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國
乳腺增生癥作為一種女性常見病,近年來其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乳腺增生癥的主要發病原因是營養失衡、內分泌失調以及精神壓力過大等,雖然是一種乳腺良性疾病,但若不及時治療也存在癌變風險[1]。乳腺增生癥的常規治療方法就是藥物治療,但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與醫療器械的不斷發展,乳管鏡沖洗法治療乳腺增生癥逐漸在臨床上得到了推廣[2]。本文選取了本院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癥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來分析不同方法治療乳腺增生癥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癥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2組:沖洗組(75例)年齡在25~53歲,平均年齡(35.4±3.7)歲,病程在3個月~5年,平均病程(2.7±0.3)年;常規組(75例)年齡在24~55歲,平均年齡(34.8±4.2)歲,病程在4個月~5年,平均病程(2.8±0.5)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乳管鏡沖洗法
對沖洗組均采用乳管鏡沖洗法治療:沖洗前先行常規消毒,沖洗時找準中心乳孔,沿乳孔以1/4號平頭針注射2 mL 2%利多卡因行局麻,然后以5~8號擴張器對乳孔進行擴張,置入博萊德FVY-780型電子纖維乳管鏡,進鏡均至4級乳管,每個增生乳腺均有4~6根乳管,對炎癥乳管注射5 mg地塞米松+8萬U慶大霉素+0.9%生理鹽水混合液3~5 mL進行沖洗,術后在乳頭表面涂抹紅霉素軟膏并外敷。1次/月,共治療2次。
(2)常規藥物治療
對常規組均采用常規藥物治療:令患者口服乳安片(鄭州瑞龍集團制藥有限公司生產),3片/次,3次/d,于月經中期開始服用,月經期停用,共治療3個月。
觀察比較兩組在治療前后的乳房腫塊直徑、乳房疼痛評分及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3個月內未復發;顯效:乳房腫塊直徑縮小一半以上,乳房疼痛基本消失;有效:乳房腫塊直徑縮小不到一半,乳房疼痛緩解;無效:乳房腫塊未見縮小,乳房疼痛沒有減輕。臨床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對以上所有臨床研究數據均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來進行分析和統計,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在治療前的乳房腫塊直徑[(2.7±0.5)cm,(2.7±0.4)cm]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沖洗組的乳房腫塊直徑[(1.1±0.3)cm]顯著小于常規組[(1.9±0.5)cm](P < 0.05),見表 1。
兩組在治療前的乳房疼痛評分[(3.1±0.5)分,(3.0±0.6)分]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沖洗組的乳房疼痛評分[(1.0±0.3)分]顯著低于常規組[(1.6±0.4)分 ](P < 0.05)。
沖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乳腺增生癥臨床主要表現為乳房腫塊、乳房疼痛及乳頭溢液等。據臨床研究顯示,引起乳腺增生癥的最主要因素乃是因卵巢功能失調和體內激素紊亂所導致的內分泌失調[3]。乳腺增生癥本身比較常見,也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卻存在著一定的癌變風險,可提高患者的腫瘤發生率,所以一旦發病應當及時診治[4]。
乳安片是目前臨床治療乳腺增生癥的最常用藥物之一,該藥是一種中成藥,主要成分為牡蠣、天冬、黃芪、麥芽、三棱、丹參、沒藥、柴胡等,是將上述天然中藥材以現代化工藝精制而成,具有理氣化瘀,軟堅散結的功效,乃是治療乳腺增生癥的良藥[5]。對于部分患者來說,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是很明顯。乳管鏡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出現了,其開始只是用作檢查乳頭溢液,但現代隨著醫學技術與醫療器械的不斷發展,乳管鏡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包括在乳腺增生癥的治療中,其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6]。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在治療前的乳房腫塊直徑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沖洗組的乳房腫塊直徑顯著小于常規組(P<0.05)。兩組在治療前的乳房疼痛評分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沖洗組的乳房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沖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梢缘贸鼋Y論:采用乳管鏡沖洗法治療乳腺增生癥比常規藥物治療的臨床療效更加顯著,并不易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對比表[例(%)]

表2 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表[例(%)]
[1] 田柳,皮亞平.不同方法治療乳腺增生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5,11(6):770-773.
[2] 冉波.乳腺增生癥200例臨床診斷與治療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2):81-83.
[3] 任敏利,于建兵.乳腺增生癥200例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31):1019-1020.
[4] 李付媛.內服外治乳腺增生病200例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15):139-140.
[5] 王宏權,豐丙剛.280例乳腺增生癥的診斷與治療[J].醫藥前沿,2014,4(13):241.
[6] 肖運忠.乳腺增生癥200例臨床診斷與治療分析[J].醫藥前沿,2016,6(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