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電信詐騙犯罪防控舉措研究

2017-03-22 09:36:07韋堯瀚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7年11期

韋堯瀚

(澳門科技大學 法學院, 中國 澳門 999078)

電信詐騙犯罪防控舉措研究

韋堯瀚

(澳門科技大學 法學院, 中國 澳門 999078)

隨著金融產業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電信詐騙犯罪的特征也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目前,跨國跨境犯罪、精準式詐騙、公司化程度高的情況日益突出。這給偵查工作帶來全面打擊難、證據提取和固定難、偵查協作難及贓款認定和追繳難等問題。為了進一步破解以上偵查難題,遏制電信詐騙犯罪,宜采取以下措施:堵塞銀行業和電信行業的制度漏洞;深化司法部門與銀行和電信部門的合作;統籌境內司法協作;加強跨境司法協作;提高民眾防范意識;加強打擊上游犯罪等。

電信詐騙犯罪;偵查;難題;遏制

近年來,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所帶來的跨地域、跨時空的人際互動,在便利及改變民眾生活的同時,也成為了犯罪滋生的溫床,其中,電信詐騙犯罪呈現出尤為快速蔓延之勢。2011—2015年,全國電信詐騙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長,案件數量從10萬起飆升至59萬起[1]。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電信詐騙犯罪 19 345人[2],全國各級法院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1 726件*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經過多次專項治理電信網絡犯罪行動后,電信詐騙犯罪發展態勢雖然有所減緩,但案發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深入研究電信犯罪的特點、辦理難點,優化目前的防控舉措,對打擊犯罪、降低犯罪率有著重要意義。

一、電信詐騙犯罪的種類及特點

(一)電信詐騙犯罪的種類

1.冒充公檢法人員。此電信詐騙犯罪種類的詐騙手法較為傳統,電信詐騙犯罪分子通常會告知被害人其銀行賬戶因涉嫌洗黑錢、販毒等被凍結,并提供給被害人一個假冒的公安部或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網址,讓被害人查詢所謂的涉案信息。一旦該網址彈出對被害人的“拘留證”或者“逮捕令”,電信詐騙犯罪分子便會利用被害人恐慌的心理,要求被害人匯款至所謂的“公證賬號”或“安全賬號”,以接受“核查”。

2.猜猜我是誰。即冒充親友和領導進行電信詐騙。電信詐騙分子通常會先迫使當事人的手機關機或者無法正常接聽電話,然后發短信或者打電話給當事人的親友,謊稱當事人因車禍、嫖娼被抓而急需用錢。由于當事人電話已經無法正常接通,當事人親友陷入恐慌,電信詐騙犯罪分子便利用親友的急切心理,誘騙其匯款至指定的賬戶。此外,電信詐騙犯罪分子還會通過冒充被害人的領導,利用被害人渴望升職、加薪等心理,通過短信或電話詐騙被害人錢款。

3.機票改簽。此類電信詐騙比較新穎,在司法實踐中逐漸出現。電信詐騙犯罪分子購買了航班客戶資料,利用互聯網、短信平臺發送“航班延誤”的虛假信息給數名被害人,欺騙被害人撥打虛假客服電話咨詢“航班改簽”業務,并向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指定的賬號支付改簽費用。

4.掃二維碼。此類電信詐騙也較為新穎,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會以打折、促銷或是微信紅包的方式,誘導被害人掃描推送的二維碼,這些二維碼實質上為木馬病毒。被害人只要在聯網狀態下掃描二維碼,手機就會中毒,電信詐騙犯罪分子通過讀取手機內的銀行卡密碼、身份信息等私密信息,竊取被害人的賬戶資金。

5.釣魚網站。電信詐騙犯罪分子設置虛假知名電子購物網站、金融證券網站、銀行網站、中獎網站等,并向被害人推送手機短信、虛假網頁和垃圾郵件等虛假信息,誘騙被害人通過輸入銀行賬戶密碼、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登陸虛假網站,騙取被害人公民個人信息以實施后續的電信詐騙犯罪。

(二)電信詐騙犯罪的特點

1.跨國跨境明顯。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經濟和政治的管制日趨緩和,金錢、科技、資訊等資源的流動加速。電信詐騙犯罪作為典型的遠程非接觸性犯罪也因此受益,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可以借助移動通訊工具、移動支付等科技手段實施跨地區乃至跨境犯罪。僅以海峽兩岸攜手共同破獲的“1011”“0810”“0310”等電信詐騙專案為例,就已涉及臺灣、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多個地區和國家。

目前跨國跨境電信詐騙犯罪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一,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在國內設置窩點,利用網絡電話詐騙境外的華裔,再利用國外地下錢莊將贓款轉移到國內進行分贓。其二,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在大陸設立窩點,但專門詐騙居住在境外的被害人。例如,福建省平和縣的曾江權等人在大陸設立詐騙窩點,卻專門詐騙臺灣居民,共計詐騙人民幣300余萬元[3]。其三是電子詐騙犯罪分子不再將窩點設在國內,而是將不同的犯罪小組分散至境外,專門詐騙大陸民眾。例如,在涉及國內20余個省區市的特大跨境“4.30”電信詐騙專案中,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在馬來西亞設立了5個窩點,專門針對大陸民眾進行瘋狂詐騙[4]。

2.精準式詐騙成趨勢。現代社會已經步入一個極度依賴網絡信息系統的全新階段——大數據時代[5]。同時,這也是一個創造力和破壞力并存的時代。一方面,大數據讓政府、企業等機構更“智慧”地服務民眾,也讓民眾的工作、生活、學習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另一方面,公民個人信息構成了大數據的主要來源,其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媒介存儲、流轉和使用。因此,民眾享受的便利越大,被他人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就愈多,公民個人信息被非法侵犯的風險也就愈大。出于商業或者政治利益的目的,某些擁有數據庫的單位和組織甚至將收集到的個人數據進行非法利用[6]。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正是通過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并對這些公民個人信息進行分析和利用,尋找目標人群,從“地毯式”詐騙向“精準式”詐騙發展。同時,不斷改變騙術,輔之以心理學知識,揣摩被害人心理變化從而蒙騙被害人,詐騙其錢財,甚至導致諸如“8·19徐玉玉電信詐騙案”中被害人死亡之不幸事情的發生。

3.犯罪公司化、職業化程度高。目前,電信詐騙犯罪從原始的家庭作坊式的幾人詐騙團伙,逐漸發展成為有著嚴格分工、組織嚴密的犯罪團伙。一般分為培訓組、信息組、電腦組、話務組、洗錢組。

培訓組負責為電信詐騙集團提供詐騙技術的培訓,甚至根據詐騙經驗編撰《詐騙手法手冊》作為新進成員的參考及上課講義,但是培訓組并不直接參與電信詐騙。信息組主要是通過購買等方式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再把這些公民個人信息賣給電信詐騙犯罪的管理人員,為電信詐騙成功率的提高提供助力。電腦組通過架設在海外的服務器,接入電信運營商非法提供的寬帶網絡,幫助話務組使用VOIP網絡電話實施詐騙,并提供網絡的后期維護。話務組通過發短信和撥打海量電話的方式實施詐騙活動,分為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話務組。其中,第一線話務組負責與被害人初次接觸,通常扮演“接線員”角色,并根據被害人受騙程度將詐騙電話轉接至第二線話務組。第二線話務組通常扮演“司法人員”角色,負責繼續深度誘騙被害人。第三線話務組在整個電信詐騙犯罪鏈條中的技術含量最高,在三個話務組中占據核心地位,主要通過繼續扮演“司法人員”角色,負責回應被害人的各種質疑,擊潰被害人的心理防線,最終實現詐騙目的。洗錢組,又稱為“車商”,主要負責提取詐騙錢款。當被害人將錢款打入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指定的銀行賬戶或者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后,電信詐騙集團則會迅速將錢款轉移,洗錢組成員會在異地或境外分批將錢款迅速提取。此外,洗錢組還會每天核查銀行賬戶的安全情況,一旦發現問題,會馬上更換銀行賬戶。如上所述,電信詐騙犯罪環環相扣,整個詐騙過程流轉順暢,關鍵在于每一個犯罪小組的默契配合。因此,電信詐騙集團組織日趨嚴密,公司化程度高、職業化特征明顯。

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難點

(一)全面打擊難

由于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發達,電信詐騙集團通過遠程網絡即可以完成整個作案過程,其隱蔽性強,目前難以通過技術手段落地核查鎖定所有實施電信詐騙的犯罪分子。同時,犯罪集團內部之間的各環節高度分離、聯系脆弱。不僅整個集團分散各地,其核心成員也是在境外遙控指揮整個犯罪集團的具體運作,上下層級之間為單線聯系,詐騙成員之間也互相使用假名、互不相識。又由于電信詐騙犯罪公司化、職業化程度高,犯罪集團內部分工細且明確,犯罪分子為“犯罪機器”上的“螺絲釘”,具有極強的可替代性,部分成員變動頻繁。由于偵破時間長,電信詐騙集團核心成員早已聞風而逃,所以即使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偵破一起電信詐騙案件,最終實際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往往也只是整個詐騙鏈條中、末端的部分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很難將電信詐騙集團連根拔起。

(二)證據提取、固定難

電信詐騙犯罪突破了傳統犯罪的空間范疇,其犯罪過程皆在網絡中完成,未遺留實物作案現場,也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物證痕跡。其證據形式多以電話通話記錄、網銀轉賬記錄等電子證據為主,具有無形性、易逝性、易篡改的特點。實踐中,電信詐騙犯罪集團作案成功以后,便會將原始證據,如終端語音網關記錄、通話記錄、賬戶收入、人員名單等電子記錄刪除,致使難以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為了補強證據鏈條,公安機關通常會使用技術偵查手段恢復、固定電子證據。但是,由于技術偵查涉及秘密偵查,對于以技術偵查手段收集證據的程序合法性的證明問題亟待解決。

對口供的固定亦存在難題。由于電信詐騙犯罪涉案人員眾多,諸多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抱著僥幸的心理和所謂的同鄉情誼,未能如實供述或供述前后矛盾,致使公安機關在提取、固定口供時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拉長整個案件的取證周期。

(三)偵查協作難

對于跨地區的電信詐騙犯罪,公安機關需要到多個地區核查涉案證據材料,需要電信、銀行及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等相關機構的全力配合。但在實踐中,因部門之間缺乏統籌和協調,常常出現前述有些機構由于種種原因并不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取證工作,主要表現為:從自身利益出發,以保護客戶隱私為由,不提供完整證據材料,甚至拒絕配合;以非工作時間為由,不能馬上積極配合偵查取證工作,延宕了最佳的偵查時機。即使相關部門愿意積極配合,但是由于部門間尚未形成聯動機制,出具涉案書證、電子證據的審批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這就使得本已在和時間賽跑的偵查工作在時間上更加捉襟見肘。若是跨境司法協助,將會涉及更多溝通、協作的問題,往往牽涉到區際與國際之間條約的適用,使得問題變得更為復雜[7]。以大陸與我國臺灣地區的司法互助為例,雖然兩岸之間已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但該協議只是框架性協議,原則性較強;個案的具體的協調還受到兩岸政治關系、行政默契、感情溝通等非法律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兩岸關系陷入“冰凍”期時,兩岸間對跨境電信詐騙的合作打擊停滯不前。

(四)贓款認定難、追繳難

電信詐騙案件的相關詐騙犯罪事實依賴于電信詐騙分子的供述。在所涉犯罪事實較多的情況下,即使公安機關調取了相關的通話記錄,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因記憶的偏差,可能也無法辨認具體的詐騙對象、詐騙金額。一旦電信詐騙犯罪成功之后,詐騙集團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通過銀行卡轉賬或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將錢款層層分撥至數十個,甚至數百個銀行賬戶,并通過洗錢組迅速提現,然后注銷銀行賬號和銷毀銀行卡,毀滅重要證據。而認定電信詐騙集團的詐騙數額,依賴于集團成員的供述、相關書證與被害人陳述的互相印證,但被害人數量眾多且分布極廣,公安機關難以逐一核查被害人被騙的具體金額,地處境外的被害人更是如此。這最終導致司法實踐中常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法院認定的詐騙數額只是電信詐騙集團供述的涉案數額的“冰山一角”。例如,在毛鵬飛等43人重大跨國電信詐騙案中,雖然犯罪集團供述詐騙金額為300余萬元,但由于只能查找到2名被害人,法院最后只能認定犯罪集團涉案金額為與被害人陳述相印證的30余萬元。

三、應對電信詐騙犯罪的防控對策

有論者指出,防控電信詐騙犯罪應設立獨立的電信詐騙罪,并適度提高法定刑[8]。然而,目前大陸刑法典規定詐騙罪的最高法定刑為無期徒刑,相較于澳門刑法典規定的詐騙罪的10年最高法定刑和臺灣刑法典規定的欺詐罪的5年最高法定刑而言,已相當嚴厲。大陸刑法典不僅能對提供銀行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絡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電信詐騙犯罪的幫助行為進行規制,而且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入侵計算機系統、信用卡詐騙及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等各種電信詐騙犯罪的上游犯罪及參與洗錢的下游犯罪皆可進行處罰。因此,通過對刑法條款的“瞻前顧后”與“橫向對比”,我們有理由質疑是否有必要將設立新罪名和提高法定刑奉為圭臬,其是否真的就是藥到病除的“濟世良方”?誠然,意圖通過健全刑法典的方式來防控電信詐騙犯罪固然沒錯,但其前提是刑法典未發揮其應有的基本功能。否則,一味增加新罪名只會導致罪名臃雜、法條累贅的弊端出現。況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防控電信詐騙犯罪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而應是涉及金融、電信、政府監管部門、司法機關等多部門的長期、系統的社會綜合治理工程。因此,防控電信詐騙犯罪的重點并非“床上安床”式地健全刑法典,而應著眼于檢視現有制度漏洞,降低現有風險,并根據電信詐騙犯罪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鏟除其賴以生存的土壤。

(一)堵塞制度的漏洞

現代通信技術和銀行服務猶如硬幣之兩面,一方面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成為了電信詐騙犯罪賴以生存的技術和資金的土壤。因此,若能對通信技術行業和銀行服務業實施嚴密的監管制度,堵塞現有的制度漏洞,則是對電信詐騙犯罪“釜底抽薪”式的打擊。

1.對銀行方面的監管建議。其一,在銀行內部,改變以辦理銀行卡數量作為考核員工業績的模式,從源頭上堵住濫發銀行卡的行為;賬戶余額變動的短信應杜絕人工操作,同時做到客戶賬號全顯示,避免賬號中間的數字以“*”代替,從而減少“真短信,假匯款”式的電信詐騙犯罪發生*銀行的APP有發送賬戶余額變動短信功能,用戶只要在APP上輸姓名、卡號、金額、手機號碼等匯款相關信息,銀行的系統會自動發送賬戶余額變動短信至目標手機上。但用戶收到短信并不是完整的賬號,賬號中間數字是以“*”代替。電子詐騙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銀行系統的該漏洞,實施“真短信,假匯款”式詐騙,即故意輸錯其中一位賬號,讓被害人誤以為匯款已經到賬,進而實施詐騙。;加強對轉賬環節的資金監管,除嚴格執行《關于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知》中“關于使用ATM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資金24小時到賬”的規定外,還應當加強對使用網銀進行大額一對多資金批量轉賬的動態預警,一旦出現異常轉賬情況,立刻禁止即匯即到。同時,還應當加強對“一人多地多卡”的監管,若其中一個賬戶被公安機關認定為涉及電信詐騙犯罪的銀行賬戶,對其他關聯賬戶也應當暫停非柜面交易。

其二,聯動處置,深化警銀合作。電信詐騙分子利用代理或冒用他人銀行賬戶轉移贓款,已經成為治理電信詐騙犯罪的難點。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銀行存在不合理的、以辦理銀行卡數量考核員工的制度,導致大量濫發銀行卡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銀行工作人員在辦理開戶時,只能依靠人工通過聯網公民身份證信息系統對開卡人身份信息進行識別,沒有其他手段核實開卡人是否是證件持有人。特別是持護照、港澳通行證等涉及境外證件辦理開戶的開卡人,其證件真偽信息更是無法核實。同時,銀行對涉案銀行賬號能否及時凍結也存在問題。雖然《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助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查詢凍結工作規定》對銀行配合司法機關凍結涉案賬戶提供了指引,但在司法實踐中,銀行為了避免因隨意凍結客戶賬戶而承擔相應責任,需要公安機關出具凍結通知書。但公安機關出具凍結通知書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公安機關異地凍結涉案賬戶程序更為復雜,甚至還出現了部分銀行以保護客戶隱私為由,拒絕配合或不提供詳盡的書證材料等情況。這導致銀行凍結涉案賬戶無法與公安機關偵查無縫對接,阻礙偵查的順利進行。但在我國臺灣地區,檢警機關向金融機關調閱客戶相關資料時,金融機關應在一周內完成。

因此,警銀深度合作是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必由之路。可探索銀行與公安機關指紋自動識別系統聯網,從源頭上杜絕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辦理銀行開戶的情況的發生,以有效遏止人頭賬戶的泛濫。同時,還應當進一步統籌協調,簡化快速查詢、緊急止付、快速凍結等制度,迅速截斷贓款轉移渠道,切實提升涉案證據同步固定的效率。

2.對電信行業的監管建議。發送大量的虛假短信是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慣用的手段之一。因此,電信運營商應當加強對自身技術平臺的建設。一方面,通過建立“可疑詞匯”數據庫、短時間內大量發送相同短信預警平臺、短信發送黑名單系統,對虛假垃圾短信進行有效識別、過濾和封堵。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通過建立詐騙號碼實時數據庫,一旦發現異常、大量地撥打長途電話的或者大批量發送短信的電話號碼,立刻將該號碼列為“黑名單”,對其限制呼叫并轉交公安機關調查。同時,對于可能遭受電信詐騙的用戶,必要情況下可對其電話進行“保護性”停機。此外,電信運營商也應自覺強化對VOIP網絡電話改號的識別及攔截意識,為用戶提供準確的電話來電顯示,實時記錄VOIP網絡電話服務器的呼叫數據,最大限度地杜絕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利用VOIP網絡電話通過落地語音網關接入PSTN實施電信詐騙。監管部門則應當加強對電信運營商的監管措施,加大力度查處電信運營商違規批量辦理非本人實名電話卡、上網卡及寬帶線路以及違規將寬帶流量外包的行為,不斷健全防治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以及通訊信息詐騙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擠壓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利用現代技術實施詐騙的空間。

3.搭建常態化、制度化協查辦案平臺。銀行、電信運營商應當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等司法機關的工作,暢通溝通渠道,共同建立健全防控電信詐騙犯罪的聯動機制。

建立密切協作、深度對接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在我國臺灣地區,為遏制電信詐騙犯罪,形成了由電信監理、教育宣傳、金融管理、媒體宣傳、警政偵防等多部門的跨部會協調會議及聯防平臺會議機制。在該機制下,除了強調參會部門應加強自身領域監管之外,亦強調跨部門之間防詐騙工作的統一謀劃與協作,目前已經破獲多起集團電信詐騙案件并獲致對電信詐騙的有效控制[9]。因此,可借鑒我國臺灣地區的經驗,采用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的方式,加強對打擊治理電信詐騙工作的統籌協調。公安機關可以定期向銀行、電信運營商及銀監會等相關機構通報警情。聯席會議相關單位也應當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工作,及時向公安機關反饋工作中的新情況,促進溝通,達成共識,并為公安機關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提供信息、資源及專家支持。同時,應打破各部門之間“信息孤島”的困局,推動信息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的共享。探索建立集公安機關、銀行、電信運營商、監管部門及相關大型互聯網企業等機構于一體的,并涵蓋分析手機用戶、網絡用戶等動態信息的統一大數據庫。通過對大數據的實時監控、整理和分析,為實現預警電信詐騙犯罪及提升公安機關偵查電信詐騙犯罪的效能提供助力。

(二)壓縮電信詐騙犯罪生存空間

1.讓民眾從思想上筑牢防范電信詐騙犯罪的“防火墻”。電信詐騙犯罪分子若想詐騙成功,其實施的欺詐行為需導致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自己的財產。因此,在電信詐騙犯罪中,被害人因素對于整個犯罪過程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被害人過錯是詐騙既遂的重要條件,凡既遂的詐騙犯罪一般都離不開被害人過錯[10]。進而言之,讓民眾從思想上筑牢“防火墻”才是更有效地防范電信詐騙犯罪的方法。因此,金融機構、電信部門、司法機關、媒體等機構在加大與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合作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微博等新媒體工具。同時,應結合電信網絡詐騙的典型案例,采用動漫、影視短片、游戲等形式,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精準犯罪的預防教育,強化民眾對電信詐騙犯罪的直觀感受,營造全社會防范電信詐騙犯罪的氛圍。亦可借鑒我國臺灣地區經驗,設立反詐騙咨詢165專線系統,為民眾提供線上協助并受理報案。同時,提供實時電信欺詐新聞摘要給民眾閱讀,推薦內容詳實的165反詐騙APP供民眾下載,不斷增強民眾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此外,將防范電信詐騙教育融入法治教育之中,使之成為國民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切實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從小培養民眾防范電信詐騙犯罪的意識,增強民眾的法律觀念,提高民眾的心理素質,逐漸從思想上構筑全社會防范電信詐騙的“防火墻”,最大程度地壓縮電信詐騙犯罪的生存空間。

2.統籌境內與加強跨境司法協作。電信詐騙犯罪跨區域與跨境犯罪的特點,決定了要對其進行有效地遏制必然建立在多方司法協作的基礎之上。其中,境內司法協作包括不同地區和不同警種間的協作。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屬人與屬地管轄是管轄的基本原則,目前,電信詐騙犯罪的犯罪行為地和犯罪結果地通常分散于不同的地域,導致管轄權沖突。實踐中,電信詐騙犯罪的偵辦地域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弈。因此,應充分發揮上級公安機關的統籌和協調作用。一方面,明確管轄權沖突的解決機制,避免出現“爭著管”和“躲著管”并存的情況。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跨區域的偵查協作模式,破除地方保護思想,推動電信詐騙跨地區偵查協作的良性運作。同時,健全刑偵、經偵和網安不同警種的配合交流機制、合理獎勵機制,最大限度發揮不同警種的偵查優勢,形成合力,避免“木桶效應”的產生,保證偵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跨境司法協作著力點在于逐漸構筑跨境刑事司法協作的工作機制與法律機制。首先,在發揮現有的國際刑警組織等國際組織和相關國際協議的作用的基礎上,規范和整合現有渠道,建立快速聯動的專門通道,實現警力資源效用的最大化。避免因溝通遲延錯過最佳偵查時機,從而提高破案效率。同時,成立專門的執法協調機構,將聯合執法制度化、常態化,打破逐案協調的局面。其次,建立情報信息共享平臺和跨境電信詐騙資料庫,明確跨境情報信息的共享規則,逐漸打破情報信息壁壘,實現情報信息的及時共享、交換和反饋。待時機成熟之時,還應當完善管轄權競合、證據移交、追贓協助、引渡等制度,促使跨境司法協作更加便捷、高效。

3.加強對上游犯罪的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分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以提高電信詐騙成功率,已成為一種新常態。因此,為了遏制電信詐騙犯罪,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打擊力度,特別是針對信息泄露的源頭進行專項整治,建立關鍵數據庫和重點基礎設施信息系統的安全審查和保護機制。若時機成熟,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一方面,形成民法、行政法、刑事法相銜接的個人信息保護格局。另一方面,厘清公民個人信息內涵,明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義務主體、追責方式以及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等,進一步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同時,在電信詐騙犯罪中,犯罪分子利用改號軟件、偽基站等平臺,冒充司法機關,通信運營商、金融機構等部門,向被害人撥打電話或者批量發送垃圾短信,已成為詐騙的常見手段。該種方式隱蔽性強、欺騙性大,犯罪成功率高。鑒于改號軟件和偽基站已經成為了電信詐騙的助推器,應當堅決禁止非法制作、傳播、銷售改號軟件和偽基站設備。同時,加大查處力度,斬斷改號軟件、偽基站設備線上和線下的銷售渠道,從源頭上遏制改號軟件和偽基站設備泛濫的勢頭。

4.加強重點地區的基層治理。電信詐騙犯罪目前地域性明顯,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廣西賓陽縣等地已經成為國務院點名批評的職業電信詐騙犯罪的重點地區。諸多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皆是因老鄉或親戚拉攏、慫恿而加入電信詐騙集團的。同時,受電信詐騙犯罪可獲暴利的誘惑,也不乏一些老鄉或親友主動要求加入電信詐騙集團。實踐中,甚至出現了電信詐騙集團核心成員出自同一家庭,同村幾十人共同參加電信詐騙集團的情況。據此,對于這些電信詐騙犯罪的高發地區,應當加大打擊力度,集中綜治力量鏟除電信詐騙犯罪滋生的土壤,切斷其在當地的利益鏈,減少電信詐騙的新增量,讓民眾不敢犯罪。針對曾經參加電信詐騙犯罪的人員,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及時摸清其工作收入、思想動態、流動去向和社會關系網等情況,并建立高危人員大數據庫,進行實時動態預警,降低其再犯機率,讓其不能犯罪。與此同時,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讓更多的民眾通過合法的手段實現財富的積累和增長,讓民眾不愿犯罪。

[1] 騰訊新聞.公安部:全國電信詐騙案件數量增長至60萬倍[EB/OL].(2016-09-04).http://mt.sohu.com/20160904/n467600489.shtml.

[2] 最高人民檢察院.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19345人[EB/OL].(2017-03-10).http://www.spp.gov.cn/zdgz/201703/t20170310_184417.shtml.

[3] 最高人民法院網.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3月4日發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典型案例[EB/OL].(2016-03-04).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7152.html.

[4] 公安機關跨境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再次取得重大戰果[N].深圳特區報,2016-05-01(A3).

[5] 劉小霞,陳秋月.大數據時代的網絡搜索與個人信息保護[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5):125-128.

[6] 史衛民.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情報雜志[J].情報雜志,2013(12):155-159.

[7] 董邦俊,王法.“互聯網+”背景下電信詐騙偵防對策研究[J].理論月刊,2016(8):109-113.

[8] 葛磊.電信詐騙罪立法問題研究[J].河北法學,2012(2):107-112.

[9] 陳俊明.反詐騙工作執行成效與偵辦困境[J].刑事雙月刊,2008,(22):4-5.

[10] 張應立,董哲理.詐騙犯罪中被害人過錯研究[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0(1):96-102.

Studyonth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forPhoneFraudCrimes

WEI Yaohan

(Faculty of Law,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cau 999078, China)

In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phone fraud crimes have been incessantly evolving with a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re are three conspicuous features of phone fraud crimes in China as yet: cross-border crimes, fraud of preciseness and criminal gangs with high degree of corporatization. Given that phone fraud crimes with diversified features, obstacles exist in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crime-fighting, evidence collection and fixing, investigation cooperation, illicit money identification and recover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at crucial grasps on tackling the investigation obstacles and deterring phone fraud crimes further include patching up loopholes within bank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 further trilateral cooperation among juridical department, bank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overall plans for juridical cooperation within boarders and underpinning cross-border juridical cooperation; alerting civilians to phone fraud crimes and enhancing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civilians; intensified force to strike up-stream crimes.

phone fraud crime; investigation; obstacle; deterrence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11.014

2017-05-27

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課題“審判中心主義下的辯訴審關系研究”(GJ2015D01)

韋堯瀚(1989—),男(壯族),廣西桂林人,澳門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檢察院干警,研究方向:刑法學、犯罪學、少年司法。

韋堯瀚.電信詐騙犯罪防控舉措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98-104.

formatWEI Yaohan.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Phone Fraud Crime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1):98-104.

D917.6

A

1674-8425(2017)11-0098-07

(責任編輯楊曉玲)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se亚洲综合不卡|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女人一级毛片|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天天激情综合|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www.精品国产|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日韩二区三区|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啪啪|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99激情网|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天天色综合4| 干中文字幕|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国产剧情伊人|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91爱| 国产三级毛片| 天天躁狠狠躁|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免费高清毛片|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玖玖视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观看AV| 国产黑丝一区| 亚洲第一色视频| 亚洲三级成人|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熟妇丰满人妻|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激情午夜婷婷|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毛片视频| 日韩AV无码一区| 日韩在线视频网| 在线欧美一区|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亚洲成a人片7777|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一级片免费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性69交片免费看| 99re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