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喬芳
高血壓屬于老年人常見疾病,本病的發生與患者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因素具有密切的聯系,臨床以個體患者連續兩次,非同一天血壓測量均高出正常水平為高血壓臨床確診標準,高血壓確診個體臨床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臨床降壓藥種類繁多,如何提高高血壓患者臨床用藥安全性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1-3]。本次研究選取門診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的146例高血壓患者分別給予常規干預模式以及常規干預聯合藥學服務模式,通過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血脂變化情況以及不同時間段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得分變化情況,從而論證藥學服務對門診高血壓患者口服降壓藥的影響。
門診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的146例高血壓患者按照是否給予藥學服務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實驗組(73例)與對照組(73例),實驗組: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在43~78歲,平均年齡在(61.2±1.2)歲,高血壓病程最短為1年,病程最長為18年,平均病程(10.2±0.3)年。對照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在41~77歲,平均年齡在(60.8±1.1)歲,高血壓病程最短為1年,病程最長為18年,平均病程(10.3±0.3)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 >0.05)。
對照組73例患者給予常規干預,醫師基于患者血壓情況以及臨床癥狀,適當調整用藥,而后患者至門診藥房窗口按處方取藥。
實驗組73例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藥學服務,主要操作流程以及內容如下:①藥師在了解個體高血壓患者用藥情況以及病情發展的前提下給予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教育,高血壓相關教育內容包括高血壓發病原因、高血壓治療方法以及降壓藥物按時按量規律用藥對疾病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糾正患者認知錯誤,充分獲得患者的信任,并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②藥師詢問患者對降壓藥相關藥物知識的了解情況,根據患者對相關降壓藥藥理了解情況從而普及藥學知識,使患者了解降壓藥服藥時間、服藥量以及服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除此之外,藥師在對個體高血壓患者進行干預的過程中應個體量化患者劑量,針對個體差異以及高血壓不同病程適當調整藥量。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一般檢測項目變化情況(x±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不同時間段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得分變化情況(x±s)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血壓、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變化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1、3、6個月后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得分,滿分96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自我護理能力高。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一般檢測項目變化情況以及兩組患者護理干預不同時間段ESCA得分變化情況,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血壓、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變化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壓、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1個月、3個月、6個月后ESCA得分,具體情況見表2,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ESCA得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一時間段護理干預后實驗組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近些年臨床研究認為高血壓個體患者心腦血管發生率明顯高于非高血壓人群,目前高血壓臨床治療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尚未發現臨床治愈藥物,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高血壓人群不斷增加,有效提高高血壓個體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對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義。藥學服務的出現是傳統藥師從單一藥品供應向為患者提供相關藥理宣傳教育轉變形成的,藥師服務由一元化向多元化開始轉變,要求藥師應具備較為完善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溝通能力,可結合患者臨床用藥情況、藥物特點對患者進行合理的用藥解釋,從而提高患者臨床用藥效果。本次研究顯示門診高血壓個體患者給予藥學服務干預6個月后血壓、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ESCA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門診高血壓個體患者給予藥學服務具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1] 顧驊劼.藥學服務對門診高血壓患者口服降壓藥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4):612-613.
[2] 沈一凡,張瑞琴,郝俊慧,等.1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用藥依從性差患者的藥學指導 [J]. 臨床醫藥實踐,2016,1(2):116,117.
[3] 梁艷,曹俊嶺,薛春苗,等.高血壓出院患者微信隨訪藥學服務模式評價[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7,15(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