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梅 張瑜萍
心源性猝死是造成老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很多的,如肺源性心臟病、心肌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等[1]。另外,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吸煙、飲酒、劇烈運動等原因都會造成心源性猝死發生。本文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心內科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住院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析產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心內科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住院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58~80歲,平均年齡(63.5±8.5)歲。所有患者均存在胸悶、胸痛癥狀。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詢問患者和家屬發生心源性猝死的耳原因,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采用SPSS19.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統計80例患者的基礎疾病,見表1。

表1 80例老年患者治療期間的基礎心臟疾病
80例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時間:80例患者中,有52例為夜間發病,占65%,28例為白天發病,占3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48例患者在入院后2周內發病,占60%。
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統計結果見表2。
心源性猝死是造成心內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2]。心源性猝死的典型特點為起病急、病情不可預料、進展速度快,死亡率非常高。當機體本身長期受心肌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影響,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損害,造成心肌重塑,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長伴有比較嚴重的室速、室顫和室性心律失常癥狀[3]。為探討心內科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情況,本文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心內科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住院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經調查結果發現,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吸煙、飲酒、情緒波動大、劇烈運動、用力排便。僅有個別患者發病無明顯誘因,這一研究結果提示心源性猝死與患者的生活習慣有關,加強對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干預應作為心內科工作的重點環節。相關研究發現[4],煙、酒等因素會加重心臟病的病情,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會刺激血管收縮,造成冠脈痙攣,使冠心病患者心血缺血癥狀加重。酒精有一定的細胞毒性,會加重心肌細胞的損害程度。排便時過度用力會造成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阻塞血管,形成血栓。情緒波動過大以及劇烈運動時會增加心臟的負荷量,使心率加快,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且心臟病患者的心肌功能本身就較差,缺氧會誘發心絞痛和心律失常等。心源性猝死的發病原因編比較復雜,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5]。且本次研究中還發現,約有60%的患者是在入院2周內發病,且夜間發病率要高于白天,說明心源性猝死在病情惡化12 h內患者死亡的機率非常高,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的應激能力下降,受到外界刺激后,容易造成急性猝死。

表2 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造成心內科老年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較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以及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心源性猝死。所以臨床上應加強對這部分患者的觀察,在治療期間,指導患者糾正過去不良的生活習慣,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避免發生心源性猝死。
[1] 陳皓倫,白延平.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及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4,20(9):1603-1607.
[2] 馬玉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和預警因子的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42-43.
[3] 王蘊強.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和預警因子的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36-37,55.
[4] 廖曉星,李芳.灌注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C].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17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175.
[5] 劉延冬.淺析導致老年心內科疾病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J]. 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