的應用[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8]韓忠軍.基于語言模因論的詞語變異現象探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9]凱特·迪斯汀.李冬梅等譯.自私的模因[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
[10]王立松.從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角度看翻譯策略[J].天津: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11]蘇珊·布萊克摩爾.高申春等譯.謎米機器[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