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婚戀話語迷思

2017-03-22 23:45:31路文彬
南方文壇 2017年2期
關鍵詞:愛情

也許,像《霍小玉傳》(蔣防)、《鶯鶯傳》(元?。?、《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馮夢龍)等這種始亂終棄的故事情節并非愛情文學的一種寫作模式,它所昭示的其實正是愛情的某種深刻本質。因此,整個世界文學早期涉及的愛情主題中亦多盛行此結局?!犊巳R采奏鳴曲》(列夫·托爾斯泰)里的波茲內舍夫就是試圖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人們證明所謂終生不渝的愛情“這種情形只有小說里才有,在現實中是從來沒有的。在現實中,這種對于一個人超出于對其他人的愛戀,可能保持幾年,不過這是很少見的,更多的是幾個月,要不就是幾個星期,幾天,幾小時”①。伏爾泰也說過:“有種種愛情,為了給愛情下個定義,簡直不知從何說起。人們冒冒失失地把幾天的虛情假意、有意無意的結合、缺乏尊敬的感情、登徒子的恣情縱欲、一種冷淡的習慣、一種浪漫的逢場作戲的舉動、一種一試即罷的興趣,都叫做愛情。”②盡管它在五四時期正式成為一種啟蒙話語之后,漸趨告別了始亂終棄的歷史悲劇,但卻也并沒有就此徹底終結自身所制造的傷害。此時的作家們似乎大都尚未意識到,歷來愛情最終撕毀的是彼此信任與忠誠的合約,并且導致的將永遠是對弱小者的傷害;而既然在此種關系里處于弱勢地位的總是女人,那么遭受傷害的對象便只能是女人。所以,不管艾瑪(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在情人面前表現得有多么強勢,最終被傷害的也還是她自己。子君(魯迅《傷逝》)的命運不亦同樣若此?恰是所謂的愛情將其逼上了絕路。再則,覺慧(巴金《家》)之于鳴鳳的愛情又能怎樣?對鳴鳳而言,“但是他的愛也不能拯救她,反而給她添了一些痛苦的回憶。”最終,鳴鳳仍只能帶著這虛幻的愛情在孤寂中無助地死去。不難發現,在中國現代文學的全部寫作中,愛情從來就不是作為某種拯救或犧牲的力量而存在的③,例如祥子(老舍《駱駝祥子》)在拒絕小福子的愛情時竟然給出了這樣充分的理由:“他還喜歡她,可是負不起養著兩個弟弟和一個醉爸爸的責任!他不敢想虎妞一死,他便有了自由;虎妞也有虎妞的好處,至少是在經濟上幫了他許多。他不敢想小福子要是死吃他一口,可是她這一家人都不會掙飯吃也千真萬確。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情種只生在大富之家?!痹谙樽友劾?,愛情就是一件奢侈品,既然自己只是個窮人,所以也就沒有什么資格去愛小福子了。于是,他便可以眼睜睜看著小福子走向絕路。直至當代,這種歷史情狀依舊未見多少改觀。如《黑駿馬》(張承志)里白音寶力格和索米婭之間的愛情可謂純真無瑕,但在索米婭遭到黃毛希拉的奸污之后,這種愛情的性質便隨即發生了些許變化。變化首先是經由索米婭的眼神表現出來的。過去,索米婭的眼神是這樣的:“黑暗中,她那雙大眼睛一眨不眨地凝望著我,眸子深處那么晶瑩?!倍丝?,她的眼神卻變成了這樣:“她小心地、遲疑地盯著我,那眼光不僅使我感到陌生,而且似乎含著敵意的警惕?!敝詴l生如此變化,就是因為在索米婭看來,喪失了貞操的自己已不再純潔,自然也就不配再擁有白音寶力格的愛情。對方的愛情價值是高貴的,自己的身體卻已經沒有了價值。漫長的愛情歷史經驗告知索米婭,她只能拿男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并且在其固有的單純認知里,愛情從來就不是男人的犧牲和拯救;即使是犧牲和拯救,那也必是女人對于男人的犧牲和拯救,一如古老傳說中的七仙女和田螺姑娘。命運似乎僅分配給了女人承受的權利,所以索米婭只能把男人的錯誤視為自己的錯誤。此外,她好像也沒有愛的權利,而僅有被愛的權利?;诖?,索米婭主動疏離了白音寶力格的愛情,她這樣做其實不過就是在履行一個女人應盡的歷史義務。也唯有如此,她才能夠稍稍維護一下自己那點兒可憐的尊嚴。至于白音寶力格,他壓根就考慮不到索米婭內心真正的痛苦,他所能想到的只是自己的痛苦和委屈,故此他僅存的渴念便是所謂的復仇。顯而易見,白音寶力格更為關心的不是愛人的存在,乃是敵人的存在,因而此時全然占據著他心胸的只能是憤恨。結果,白音寶力格在索米婭最需要他撫慰的關頭,卻自以為無辜地收斂了自己的愛。這不計其數的悲傷愛情實例儼然是在向我們證明:愛情首先是利己主義的,而并非利他主義的給予。愛情只是令人們瘋狂,主體會因占有和嫉妒的心理焦灼一度迷失自我。弗洛伊德正是從這一意義上去認識愛情的實質的,在他那里,愛情始終就是一種變態的訴求④。伊格爾頓也一樣是在病癥的意義上來剖析愛情的實質的,他如此寫道:“愛確實是一種疾病,它是我們本能中最邪惡、最不穩定、最容易出錯的,而且其神圣與褻瀆的方面如同物質與精神一樣不可區分。”⑤沒錯,就是因為這種愛情,何塞刺死了卡門(梅里美《卡門》),奧賽羅勒死了德絲黛夢娜(莎士比亞《奧賽羅》)。而且直到今天,愛情也仍舊從未停止過血淋淋的屠殺。這一追求完美的企圖要么毀滅要么放棄,但是不管怎樣,其結局都至少是一個人的大不幸。此外,我們也不難看到,在這林林總總的愛情故事里,婚姻常常是被排除在外的,它幾乎被當成了與愛情全然無關的存在。于是,愛情自然固化為了非生產性的,以一種反生命的形式永遠停留在理想的維度之上,甚至索性將現實的婚姻看作了死敵:“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所有已然步入婚姻的愛情,最終也都是為了消亡于婚姻之中。史羅華曾這樣認為:“17世紀以來,歐洲興起了一種強調權利與自發感情之間矛盾的文學,它把愛情的自由化與法律確認的婚姻對立起來。在中國文學中很難找到這類矛盾,即使存在著對‘放蕩之愛的興趣和好奇之心,其性質也截然不同;‘放蕩之愛只出現在中國的色情小說之中,而且基本上沒有感情色彩?!雹拊谖铱磥?,中西之間的此種不同,就其實質而言,乃是根基于自由意識的有無。誠然,愛情僅有作為一種自由的形式出現才是有其肯定性價值的,“正如人們看到的,獨裁體制初現端倪常常是通過壓制愛情?!雹邜矍橐嗾且虼瞬庞辛吮毁x予正義反叛力量的可能,故而其意義必是出于對某種桎梏的反抗以及對個性權利的捍衛。也可以說,愛情只有以自由的面目現身時方是值得歌頌的,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中那力圖掙脫世俗仇恨偏見的生死之戀,我們經由后世演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也應屬此列。但在我們近代以降這遲到的愛情啟蒙里,太多轟轟烈烈的情感實際上并不關乎這一主題,要看到,子君和涓生的愛情并沒有夭折于對自我權利的抗爭,而是自然死亡于婚姻的冷漠。當然,我們知道,魯迅本就無意認同這樣的愛情,可問題是,他也因此忽略了對于自由的認同。⑧endprint

正是由于對愛情實質認知的慣有曖昧,使得我們總要翻來覆去地進行著不斷的愛情歷史啟蒙。“鴛鴦蝴蝶派”對于愛情獨立價值的確認還不等取得其合法性,便迅即遭到啟蒙和革命文學的雙重致命炮轟。每一個時代對于愛情似乎皆有著自己嶄新的領悟,甚而讓進化論變成了愛情思想的靈魂。可這一切又不過都是在擠抑婚姻的前提下啟動的,一成不變的結論仍是喋喋不休地控訴著愛情無法在婚姻里存在。但是,這些激進的人們渾然不知,自己愈是樂于渲染愛情的純粹、唯美以及高蹈,其實也就愈是表明其對現實的不滿乃至憎恨。此種無根的愛情自一開始便注定了與婚姻不可調和的沖突,在他們眼里,愛情象征的乃是自由和幸福,而婚姻代表的則只能是奴役和痛苦。針對現實,他們一刻也不曾懷疑自我的理想也許是有失公正的。歷經“文革”十年的愛情話語禁錮之后,人們只是試探性地思考了一下“愛情的位置”(劉心武《愛情的位置》),緊接著又迫不及待地重新審判起婚姻的羈絆來。《愛,是不能忘記的》(張潔)就是這樣再一次將愛情同婚姻毫不妥協地對立了起來,在婚姻面前,愛情顯然是至高無上的。可以看出,作為文本敘述者的“我”還繼續生活在封建專制的迫害想象里,她對愛情理直氣壯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當成了一種反封建的現代性訴求。也就是基于這一原因,用愛情去挑戰婚姻在她那里便成為某種毋庸置疑的革命性榮耀。為此,從頭至尾,這位堅定的愛情追求者都能夠毫不畏懼身為一個覺醒者的勢孤力單。相反,她所流露出來的倒是頗有幾分高高在上的沾沾自喜情緒:

也許我不必想這么許多,我們可以照大多數的家庭那樣生活下去:生兒育女,廝守在一起,絕對地保持著法律所規定的忠誠……雖說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可在這點上,倒也不妨像幾千年來人們所做過的那樣,把婚姻當成一種傳宗接代的工具,一種交換、買賣,而婚姻和愛情也可以是分離著的。既然許多人都是這么過來的,為什么我就偏偏不可以照這樣過下去呢?

這樣的反問自然不是由于有了動搖的念頭,而僅僅是想向人們交代一下自己那固有的“賊風入耳”所致的超凡脫俗“秉性”。當然,她比誰都明白,這樣的秉性根本就不是什么缺點,恰是追索真理所必需的高貴品質。她的高高在上,她的沾沾自喜,也無不是與這種真理的追索息息相關。所以,她勢必還要無休止地繼續追問下去,所以,面對著自己的那個熱烈追求者,她依然不能不問:“喬林,你為什么愛我?”隨即,這位被追求者便可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姿態,欣賞著對方“那寬闊的額頭上難得出現的皺紋”,最后賜給他“一種憐憫和一種歉意”。接著就是“我的心被一種深刻的寂寞填滿了”這種不無自得的傷感情緒,而這也是她能從對方的愛那里得到的唯一東西,愛帶給她的僅僅是無以填補的空虛。無疑,愛在她這里不是回應,而只是等待回應,一種可以和她的呼喚在條件上完全相匹配的回應??蓡塘值幕貞暮魡緟s難以達成這樣的匹配,所以她只能在曲高和寡的窘境中獨自傾聽著聲聲寂寞和凄清。她執著地期待著完美的愛情,因為她堅定地把自己想象成完美的了;雖然她很清楚自己在外在條件上并不完美,但也正是這種不完美反而刺激了她對內在條件上的完美追求,甚至因此可以無視外在條件上的完美,結果,僅僅在此方面具有優勢的喬林就淪為了她借以表現自身清高的陪襯了。她的愛更像是某種基于補償心理的待價而沽,內心的高傲嚴重阻礙著她愛的付出。愛之于她始終就是一種現實的難題,因為現實本身只能是不完美的。她不知道,恰是這種不完美才是愛真正存在的理由。愛一個人就是愛他的缺點,“由于愛人的缺點讓我們能夠接受自己的缺點,兩個人由此才能夠結合在一起”⑨。換言之,兩個完美的人是不需要彼此相愛的,這就是愛的意義所在。愛壓根不必像她那樣一刻不停地嘮叨著為什么,愛就是表達和行動,其本身便是答案??藸杽P郭爾說得好:“‘為什么越少,愛情就越多,這就是說,如果我們在此之中看見那真的東西。當然,對于那輕率的人,在之后確實會顯示出這曾是一個小小的‘為什么;對于嚴肅的人來說,這顯示出來的則是一個極大的‘為什么,這是讓他高興的?!疄槭裁丛缴伲胶谩!雹饪墒?,這個愛情理想主義者所面對的現實本身永遠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因為她在愛情當中尋求的自由必定會在現實所需的責任那里遭遇質疑。她越是癡迷于愛情審美性的自由,亦便越是疏離于現實倫理性的責任,而其后果則必是對此種自由的任性消費。正如作為文本敘述者母親的鐘雨,她在結婚之際難道不是自由的嗎?然而,已經擺脫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命運的她卻輕易就揮霍掉了自己的自由:“人在年輕的時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別人的起哄也會促成一樁婚姻?!本瓦@樣,鐘雨將自己不幸的婚姻完全歸咎于年少時的無知,自己也因此就不必再為其擔負任何責任了。在她這里,責任被從自由的整體結構中無動于衷地割離了出來。于是,一旦發現婚姻里已沒有愛情,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否定這樁婚姻,而不是重新去愛,去拯救婚姻的生命。她以為,愛情永遠沒有過錯,錯的只有婚姻。抑或說,自由沒有錯,錯的只有責任。她的女兒“我”不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去認識愛情和婚姻的嗎?——“而如果我們僅僅是遵從著法律和道義來承擔彼此的責任和義務,那又是多么悲哀??!那么,有沒有比法律和道義更牢固、更堅實的東西把我們聯系在一起?”問題的答案她自然清楚,她想說“有”,她想說“那就是愛情!”但對此她卻疏漏了另一個“為什么”,即這種愛情可以是婚姻的開始,但它真能是婚姻的保證嗎?此刻的激情顯然無法讓她擁有這樣的預見:“為愛情而結婚的理想剛剛獲得勝利,它的那些熱情的支持者們便立即要求在愛情消亡的時候離婚的權利?!?1當然,這樣的結局也壓根不是她所愿意正視的,在她的觀念里,愛情一定是永恒的,否則那便不是真正的愛情。鑒于此,所以她必然不能認可同母親暗暗苦戀一生的那個“他”“出于道義、責任,階級情誼和對死者的感念”而選擇的婚姻,盡管他的大義果斷之舉充滿了崇高的意味。并且,盡管她也知道,對于自己的婚姻他并不是不滿的:“逢到他看見那些由于‘愛情而結合的夫婦又因為‘愛情而生出無限的煩惱,他便會想:‘謝天謝地,我雖然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婚,可是我們生活得和睦、融洽,就像一個人的左膀右臂?!钡耘f不會茍同他的這種看法和感覺,故此,這里的愛情被打上了引號,因為她堅信那不是什么愛情,就像她堅信愛不可能從婚姻里開始。所以,在她看來,他同那位遺孀之間的患難之愛不是愛,只有他和母親之間那未曾表白過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儼然,對愛情充滿理想主義想象的她更期待為愛情所征服的那一刻怦然心動,她無法忍受愛情的世俗化,在她這里,生活之于愛情無異于精神上的閹割。然而她卻并不清楚,被愛情征服了的主體已經徹底失去了自由,從而不得不屈服于那虛無縹緲的等待:“……讓我們耐心地等待著,等著那呼喚我們的人,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糊里糊涂地結婚!”因為把婚姻等同于了可惡的世俗生活,所以愛情就只能懸置于空洞的理想之中了。而既然愛情必須遠離生活方能得以保持其精神的存在,那么,這種絕對純凈的精神便成了非歷史性的,即一種無法成長的存在??藸杽P郭爾說:“在人們征服的時候,人們持恒地忘記自己;而在人們占據的時候,人們則回想著自己,不是為了空虛地打發時間,而是帶著所有可能的嚴肅。”12這里的“征服”與“占據”所指涉的正是愛情和婚姻。相較于愛情,婚姻乃是一種時間上的擁有的狀態,它創造著歷史,成就著主體。而熾烈的愛情最怕冷淡,始終不敢面對婚姻生活里的平淡時光,誠如涓生在婚后對子君所說:“這是真的,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還有:“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這樣的安寧和幸福?!痹阡干磥?,如果沒有愛情,婚姻即使是幸福的,那也是可怕的。對他而言,視覺上的觀看總比內心的感受要來得更為真實和可靠,換句話說,雙眼只能看到那不斷運動和變化著的存在,而婚姻似乎委實難以滿足視覺感官的此種期待。就這樣,始終操心于外在和表面的眼睛不知不覺地就把主體放逐到了他者的位置,正如克爾凱郭爾指出的那樣:“看,這就是你為什么畏懼和平和安寧和靜止的原因了。只有在有著對抗的時候,你才處于你自身之中,但因此你就從來沒有真正地處在你自身之中,而是不斷地在自身之外。就是說,在你吸收占據了對立面的那一瞬間,就又會有寧靜出現。因此你不敢進入這一瞬間;然而,結果就是這樣,你和對立面相互面對面地對峙著,結果就是你不在你自身之中。”13由此,克爾凱郭爾洞見到了婚姻的本質:“婚姻性的家庭生活就是如此,寧靜、適度、低吟曼語;沒有很多變化,然而又像水在潺潺流動,卻只有著水流的旋律,對于那認識它的人是甜蜜的,對于他是甜蜜的恰恰因為他認識它;這一切都沒有炫耀的光彩,然而偶爾一道光澤鋪撒向這一切,卻不打斷那習慣性的進程,正如月亮的光線灑落在那水面上并且展示出它用來演奏其旋律的樂器?;橐鲂缘募彝ド罹褪侨绱?。”14較之于羅曼蒂克的愛情,克爾凱郭爾不能不更欣賞婚姻,即那深深扎根在婚姻形式里不易被發覺的寧靜之愛。他以為,后者遠比前者更具有審美性,尤其重要的是,只有它才是歷史性的真實存在:“羅曼蒂克的愛情在其自身之中繼續保持處于抽象狀態,而如果它無法得到任何外在的歷史,那么,死亡就已經潛伏在那里等著了,因為它的永恒是幻象的。婚姻性的愛情以占據為開始,并且獲得內在的歷史?!?5羅曼蒂克的愛情所獲得的歷史是外在的,婚姻之愛獲得的則是內在的歷史,而在克爾凱郭爾看來,“只有那內在的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16。事實是,婚姻比愛情更需要持久,故而它有理由比愛情更懂得守護堅貞不渝的意義;至于愛情在此方面的表現則常常是極其表象化的,誠如拉羅什福科一語道破的那樣:“愛情的堅貞不渝實際是一種不斷的變化無常,這種變化使我們的心靈相繼依附于我們的愛人的各種品質之上,給予其中一個以偏愛,又迅即轉到另一個。因而,這種堅貞不渝不過是發生在同一主體中的一種停而復行的變易?!?7

毋庸諱言,《愛,是不能忘記的》所欲進行的婚姻啟蒙是膚淺的,甚至可以說是荒謬的。它以自由意志名義對個體欲望的合法性肯認因為背離了責任和歷史,故而注定只能屬于一場虛幻的追求。其主人公只知道婚姻必須自愛情開始,卻不知道愛情也可從婚姻開始,更不會相信:“只有婚姻才能讓愛情更顯高貴。只有婚姻才能讓愛情擁有恒久的形式。其他性愛的、美感的,以及所謂的初體驗,這些東西總會銷聲匿跡。沒有婚姻的證明,愛情也會悄然凋零。”18她僅僅相信愛是唯一,愛是純真,愛是永恒,可事實上,此種基于自我中心主義的非歷史化想象不僅嚴重誤解了婚姻,同樣也嚴重誤解了愛情本身。此種執著得近乎高傲的態度與真愛所需的謙卑情懷本已格格不入。要知道,被理想化了的愛情所關心的終是自我,它的付出首先是以對方的付出為前提的。在這種形式當中,真正的關系并沒有建立起來。兩者間的交流也許足夠順暢,但那不過就是自言自語似的交流,因為交流在實質上乃是自我同他者的交流,這樣的交流不追求順暢,而更看重理解和寬容;它指向的是傾聽而非傾訴,它以回應的方式同對方結成一體。依賴于彼此相互吸引的羅曼蒂克之愛則是排他性的,所有旁人以至連自己的孩子都可能是個攪擾,熱戀著的雙方只希望永久沉醉于愛的享樂。需要在此指出的是,這里的相互吸引必須是絕對的,僅有單方面的吸引則是萬萬不行的。我愛你的條件是你必須也同樣愛我,否則,即使你回應了我的愛,我也不可能會接受。驕傲的愛者唯恐對方看低了自己,唯恐不夠默契的交往會敗壞自己關于愛情的完美想象。有鑒于此,我相信她們勢必是理解不了蕭澗秋之于文嫂(柔石《二月》)的愛的。在蕭澗秋這里,令其無法承受的恰恰是完美的愛情。一方面,他愛戀著年輕美麗的陶嵐,認為她“實在是一位稀有的可愛的人”;另一方面,則又深深同情于命運多舛的文嫂,為這孤兒寡母一家的不幸憂心忡忡。但相較而言,更能占據著蕭澗秋心靈的總是后者,因為在品性上,“他是常要將他自己底快樂反映到人類底不幸的心上去的”。這個素來便有些憂郁的青年,每在陶嵐的面前只能是更加的憂郁,而在從文嫂家出來之后,卻可一反常態,“內心竟有一種說不出的微妙的愉悅”。很顯然,對于文嫂的幫助無疑能夠為他帶來心安,同情令他的愛和固有的使命感初次在現實中結合在了一起;他的憂郁亦正來自這愛和使命感的無以落實。擁有使命感的愛賦予了蕭澗秋崇高的存在感,因此,在一個寒冷和黑暗的時代,他終究不能獨享一個人的溫暖和光明,就像他在寫給陶嵐的信中說道:“我常常自己對自己這么大聲叫:不要專計算你自己底幸福之量,因為現在不是一個自求幸福之量加增的時候?!睘榇?,他同陶嵐之間的愛情所能帶給他的唯有歉然和不安。之前,在給后者的信中他還曾這么寫道:“而且這樣的社會,而且這樣的國家,家庭的幸福,我是不希望得到了。”這個自認為“‘自由是我底真諦”的人,同時也認為“家庭是自由的羈絆”。也就是說,此時此刻,愛情在他這里已然不是一種自由的體驗,反倒甚至有可能成為自由的阻障。于是,在一個崇高者身上,幸福同自由發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那么,別無選擇,蕭澗秋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幸福。結果,愛只能變成一種痛苦,不過卻是一種崇高的痛苦。之所以會痛苦,那是由于蕭澗秋深感一個人愛之能力的有限:“我好似冬天寒夜里底爐火旁的一二星火花,倏忽便要消滅了?!笔聦嵣?,蕭澗秋的崇高也正是在這種悲劇性境遇中顯現出的可貴光芒;面對無盡黑暗,即便自知無力驅散,卻也絕不輕易妥協就范:“我是勇敢的,我也斗爭的,我當預備好手槍,待真的虎來時,我就照準它底額一槍!”蕭澗秋所有的勇氣和仇恨皆源于其內心如許深刻的愛,愛在他那里就是一場不用考量輸贏的戰斗:“人底全部生命就是和運命苦斗,我們應當戰勝運命,到生命最后的一秒不能動彈為止?!彼终f:“不過我是知道要失敗才去做的。不是希望失敗,是大概要失敗。”此言表明的與其說是蕭澗秋消極悲觀的情緒,倒不如說是他對現實極為清醒的認知。為愛的命運所抉擇的蕭澗秋必須去戰斗,但是,陶嵐那里不是戰場,他只能走向文嫂。在此意義上,文嫂就是他的愛。然而,堅信“除了愛情,人生還有什么呢?”的陶嵐卻難以理解這樣的愛。所以,她不得不問:“你愛她嗎?”即便得到了對方肯定的答復,她也仍然無法釋懷,不僅是因為自己的愛,也是因為對方的愛;兩種愛迥然相異,陶嵐體量不出蕭澗秋同情的深度,故而分享不了其愛之情感的升華?;蛟S,她也可以為愛情做出犧牲,但這犧牲終究是為她自己的,它同蕭澗秋為他人犧牲的愛相隔實在太遠。

愛在蕭澗秋那里沒有為什么,只有果斷的行動。他用實踐詮釋著愛是同情(sympathy)/共情(compassion)的真諦,就是這種情感使其有了不計后果的拯救激情:“莫非這樣的婦人與孩子在這個國土內很多嗎?救救婦人與孩子!”當然,不能不指出的是,蕭澗秋并非一個基督意義上的泛愛論者,他對文嫂的愛絕非出于一時的沖動和偏執的理念。畢竟,文嫂與其不是一個毫無關聯的陌路人,她為國殉難的丈夫本是自己的同窗。此種淵源當中存在著某種相似和共同的東西,也正是這種東西可以拉近二人彼此之間的距離??梢哉f,蕭澗秋的責任感并不盲目,況且自一開始,他便非常注意提醒自己要把持住情感的理性:“一個上午,一個下午,我接觸了兩種模型不同的女性底感情的飛沫,我幾乎將自己拿來麻痹了!幸福么?苦痛嗎?這還是一個開始。不過我應該當心,應該避開女子沒有理智的目光的輝照?!睂τ谑挐厩锒裕瑦叟c心血來潮無關,愛與完美無關,“愛根本就是利他的,慷慨的,而欲望根本就是自私的和索取性的”19。這里沒有施舍,這里沒有可憐,這里只有平等和尊嚴。所以,文嫂不會以為蕭澗秋的愛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賜予,雖然對此她也很有些許猶豫,雖然最終她選擇了自殺,但那正如蕭澗秋對陶慕侃所說的,“她為愛我和你底妹妹而出此的”。至此,我們終于可以看到這不是愛情的愛里所蘊涵著的超越一切個人欲望之上的崇高力量。這個曾經為了自由而不愿組建家庭的青年,卻可以為了文嫂一家的苦難違背初衷,因為此時的愛就是他最大限度的自由。抑或說,他的自由就在同文嫂的婚姻里,而不是在和陶嵐的愛情里。蕭澗秋積極迎接了這個時代的挑戰,找到了自己在這個時代的存在價值;他明白,自己只有在對苦難的同情中才能夠體驗到真理的幸福。他用愛和痛苦書寫出了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并因此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為崇高的人物,同時亦由此精彩詮釋了“就其本質而言,純粹的愛就是同情”這個道理20。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如果我們讀過柔石在同時期寫作的另一個短篇《希望》,便可更能領會他之于愛情的理性態度,同時認識到《二月》所欲傳達的愛確系有意為之。在前者那里,主人公李靜文為了心儀的愛情甚至可以期盼臨盆的妻子就此死去:“我雖不希望她死,可是她卻真的死了,那我未來的愛的幸福,還有補償的機會罷!愛情底滋味怎么樣,我一些沒有嘗到過;戀愛的滋味,新婚的滋味,我真夢似的將自己底青春送過了。一個完全不識字的她,上字會掉頭讀作下字的,不,簡直掉頭也讀出不出來!使我何等苦痛呢?”對于所謂愛情懷有的希望竟然能夠使李靜文變得如此冷漠絕情,顯然愛在他的心靈里從來就沒有同情的共鳴。這個“小腳而不識字的,簡直不能同她在街上玩”的妻子對他來說,是壓根不配享有其愛情的。毫無疑問,李靜文愛的目光永遠是望向高處的,他不可能俯身將愛給予真正需要愛的卑微眾生。因為勢利,也因為自私,李靜文終究是無法像蕭澗秋那樣去愛的。他的愛情指向的不是奉獻和拯救,乃是索取與謀殺,而這恰是柔石想要揭示給我們的愛情實質。

蕭澗秋以其并不成功的經驗告訴了我們:愛情是美麗的,但婚姻卻是崇高的?!盎橐鼍哂小胬淼牧α浚梢宰屇憧吹阶约旱谋鞠啵吹侥愕囊磺腥秉c?!?1黑格爾甚至認為“婚姻本身應視為不能離異的,因為婚姻的目的是倫理性的,它是那樣的崇高,以致其他一切都對它顯得無能為力,而且都受它支配?;橐霾粦摫患で樗茐?,因為激情是服從它的”22。婚姻比愛情更接近人生,愛情之花作為理想必須通過在婚姻里的成長結得碩果,而這也才是愛情的全部。愛情完全是個我獨立意識覺醒之后的產物,它的自由是與快樂相生相伴的,它同婚姻契約的責任也就是在這一意義上發生了抵牾。當我們以愛情的理由譴責婚姻的時候,我們似乎就此否定了婚姻之愛的可能。其實,錯誤也許從來就不在婚姻,而是婚姻里的關系雙方錯認了婚姻的本質。過去,“婚姻無非是商業交易的法律外衣”23;但在逐漸擺脫去封建權力的控制之后,我們發現,婚姻也并未因為愛情的自由而得以永恒。相反,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婚姻卻由此加劇了解體的頻率,或如貝克爾所說,“現代社會似乎成了一個多愛情婚戀與高離婚率并存的自相矛盾的結合體”24。我們的婚姻始終存在著問題,尤其是隨著女性自我權利意識的日益增強,此種問題已然越發的突出。但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婚姻歷史頑疾的一次集中性發作而已,它所意味的恰恰是療愈的開端,而非婚姻死亡的征兆。只要家庭存在,只要我們繼續信仰和依賴家庭的力量及其價值,婚姻就不會有消亡的可能。畢竟,“是婚姻起源于家庭,而不是家庭起源于婚姻”25;家庭需要婚姻,婚姻因此必須是借以維系家庭利益的一種愛的形式;也只有在家庭這一空間里,利他主義情感才是某種最為自覺和見效的能量,并使個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庇護。此外,對于作為整體人類自身的持存來說,家庭的必要性亦絕非可有可無:“家庭存在是為了使社會存在,使社會像家庭一樣一代一代繁衍下去。但是,與此同時,社會之所以存在,則因為在某一時刻出現了家庭?!?6家庭的重要性支撐著婚姻的重要性,既然我們不能根除家庭的存在,那也就不要妄想廢除婚姻這一形式?;蛟S就是為了彌合愛情與婚姻間難以規避的縫隙,黑格爾站在家庭的立場上否認了婚姻應該建立于愛的基礎之上的觀點,他指出:“愛既是感覺,所以在一切方面都容許偶然性,而這正是倫理性的東西所不應采取的形態。所以,應該對婚姻作更精確的規定如下:婚姻是具有法的意義的倫理性的愛,這樣就可以消除愛中一切倏忽即逝、反復無常的和赤裸裸主觀的因素?!?7我以為,正確可行的思路應當是直面我們自身所存在的問題,重新審視家庭當中的性別倫理,甚至像巴特勒那樣去考慮顛覆性別這一事實28。必須祛除性別話語本身所固有的歷史偏見,在一個平等的理性高度上展開兩性之間的對話,讓婚姻成為無可替代的倫理之愛的體驗,而不是一種保障合法剝削和壓迫傳統的契約。必須清楚的是,對于愛情或婚姻,我們一直就存在著嚴重的誤讀,這進而一度深深阻礙了我們同家庭之間的血脈關聯。五四時期以覺慧為代表的所謂“家庭的叛徒”的高調涌現,實質上便是對于倫理之愛的背叛,此種革命性姿態以個體自由權利的名義讓家庭本身淪為了奴役的替罪羊。愛情也就是借助于此獲得了高于婚姻家庭的權力。所以,陶嵐可以光明正大地對蕭澗秋說:“你只可否認家庭,你不能否認愛情。除了愛情,人生還有什么呢?”在時代自由主義精神的訴求之下,既有婚姻制度已然成為眾矢之的,以致人們連婚姻本身都無法容忍了:“婚姻本也是古來傳留、霸據、褊狹、欺偽的制度中的一種。但使吾們明白它的真作用,把對于它的心理改改,這種作萬惡源泉的制度有什么不可去?有什么不該去?有什么不能去的?”29好在當時亦有有識之士認識到:“過去之婚制,曰無目的的婚姻,曰嗣宗繼業之婚姻?,F在最流行之婚制,曰極端之戀愛自由的婚姻。未來之婚制,曰倫理的婚姻?!?0進而他大加倡導倫理的婚姻,稱:“唯倫理的婚姻,所以使男女相對之愛情得其滿足,世上數千載締造經營之文明得其繼續,萬物中最高等生物之血種得其傳衍。兼嗣宗繼業的婚姻之善,而無其壓迫自由與愛情之弊。兼戀愛自由的婚姻之善,而無其忽略傳殖之弊?!?1可是,此時如饑似渴的自由愛欲已根本無心理會這明智的聲音,離婚的現實潮流已勢不可擋;不只是城市,也不只是男性,竟至連愛姑(魯迅《離婚》)這樣的鄉下女性也主動要求離婚了。不過,情緒高漲的他們顯然都還無法想象,在奮力沖出家庭的重圍之后,自由愛情的結果又會怎樣?其實很快,喜新厭舊的“圍城”(錢鐘書《圍城》)心理便隨即出現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边@如今依然被人們奉為真知的片言只語難道不又是基于對婚姻的一種淺薄認知嗎?它把主體的任性理解作為了自由完全可以原諒的沖動,結果勢必將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拋置了一邊。而實質上,“義務僅僅限制主觀性的任性……所以,義務所限制的并不是自由,而只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義務就是達到本質、獲得肯定的自由。”32從這一意義著眼,我們不能不說《圍城》在此方面意欲傳達的僅是某種似是而非的常識性感受罷了,它遠不是什么自由真理的呈現。同樣,終生以消滅離婚為己任的張大哥(老舍《離婚》)又真地明白婚姻的實質嗎?他“楞拆七座廟,不破一門婚”的所有努力豈不皆是舊有“和”文化33的歷史慣性使然?而老舍針對這一形象的嘲諷,除了應和那一時代的強烈呼聲之外,其之于婚姻所是又有幾多可資借鑒的見地呢?

為了自由,人們宣稱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離婚便因此有了充分且必要的理由。然而他們不知,愛情本身可能就是一種不道德的產物;用道德指責婚姻,它暴露出的恰恰是離婚借口的虛偽和蠻橫。再則,當自由與義務脫離關系時,人們的耐心底線將注定不斷瀕臨挑戰,從而會加劇蠶食著他們愛的情感??墒牵捎谶t遲認識不到這點,所以多年之后我們又重新站在了這個老問題的起點上?!稅?,是不能忘記的》只是淺嘗輒止地探討了一下沒有愛情的婚姻,隨即《在同一地平線上》(張辛欣)便直接讓離婚主題走上了議事日程。因為在此,婚姻能夠給予女主人公的唯有對不公平境遇的發現:“在一起生活,他卻什么也不能給我!他只打算讓我愛他,卻沒有想到愛我、關心我。我覺得,他只要得到家庭的快樂和幸福,而我卻要為此付出一切!”必須認識到,這位女主人公同丈夫倒是因為愛情步入婚姻的,但這愛情卻即刻消失在了婚姻里。于是,沒有愛的婚姻只能淪為一場博弈,淪為雙方彼此斗智斗勇的算計。事實似乎是在證明,女人只有在愛情終止之后方能恢復理智的清醒。不過,沒有了愛,懼怕亦隨之到來,女主人公首先就感覺到了失去的不安:“不,等到我自己什么也沒有了,無法和他在事業上、精神上對話,我仍然會失去他!當我沒有把我的愛好和追求當作鍛煉智力的游戲和裝飾品,從開始到現在,我都無法保持我和他之間的平衡,無法維持這個家庭的平衡。我還是什么也得不到……”此種敏感的危機意識無疑是同女主人公相對弱勢的心理有關,基于此,她在事業上的拼搏進取亦只能作為對這一心理的矯飾來看待了。而愛必須是建構于強大自我根基上的,否則它便無法采取果斷的行動。那么,既然缺乏這種強大的自我,她的愛也就注定要淪陷于患得患失的矛盾掙扎之中了:

……我想起來,當我和他一起生活的時候,我越愛他、想要依順他,越會落入一種磁場偏離似的狀況里,我有時會突然想到:“我呢?”“我上哪兒去了?”有時,我很想逃出去,找個安靜的地方,弄清屬于我自己的全部思想、愿望和追求。

在這里,愛與自我之間竟然產生了難以調停的沖突;要么愛,要么自我,二者唯有其一。難道,愛不恰恰就是我們存在的一種方式嗎?難道自我不正是通過愛才得以構建的嗎?看來,她的愛已不是存在,而是異化為了占有,這也正是其婚后生活的真實情狀,就像弗洛姆所指出的那樣:

在求愛期,一方與另一方的關系還不肯定,愛著的人都在試圖去贏得對方。他們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和令人感興趣,甚至可以說是美的,因為富有生氣會美化一個人的面孔。這時,誰也沒有占有誰,每個人都將其精力集中于存在,也就是說,去奉獻和激勵他人。

婚后的情況往往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婚約賦予雙方占有對方的身體、感情和注意力的專利權。不用再去爭取別的什么人了,因為愛情變成了人的占有物,變成了一份財產。34

依照弗洛姆的觀點,所謂存在(to be)“是指一種生存方式,在這種生存方式中,人不占有什么,也不希求去占有什么,他心中充滿歡樂,擁有創造性地去發揮自己的能力,以及與世界融為一體的愿望”35。而占有(to have)“這一生存方式并不是通過主體與客體之間一種有生命力的、創造性的過程建立起來的,它使客體和主體都成為物。兩者之間是一種僵死的關系,而不是有生命力的關系”36。由此說來,占有即意味著消費和失去;所以,不管是女主人公還是男主人公,婚后的占有關系決定了他們都必將在失去的恐懼中令共同曾有的深情歸于死亡。即便那位男主人公看上去像個強者,他不也一樣“總是在莫名的惶恐之中”嗎?無論如何,惶恐的心靈里都不可能留有任何愛的余地。只要不改變這種相處模式,他們就永遠不會擁有愛的能力。愛情對于雙方僅僅是個開始,婚姻才是使其融入生活,成為存在的一種有效方式。就這一層面而言,他們的離婚是毫無意義的。畢竟,那不是緣于自由,乃是任性導致的結果。因此,他們的分道揚鑣與其說獲得的是個人的解放,倒不如說是甘愿欲望奴役的公然招認。

當然,即使是出于雙方自愿,離婚也總不會像結婚來得那么順暢,一如《在同一地平線上》所呈現出的情景。于是,“第三者”的角色開始粉墨登場。公映于1980年代中期的影片《誰是第三者?》就是試圖借助這個話題繼續利用愛情向婚姻施壓,并通過對離婚難這一事實的格外渲染,以實現對婚姻專制面相的揭露。不過,眾所周知,離婚的動因和難題其實絕并不僅限于此。然而,或許也恰恰就是這多重困頓使得人們又憑空多出了一個“懶得離婚”(諶容《懶得離婚》)的理由。只是,這懶得離婚在生活態度上卻要比離婚消極得多,婚姻主體已然在其中宣告了自己的死亡,表達的無非乃是對于婚姻的徹底絕望。但我想指明的是,此種絕望完全是基于習慣性的虛假認識,而并非屬于主體洞穿婚姻本質后的一己之見。就拿主人公劉述懷來說,他對婚姻的認知遵循的仍舊是來自本能的尋常感受,即向慣有審美疲勞心理的投降:“我要說的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理想家庭,男女雙方都需要一個乃至幾個無話不談的朋友。我說的是朋友,不是情人,不是時下流行的所謂‘婚外戀。你想,夫妻二人,天長日久,晝夜廝守在一起,看煩了,聽膩了,什么也不想說了……”因為固執地依賴著新鮮感,所以婚姻在劉述懷那里必定是沒有任何魅力的。顯然,他所需要的是激情,那么他又如何能區分所謂朋友和情人的不同呢?這不過就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問題而已。事實上,由于內心真愛的匱乏,他壓根就沒有超越道德的勇氣。可以說,劉述懷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弱者,他只會用抱怨替代心中的愛與思考。故而,他對現實的認知也只能是充滿乏力感的:“唉!——我佩服那些離婚的人,他們有勇氣,他們活得認真,他們對婚姻也認真。我嘛,雖說家庭不理想……咳,看透了,離不離都一樣,懶得離!”不僅是畏于愛,同時亦畏于思考,劉述懷這種難得糊涂的婚姻狀態令《懶得離婚》這部文本將中國文學相關話語的迷思幾乎引向了絕境。但更為不幸的是,這還遠非終結,電視劇《中國式離婚》將會在下一世紀以空前陰暗和冷酷的心理再次刷新詆毀婚姻的話語記錄,用一種勝利者的姿態讓婚姻關系正式跨入厚黑學時代。到此,我們對于婚姻的實質性理解依然看不出任何的進步,而是繼續在互相傷害的迷途中遺忘著愛情的往事。我們照舊只愿為可能得到的愛情努力,卻從不想為已擁有的婚姻再費心思。我們以為愛情是幸福,殊不知婚姻更是幸福,只是它比前者更需我們付出一生的努力而已。換言之,婚姻比愛情更需要愛;我們在其中所遭遇的問題其實就是我們自身已然變得吝嗇于愛了。羅素說:“因此,有文化的男女從婚姻中得到幸福是可能的,但是他們必須滿足幾個條件。那就是,雙方必須有絕對平等的感覺;對于相互間的自由不能有任何干涉;身體和肉體必須親密無間;對于各種價值標準必須有某種相似之處?!?7總之,幸福的婚姻有賴于主體積極的自省和謙遜,它要求雙方隨時以理性保持著彼此交流的暢通。這是一條險情和驚奇并在的成長旅程。也許是多少意識到了這一點,《東方女性》(航鷹)曾試圖借一個丈夫的出軌來喚起妻子對自我婚后角色的反思,以重建對于婚姻關系的信心。但是,這種信心僅僅是單純建立在作為妻子的女性美德上的;她對自稱“四十多歲了還像個年輕人”的丈夫背叛行為的原諒,體現出的與其說是愛毋如說是縱容。要知道,婚姻始終就是兩個人的責任,一方僅因另一方對自己趣味的一時冷落便開始移情別戀,此舉簡直就是充滿孩子氣的輕率要挾,帶有相當的耍賴成分。這位崇高的妻子最終可以感動迷失的丈夫,但卻到底無法使其完成對于婚姻的重新認識,實現從自我利益向共有利益的關注。畢竟,她本人同樣也有待對婚姻之愛的進一步認識。也正是這亟待提高的婚姻認識導致我們今天仍在不斷向愛情做出讓步,甚至企圖用如“給愛情保鮮”這樣的可笑方法去經營婚姻。而實際上,這完全是我們對自身耐心不足這一歷史本性的虛偽妥協,它根本就沒有可能將我們領向婚姻的幸福之路。我們應該明白,只要我們喜愛嘗鮮的一貫口味不改,我們就注定品鑒不到婚姻真諦那永恒而深遠的愛之喜悅。

海蒂曾經在她的調查報告中寫道:“事實上,34%的女性相信:愛情關系不一定是生活幸福的首要因素。有的人還懷疑愛情關系是否真的必要……”38我不知道這個數字在今天會有何變化,以及國內的實際情形又是怎樣?但我依然相信的是,這個時代的女性出路一定不是在她們的愛情關系里,她們必須認真考慮的是在婚姻關系里的權力再分配,而這個分配的原則所依據的只能是愛!

【注釋】

①《列夫·托爾斯泰文集》第4卷,126頁,臧仲倫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

②伏爾泰:《哲學辭典》上冊,84頁,王燕生譯,商務印書館1991年10月版。

③路文彬:《反抗·希望·拯救:中國現代文學主題的倫理性缺欠》,載《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

④弗洛伊德:《愛情心理學》,林克明譯,作家出版社1986年2月版。

⑤特里·伊格爾頓:《甜蜜的暴力》,283頁,方杰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⑥史華羅:《中國之愛情》,118頁,王軍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⑦雅克·阿加利 斯特凡妮·邦維西尼:《阿達里的多元情愛》,160頁,劉莉譯,中國文聯出版社2013年1月版。

⑧路文彬:《現代啟蒙時期的自由話語誤讀》,載《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⑨卡洛斯·富恩特斯:《我相信》,12頁,張偉劼等譯,譯林出版社2007年8月版。

⑩1213141516克爾凱郭爾:《非此即彼》下卷,64、136、148、149、143、138頁,京不特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11斯庫芬妮·庫茨:《婚姻簡史》,338頁,秦傳安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1月版。

17拉羅什??疲骸兜赖麦鹧凿洝?,68頁,何懷宏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8哈洛德·柯依瑟爾 歐依根·馬力亞·舒拉克:《當愛沖昏頭》,173頁,張存華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版。

19莫提默·J.艾德勒:《大觀念》,108頁,安佳等譯,花城出版社2008年7月版。

20A.叔本華:《所有的愛都是同情》,李潔譯,載《世界哲學》2005年第1期。

21提摩太·凱勒 凱西·凱勒:《婚姻的意義》,149頁,楊基譯,上海三聯書店2015年2月版。

222732黑格爾:《法哲學原理》,179-180、177、168頁,范揚等譯,商務印書館1961年6月版。

23愛德華·福珂斯:《情愛的崇拜》,243頁,孫小寧譯,中國盲文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4加里·斯坦利·貝克爾:《家庭論》,420頁,王獻生等譯,商務印書館1998年3月版。

25E.A.韋斯特馬克:《人類婚姻史》第1卷,72頁,李彬等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12月版。

26安德烈·比爾基埃等主編:《家庭史》第1卷,100頁,袁樹仁等譯,三聯書店1998年5月版。

28朱迪斯·巴特勒:《性別麻煩》,宋素鳳譯,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1月版。

29張崧年:《男女問題》,見《〈新青年〉簡體典藏全本》第6卷,234頁,寧夏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3031劉延陵:《婚制之過去現在未來》,見《〈新青年〉簡體典藏全本》第3卷,367-368、368頁,寧夏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33路文彬:《比較視野下的“和”文化人生向度批判》,載《中國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

343536埃里?!じヂ迥罚骸墩加羞€是存在》,34、7、65頁,李穆等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年1月版。

37羅素:《婚姻革命》,96頁,靳建國譯,東方出版社1988年4月版。

38雪兒·海蒂:《海蒂性學報告·情愛篇》,136頁,李金梅譯,海南出版社2011年3月版。

猜你喜歡
愛情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985相親局』,能否贏得完美愛情
過了期的愛情,可以丟掉嗎?
海峽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14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一碗飯里的愛情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28
蕩氣回腸的絕美愛情
金橋(2018年9期)2018-09-25 02:53:32
愛情殺手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3
尋覓愛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美女国产在线|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99在线免费播放| 色噜噜综合网|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成色7777精品在线|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午夜激情婷婷|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91伊人国产|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播放|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第一页亚洲|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精品1区2区3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伊人色婷婷|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久久公开视频| 啊嗯不日本网站| 伊人91在线| 婷婷色中文网|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影院|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在线无码九区|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午夜日b视频| 在线免费看片a|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她的性爱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亚洲精品视频网|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国产午夜不卡|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1区2区|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日韩123欧美字幕|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