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歡
隨著穿刺技術的逐步發展,靜脈留置針柔軟的外套管對血管造成的刺激性較小,便于患者肢體活動,且不宜脫出,有利于減輕血管損傷、減少患者因為反復穿刺所帶來的痛苦,并且具有操作簡單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到臨床中[1]。而我院對心衰病人采取逆向穿刺留置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隨機選取74例作為調查對象,依據住院治療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7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21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5±5.5)歲;參照組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58.5±5.2)歲。入選患者病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在醫院倫理會的批準同意下本研究得以開展。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選擇前臂范圍中血管粗直部位進行留置針埋設,由固定護理人員實施操作。對照組:在實施穿刺位置的上方10 cm處綁好止血帶,在即將實施穿刺部位的6~7 cm2范圍進行消毒,順向穿刺,進針時保持15~30°的角度,回血后,并沿著靜脈走向進行5~8 mm進針,當外管套已經完全進入到血管后,將針芯拔出,并連接輸液管,松開止血帶,實施固定,并明確標注留置時間。觀察組:采取反向穿刺,進針方向為離心方向,操作者持針與皮膚保持10~30°進針見回血后將外套管送入并將針芯拔出固定,并標注日期。兩組輸液完畢后,均利用肝素鈉稀釋液進行正壓封管,1次/d。
對比兩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不良反應發生率。滿意度利用本院自制調查表調查,滿意度滿分為100分,80分以上則為非常滿意,60~80分之間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將兩組間的數據進行輸入后,通過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利用n(%)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結果,計量資料應用x±s進行表示,以t檢驗結果。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顯著高于參照組,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靜脈炎發生率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生靜脈炎、一次性穿刺成功情況[例(%)]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例(%)]
靜脈留置針可以有效延長血管穿刺的時間間隔,對患者的淺表靜脈能夠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減少了因多次穿刺而造成血管損傷的情況發生。對于心衰患者需要進行多次靜脈輸液,采用靜脈留置針后大大減少了患者因多次穿刺所造成的痛苦。
從本次的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要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與順向穿刺留置針相比,采用逆向穿刺留置針穿刺更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主要是因為順向靜脈留置針進針方向與血流方向保持一致,部分患者在穿刺時會出現回血較慢的情況,很容易導致穿破血管壁,導致穿刺失敗[2]。而反向穿刺進針時,進針的方向是與血流方向相反的,所以進針后更容易觀察到回血情況,可以有效避免穿透血管情況的發生。觀察組患者發生靜脈炎的幾率要低于參照組,主要是因為順向穿刺,套管針雙翼通常處于懸空或關節處的位置,不僅影響了關節活動度,很容易出現松動而造成液體滲出,容易引發靜脈炎。
綜上所述,逆向穿刺留置針有著較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1] 朱曉宇,相瓊,曾雪.改良留置針穿刺法在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炎患兒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8):986-987.
[2] 范雪艷,商麗芳,苑艷婷.靜脈留置針逆向穿刺在心內科的應用[J]. 醫學信息,2013,27(23):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