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節育器是一種放置于女性子宮腔體內的避孕裝置,主要利用機械性刺激和化學物質感染來達到干擾孕卵著床避孕的目的,是我國目前最為常用的避孕方案之一[1]。但也有部分女性在佩戴節育環后發生各種不良反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本研究將通過對比臨床中常用的兩種節育環在用于女性避孕時的效果和安全性,為提高女性生活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婦產科門診放置宮內節育器的女性共計168例,年齡25~36歲,平均年齡(28.25±4.67)歲,體重為45~75 kg,平均體重為(58.58±5.35)kg。所有女性均為已婚已育者,并自愿放置節育器,同時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將168例女性根據其應用節育環種類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金屬單環62例)和觀察組(吉妮節育環,106例)兩組,兩組女性的基本情況相似,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性。
所有女性放置節育器的時間均為月經干凈后3~7 d,放置前行常規婦科檢查,用于確定子宮的形態、大小、位置等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婦科病變。放置節育器時女性取膀胱截石位,如發現其子宮過度屈曲可使用宮頸鉗輕微牽拉,使其子宮保持水平位。測量對照組女性宮腔的寬度及長度,為其放入適合型號的金屬單環。觀察組女性則放置吉妮環,吉妮環桿應略長于宮腔深度。放置吉妮環的方法為:通過子宮中線將放置器送至宮底,向前推進,注意控制好力度,待吉妮小結到達宮底肌層后釋放尾絲,退出套管及吉妮環桿,輕輕拉動尾絲,發現有阻力但無法拉出即為放置有效,在宮頸口處將尾絲剪斷。
觀察記錄兩組女性在放置節育環后18個月內妊娠情況、節育環脫落情況以及由于醫療原因而取環和總終止率。醫療原因取環主要包括由于出血和(或)疼痛、盆腔炎、子宮穿孔或(和)異位、銅過敏以及其他醫療原因導致的節育環取出。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各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給予患者為期18個月的隨訪過程中,觀察組106例女性無一例發生妊娠,妊娠率為0.00%,對照組62例女性中,共計有5例女性在隨訪過程中發生妊娠,妊娠率為8.06%,兩組女性在隨訪期間的妊娠率具有明顯差異(P< 0.05)。
在為期18個月的隨訪過程中,觀察組共計有3名女性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4%,而對照組在隨訪過程中,共計有13例女性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97%(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女性佩戴節育環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
Wildemeersch設計了無支架和可變形的結構及固定式的節育器,它是由6根銅套(直徑212 mm,長510 mm)老公,要是有一個女人,說可以不要名分,不要錢,只是要跟著你,你什么想法,銅表面積為330 mm2,手術線頂端系成環狀小結。
與傳統金屬環相比,吉妮環的無支架結構決定了其可隨子宮屈度彎曲,由于每位女性的宮腔大小、子宮形態均有所差異,即便同一名女性的宮腔大小、子宮形態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也不盡相同。吉妮環放置后對不同大小、形態的子宮均有效,使傳統的節育器和宮腔空間相容性差的問題迎刃而解。吉妮環大大減少了子宮內膜所受的刺激,避免了節育器刺激引起宮縮疼痛而出現腰酸、小腹墜脹、白帶量大、月經量多等不良反應,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節育環發生移位、脫落、帶環妊娠等不良后果,女性在應用過程中,耐受性更好,更容易被女性所接受。
本次研究所應用的吉妮節育環作為一種無支架新型節育設備,其具有著良好的避孕效果,且在應用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女性耐受性較好,適宜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在我國,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推進,現代人們的生育觀念明顯改變。目前我國IUD的應用十分普遍,且UD種類較多,但IUD過大或過小都將刺激子宮內膜,導致出血、疼痛增加因癥取出率[2]。20世紀80年代比利時
[1] 陳美玲.金屬單環與吉妮節育環的避孕效果對比分析[J].醫藥前沿,2014,2(8):253.
[2] 吳尚純,胡靜.吉妮IN與TCU380宮內節育器的隨機比較性臨床研究 [J]. 中國婦產科雜志,2008,33(6):34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