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含
摘要:國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優秀歷史文明的積淀,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它具有歷史傳承性。在現代社會中,要想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就需要深入挖掘國學價值,用發展辯證的眼光看待它,學校也應該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國學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國學經典;學生;人文素養
國學經典是優秀的中華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國學經典中的哲學思想和理性思維能夠給予人力量。學生閱讀國學經典可以修身養性,提高人文素養,可以塑造青少年的優秀人格和健康心理,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可以進行良好的自我約束,在學習的同時還能逐漸認同傳統文化,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逐漸升華精神境界。
一、國學經典與現代德育教育的關系
(一)國學經典的內涵
在中國,國學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儒家典籍就是典型的國學經典,在我們的認識中,“六藝”是儒家的核心,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后來,經過不斷擴充,“六藝”成為“十三經”,比如還有《公羊傳》、《谷梁傳》等。除了儒家經典外,像《三字經》、《弟子規》等啟蒙讀物也是國學經典,字里行間有著深刻的哲學意味和處事態度。給人極大的啟發。
國學經典是先人智慧的結晶,是先人們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編寫而成的典籍,因此有著豐富的內涵,即使在現代社會,國學經典仍舊沒有落伍,而且發展勢頭良好,因為國學經典中的很多思想在現代社會也深受其用。例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周易》中,全書的主導思想就是“天人合一”、“順其自然”,書中有“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先天”、“后天”就是告誡人們要順應自然規律,達到一種和諧的自然狀態;在莊子的《道德經》里,也有“道法自然”這樣的經典語句。國學經典中還有“自強不息”、“以人為本”這樣的價值理念,這些理念在當代社會也是被大力提倡的,它與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與我們的民族精神相適應,所以要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學經典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讓國人不斷提升人文素養,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添磚加瓦。
(二)國學經典與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關系
國學經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有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深刻的內涵、倫理道德要求,而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內容與此相關聯,國學經典可以作為青少年德育學習的載體,它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德育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尤其要有民族認同感和責任感,不斷提升民族自信力,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從傳統文化中獲取文化精髓,而國學經典正好能夠提供這樣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從經典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當今社會,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發展的中重點,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職責就在于此,只有他們學習研究國學經典,經典才能被認知,才能被廣泛傳播,他們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吸收到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才能夠在現實生活中以身作則,扛起復興民族文化的重任。
二、當代青少年人文素養教育現狀
(一)當代青少年人文素養現狀
隨著當代素質教育的普及,青少年的素質教育較之前有很大改觀,但是仍舊存在一些不平衡之處:
首先,在學習上,由于現在學校教學水平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視野不斷開拓,他們具有綜合素質,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自我訴求能力強,對學習和知識非常重視,渴望為社會做貢獻,不僅能夠學好專業知識,而且能夠熟練地運用計算機網絡等新技術,外語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其次,在心理健康和價值觀念的塑造上,大多數青少年有著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對社會有著積極的認識,對國家和民族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對民族文化懷有傳承和創新的決心,他們愿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振興中華民族文化;在日常的生活中,青少年的道德感較強,能夠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同情弱勢群體,有著很高的社會道德素養;在遇到問題時,能夠辯證思考,積極處理問題,堅持不懈,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
總體來看,當代青少年的人文素養較高,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異文化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所以在社會生活中,青少年會遇到很多干擾因素和誘惑,導致一些人的素質下降,道德低下,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學校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學校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當代青少年人文素養教育現狀
在現代這個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技能知識比人文知識更受學校的重視,教育無可厚非地要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匹配,但是,在科技社會發展的同時,對人文知識的漠視最終會影響社會的發展。
從目前青少年掌握的知識來看,學生掌握的知識雜而多,很少有一定的系統性,尤其受到外語和網絡的影響,外來陌生文化的吸引力會更強,而對于民族文化的掌握則較為匱乏,在調查中,青少年對于國學經典都是既熟悉又陌生,他們或許聽過經典著作的名字,大致了解這些書講的是什么內容,但極少有人進行研讀,更不用說從中領悟到什么真諦。
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水平雖然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是仍然有道德低下的學生,在學習中,尤其是考試中,有很多同學為了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就采用作弊的手段,在生活中,校園暴力是典型的道德低下的表現,在物質文化豐富的今天,學生的家庭條件都較為優越,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較為嚴重,這些都是人文素養低下的表現。
三、國學經典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實踐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社會對青少年思想性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現代社會是一個日益開放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和密切,彼此之間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厚,在這樣的環境中,各種潮流席卷而來,在沖擊整個社會的同時也沖擊著校園,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為了讓青少年少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為了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順利地進行國學教育,全社會都應該重視起來。在信息化時代,網絡的力量不可小覷,我們可以通過電視媒體、網絡媒體來推送與國學經典相關的節目或者內容,提高國學經典的社會影響力。
原生家庭對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培養一個高素質,健康的孩子,所以,在提高人文素養上,家庭成員要進行積極地引導,多讀國學經典,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就打好扎實的國學基礎,這樣一個有著濃厚人文素養氛圍的家庭也會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幫助。
學校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的重要場所,學校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為了順利開展國學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學校可以專門開設相關課程,讓學生增加學習興趣,教師要進行詳細生動的講解,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體會書中的內涵,尤其要結合實踐進行教育,這樣學生才能在實踐中真正領悟到經典中的深意。
(二)營造濃厚的國學教學氛圍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現代社會學習的重要資源,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歷史中被稱為經典的作品也會有很多與時代不相符合的東西,所以,在學習國學經典時,我們要用發展的,科學的眼光去學習,不能盲目地去學習借鑒。首先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國學的學習,不能隨大流,要看是否有意義,還要科學地學習,不能全盤吸收或者全盤否定,要結合當代社會發展需求和自身發展需要有陣性地學習,將不好的去掉,留下精華;在傳承和發揚國學時,要進行一定的創新變革,不能讓國學經典變為僵化的知識,而是能夠與實踐相聯系的知識。
其次,學校和學校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國學的重要性,學校要講國學作為一門重要的教學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衡量和考核,讓學生和教師都重視起來,而教師也應該認識到國學的價值所在,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積極地擴寬自己的國學知識面,不斷地學習國學經典,研究國學,這樣才能為學生傳輸更有意義的東西。
最后,青少年自身對國學要有一定的認識,學習不能帶有功利性,目的性太明確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學生應該主動積極地去培養這種興趣,從內心接受國學,真正認識到國學的價值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三)完善國學教育制度保障
國學雖然是歷史的積淀,但國學教育卻處在起步階段,因此,國學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論指導,這就需要政府制定一些政策來支持國學教育的發展,高校應該開設相關課程,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將國學納入考核范圍,這樣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一些學校在國學教學方面還存在問題,這是教學制度不健全導致的,因此要不斷完善教學制度,制訂配套的教學政策,設置科學的教學大綱和評價體系,同時在教師隊伍的配置上要選有著深厚人文功底和人文素養的人來教學,不僅可以編寫出優秀的教材,更能夠使學生的發展更加趨向科學化。
由于現代社會,教育是頭等大事,所以,除了學校之外,教育機構也是教育的主體之一,它們能夠彌補學校教學中的很多不足,在國學教育中,培訓機構可以投入更多的財力來支持該項事業的發展,但由于私立機構收費較高,所以很多人都是望塵莫及,因此政府就應該制訂相應的政策來規范,政府可以給予結構補貼,從而讓機構降低收費標準,這樣才能讓更多想學的人學到有用的知識,同時也會促進國學教育機構的發展,為青少年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四)精選國學經典
國學包羅萬象,涵蓋的學科較多,有文學、哲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所以,在開展國學教育時要有的放矢。現如今在社會中最為流行的國學經典是《弟子規》,這本書尤其對孩子思想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書中的大多數內容很有價值,但是,由于歷史悠久,書中的很多觀念帶有明顯的男權傾向,落后的封建思想隨處可見,因此像此類書在閱讀時就應該進行積極地引導,而不是任由學生死記硬背。
精選國學經典不僅可以提升當代人的人文素養,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中華文化的傳承打下結實的基礎,只有將優秀的國學經典留下來,民族文化的質量才會越來越高,民族才能得以不斷進步,現代人才能更加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才能進行創新和傳播。
四、結語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去借鑒吸收的東西。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但人們的人文素養卻與之不成正比,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社會要不斷地完善相應的制度,為國學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更多的人領悟國學經典,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更好地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唐凱麟.儒家傳統道德觀念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J].河北學刊,2008(06).
[2]蔡青.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培養[J].柳州師專學報,2000(04).
[3]張寶林.論大學生國學教育的缺失與重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