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7-03-22 19:32:56孫國釗
關鍵詞:融合研究企業

代 應,孫國釗,宋 寒

(重慶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 重慶 400054)

?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代 應,孫國釗,宋 寒

(重慶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 重慶 400054)

黨的十八大以來,軍民融合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舉措引起了軍隊、政府、企業、學界的高度重視。基于協同創新視角分析和總結國內外軍民融合的研究現狀,從合作伙伴選擇、利益分配、交流機制等方面探討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圍繞合作機制、運行機制、創新平臺、交流機制、人才培養等提出有利于軍民融合發展的建議。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現狀;對策

一、引言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黨中央面對國內外局勢作出的一個重大決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必經之路[1]。軍民融合戰略有利于推動國防工業的發展,有利于加強國防建設和增強國防實力,總體上提高我國在世界上的綜合競爭力水平。同時,軍民融合戰略有利于把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凝聚中國人民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實施,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2]。協同創新是軍民融合的一個關鍵環節,要更好地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必須對協同創新體制機制進行研究與創新。

近些年國內外軍民融合實踐表明,通過協同創新建立共享機制,不僅可以有效地實現社會資源配置,促進科技發展和增強國防力量,而且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推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實現產業化生產,讓廣大人民共享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帶來的新成果,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由此可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背景下呈現出政府職能不斷深化、市場作用逐步加強的良好發展態勢。

本文旨在研究我國軍民融合協同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實踐中存在問題的原因,為提高軍民融合協同創新能力提供參考建議,對建立軍民協同創新體系以及推動科技興軍有著重要意義。

二、基于軍民融合戰略的協同創新發展現狀

(一)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研究現狀

除此之外,不少學者對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知識管理理論進行了研究。如Merindol通過分析法國1990年至2000年期間的知識導向性政策在軍用和民用兩方面的作用,指出目前軍民兩用成果是軍事研發的核心,能減輕軍備計劃創新過程中的困難[6];Totimeh以海軍海上系統為案例重點研究了軍事民間組織中知識管理的作用[7];Brickey等展示了知識管理在美國軍隊和民用社區之間的成功應用[8];Lindberg等以美國陸軍為例,通過研究獲取、轉移和建立知識對組織的重要性,構建了知識管理系統,為其他組織提高學習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9];Molas-Gallart等就英國國防研究中出現的私人防務公司和政府之間的知識產權管理問題進行研究,指出“伙伴關系”能有效化解雙方協作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知識產權爭端,進而提高創新成功率[10];Yun認為在軍民聯合系統下激發創造和完善知識產權制度,能全面推進知識產權進入科研、生產和管理[11]。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就提出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的軍民融合發展政策,然而由于國際環境等復雜原因沒有持續推行。直到1978年,鄧小平同志結合國際國內環境分析重新把“軍民結合”提到發展日程上來。此后胡錦濤同志提出我國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道路;習近平同志也強調,軍事創新和國家創新要共同發展,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廣范圍上,把軍事創新體系納入國家創新體系中,要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道路。軍民融合在我國學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部分學者開始把協同理論與軍民融合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主要涉及協同創新在軍民融合發展中的基本原理、關鍵作用與實施路徑等方面。如趙耀輝從機構建設、規劃體系、實施保障以及問責機制等方面對軍民融合戰略規劃進行研究[12];朱作鑫建議我國軍民融合應當借鑒美國等軍民融合發展經驗,出臺統一的軍民融合發展基本法[13];賀新聞等從軍民融合發展視角對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工業化建設路徑與使命進行了詳細論述[14];張明親等應用行動者網絡理論對軍民融合技術創新網絡的組織、利益聯盟及實現機制進行了研究[15];馮媛從政策法規、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和推進工程等方面研究了我國軍民融合戰略下的國防知識產權制度[16];紀建強等對國防工業軍民融合中融資機制的構建及其實現路徑進行了探索性研究[17];杜人淮等從融合廣度、融合層次、融合深度等方面研究了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水平測量[18];喬玉婷等研究了戰略新興產業成長與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關系,提出了自行轉化、“以我為主,其他方參與”的平臺轉化、“面向市場,以需求為中心”的第三方轉化等三條軍民融合協同發展的路徑[19];周賓分析了影響軍民融合產業技術協同創新能力的因素,認為市場資源配置對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管理體制作用較強,相關外部政策與發展環境、創新主體內部關系對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作用也很明顯[20]。另外,還有學者基于制度視角對軍民融合進行技術創新分析,如郭永輝從制度方面分析了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發展過程,包括軍民分離、軍民結合和軍民融合三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征且符合當時中國國情,提出了在目前軍民融合階段市場制度創新、產權激勵創新等方面的建議[21];張允壯等分析了軍民融合的發展與國防市場結構的變化,認為隨著從軍民分立逐步到軍民融合,國防市場結構隨之不斷變革,雖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然帶有較強的壟斷特征,建議對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和國防市場結構進行創新[22]。還有部分學者對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平臺建設及運行機制進行了研究[23-24]。總體而言,隨著世界軍事科技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軍民融合式創新發展。然而,從國內外現有文獻來看,相關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大多為概念、框架、案例研究,系統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二)基于軍民融合戰略的協同創新實踐

協同創新促進組織內部形成共同的制度、價值觀、技術等,組織內部每個獨立的創新主體擁有共同的目標,可以共同建立交流平臺,全方位進行技術和知識交流與協作。協同創新不僅是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創新活動的大勢所趨,也是國家實施創新促進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建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體系,就是把國防科技創新真正納入到全民創新體系之中,實現軍用技術與民用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兩者要真正實現協同,必須弄清協同創新系統中各個主體單位的功能定位以及協同創新發揮作用的必備條件,否則,僅靠政府和相關部門是難以制定并實施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制度和運行機制的。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實踐的參與主體包括軍工企業、非軍工企業、科研單位以及高等院校。

軍工企業主要生產用于軍隊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在保衛國家安全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需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國防科技的發展,利用外部資源解決軍工企業的關鍵技術問題。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模式在軍工企業發展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大部分軍工企業與高校或科研院所在信息收集與分析、新產品研發、軍工產品關鍵技術、工藝設計、產品試驗與動態仿真、試驗指導、人才培養等領域已開展了大量合作。

非軍工企業是除了軍工企業以外的企業,按性質可以分為國有企業、中央企業、民營企業等。由于市場化的開放經濟體制和20世紀80年代國家大裁軍,許多軍工企業開始慢慢轉型,如新時代控股集團原來是軍工企業,生產軍需裝備、進行軍火貿易,后來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由于企業轉型不僅具備了原來在軍工方面的優勢,而且促進了民用科技的發展,加快了軍民融合發展進程。有的國有企業由于政策影響形成了壟斷優勢,比如三大通信運營商在移動通信技術方面、國家電網在電力技術方面有著絕對尖端的技術。許多民營企業開始研發軍民兩用技術,比如華為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于ICT領域,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云計算等領域構筑了端到端的優勢解決方案;深圳大疆無人機公司主要進行無人機生產并解決無人機系統問題,無論通信技術還是無人機都可以為軍隊和國家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在電子、船舶、精密制造等領域也有很多擁有高尖端技術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是軍民融合協同發展過程中不可小覷的力量,不僅可以提供科研能力強的科技人員,還可以提供必要的高尖端裝備,這些都能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提供重要支撐和新的發展契機。國家在2012年印發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實施意見》,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和產品,非常有利于促進民營企業參與軍民融合協同創新。

科研機構在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系統中發揮著骨干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政策,不但完善了協同創新的制度環境,而且降低了科研機構與其他協同創新主體的交易成本,調動了參與主體協同創新的積極性[25]。科研機構信息資源豐富、合作對象廣泛,在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起著骨干引領作用。科研機構的主要作用是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場。目前來看,科研機構的研發領域主要集中在非軍工行業,合作對象中非軍工企業較多。在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背景下,科研機構應積極參與到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中來,適當轉變功能定位,積極面向高新技術相關產業,多與軍工企業合作,把高新技術轉化為軍需裝備和軍需產品。

高等院校特別是理工類大學是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中堅力量,不僅能夠培養一批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知識分子,還可以培育科技含量高、有實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包括國家專利和世界專利。有的高校如北京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從建校之初就與武器裝備行業緊密相連,為國家和社會提供了基層科研人員、工程師、院士等人才梯隊,還取得了軍事方面的累累碩果;有的高校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在航天領域培養了大量人才,航天領域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一些高校在造船方面輸送了大量人才,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為國家生產戰艦、航母建設等做出了貢獻;還有一些在電子、機械、制造、冶金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可以提供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人員和協同創新成果。綜上所述,高等學校的人才在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這類人才數量龐大、知識豐富、科研成果較多,因此,必須發揮高等院校在國家協同創新發展戰略中主力軍的作用,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承擔國家級或省級重大科研項目,推動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

在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模式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戰略聯盟模式,即企業與科研實力強的高校強強聯合,建設高新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共同承擔國家重大項目;二是人才合作模式,即企業根據產業鏈的需求,與高校進行溝通達成戰略合作,通過高校建立與產業鏈需求相關的學科專業,為企業培養人才;三是項目合作模式,即當企業的某一個項目或專業技術遇到困難的時候,依靠高校的智力優勢解決問題,企業對高校進行資金支持,高校對企業進行智力支持,達到雙贏的目的;四是技術轉讓模式,即高校或科研機構對科研成果通過交易或專利許可等方式一次性轉讓給企業。在實際合作過程中,戰略合作模式和項目合作模式最常用。

總體而言,軍民融合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深入實施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過程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和一些問題,如軍民融合深度不夠、合作范圍不夠廣、缺乏利益分配和風險承擔的協調機制等。

三、當前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存在的問題

在軍民融合戰略下,我國的協同創新發展得到不斷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較好地促進了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增強了企業創新能力,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效益及競爭力。但軍民融合作為一項國家戰略,目前取得的成效離國家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在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合作伙伴的選擇是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的瓶頸。協同創新參與主體的效用存在差異,在合作目標方面很難達成一致。在企業與高校的戰略合作中,高校發揮自身優勢并結合企業需求,主要從理論上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成果的應用與企業實際存在一定差距。企業則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在合作過程中如果科研單位的成果難以解決實際問題,會嚴重影響其合作關系。對于軍工企業而言,不僅要以經濟效益為目標,同時更肩負著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的歷史使命,準入門檻高,非軍工企業的利益驅動與軍工企業的責任矛盾,導致很難找到滿意的戰略聯盟伙伴。

第二,參與主體在利益分配、風險分擔方面缺乏協調機制。在企業協同創新中,缺乏利益分配和風險承擔的協調機制。企業對高校科研成果能否實現市場化及產業化缺乏信任,導致在高校項目研發初始階段,企業投入資金意愿不強,反而對于投入資金少、回報大的一些科技成果感興趣。對于高尖端技術成果,科研單位開發周期相對較長,企業擔心產品由于準入時間長可能喪失機會成本,缺乏投資積極性。由于缺少資金的后續支持,致使項目無法繼續進行,或企業對研究成果的前期展望不符合實際而以失敗告終,這一過程中科研單位的前期付出缺乏補償機制,使得高校、科研機構在協同創新后期處于劣勢地位,影響協同創新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第三,信息渠道不暢通、交流機制不完善。從現階段看,軍工產品的供需關系仍然以軍方為主,企業處于被動地位。隨著武器裝備技術的發展和軍事發展的需要,產品目錄、產品入檢標準等都處于動態變化之中,而這些信息變化如果軍方未能及時通知企業,可能導致產品驗收不合格,加之一些軍方信息屬于保密信息,企業獲得信息的渠道不暢通,導致產品供給很難實時與需求保持一致。另外,在協同創新過程中,參與主體之間交流機制不完善,如企業間的學術交流因技術保密和競爭關系受到影響,高校團隊之間的交流也很少并相互防范,企業與學校合作缺乏主動性,總體上缺乏一種常態化的溝通機制。

第四,高等院校的理論成果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有較大差異。高校科學研究主要是面向宏觀層面,如行業研究、行業基礎攻關技術研究,而企業的研究更加注重技術應用層面。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需要良好的外部條件,如市場需求、資金投入、產品測試等,現階段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還很難充分滿足,導致高等院校的理論成果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有較大差異。

第五,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缺乏知識共享機制。戰略性聯盟是協同創新的常見形式之一,也是推進軍民融合戰略發展的有效途徑,戰略聯盟本身是一種很好的合作方式,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只存在形式,沒有實質性內容,或者是合作內容不夠深入,大多聯盟只能研究共性技術,無法共享核心技術,特別是一些軍工產品關鍵技術,因為涉密原因,無法讓科研單位或具有實力的非軍工企業完全參與。

第六,國防工業院校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實踐能力有待增強。我國國防工業院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軍事人才,為國防隊伍的建設和壯大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這些人才理論研究能力較強,創新實踐能力較弱。據世界銀行相關調查顯示,我國部分高校實驗室的利用率僅為60%,而發達國家的利用率則高達170%~200%[26]。此外,國防工業院校缺乏與企業合作的定崗培養項目,高校畢業生缺乏實踐能力,不利于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

四、基于軍民融合戰略的協同創新發展對策

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對于促進軍民融合、提升我國國防能力有重要意義,但是只有軍方、政府、高校、廣大企業同心協力,共同推進才能得以有效實施。針對目前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發展進程,提出下面幾點建議:

第一,圍繞國防軍工需求頂層設計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軍民融合作為一項國家戰略,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國家相關部門對此做了總體部署,如工信部印發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2015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三大目標,即頂層籌劃得到新加強、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作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參與主體的主管部門,如國防科工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等相關部門應該圍繞《實施方案》聯合制定一些合作指導性意見,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規,如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深化協同創新的實施意見等。對于促進協同創新結合的計劃和項目,要有系統的、有預見性的論證和頂層設計。

第二,健全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軍民融合協同創新除了縱向頂層設計外,還要建立健全 “四位一體”的橫向合作機制。比如有的部門建立了協同創新會議協商制度,不但是對企業和高校進行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政策指導,而且促進了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另外,建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校企合作資料庫并不斷完善,對協同創新的情況及時管理,對企業遇到的技術問題盡快處理解決。

第三,搭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圍繞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建立跨單位、跨區域協同創新和資源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在這個綜合信息平臺上,相關組織比如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可以共享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通過組建理事會、實行會員制等方式把相關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起來,營造良好的軍民融合氛圍,開展實質性合作。

第四,科協及軍工學會應積極構建常態化的交流機制。科協對地方科技發展、企業發展、科技資源、科技需求現狀掌握信息較多,而軍工學會對軍工企業發展現狀、科技資源與需求比較熟悉,科協和軍工學會可以進行合作,努力實現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交流正常化,加強信息交流,促進科技資源及時共享,需求有效對接,建立一種常態化的交流機制,如定期舉辦學術沙龍,或不定期舉辦技術專場研討會,對一些具有共性的技術難題和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交流,研究提出解決方案。

第五,企業應以協同創新為紐帶,借助學校的教育資源加強自身的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企業發展和賴以生存的根本,企業應以協同創新為紐帶,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加強自身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企業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或網上在線學習等多種方式,提升企業骨干人員的總體素質以及職業道德,也可以針對某一領域開設一些定制性課程提高專業技能,聘請單位內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員工為其他員工授課,為企業員工綜合素質提升搭建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第六,高校應提高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實踐能力。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多開設實驗類課程,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實驗操作,激發學生做實驗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另外,高校可以與軍工企業或高科技企業進行合作培養,建立協同創新實踐基地,給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德國之所以制造業在世界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實行“學校+企業”共同培養模式,在企業進行實踐和學習專業技能,并作為“拿學分”、獲得畢業資格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要多培養高校學生協同創新的實踐能力,增強技術創新和市場轉化能力。

[1] 于川信.對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基本理解[J].中國軍轉民,2017(2):10-13.

[2] 游光榮.對軍民融合發展現狀及評估的思考[J].中國國情國力,2017(1):16-18.

[3] 徐輝,許嵩.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18):104-108.

[4] 楊志堅.協同視角下的軍民融合路徑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4):100-102.

[5] ETZKOWITA H.The triple kelix:unir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action[J].London:Routledge,2008.

[6] MERINDOL V L.Dual-use as Knowledge-Oriented Policy:France during the 1990—2000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50(1).

[7] TOTIMEH L.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a military-civilian organization focusing on Naval Sea Systems case study[J].Dissertations & Theses-Gradworks,2010,12(4):117-130.

[8] BRICKEY J,WALCZAK 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Foru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my and Hybri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the Civilian Sector[C] Hawai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2012,35(6):1-29.

[9] LINDBERG T.Building knowledge from organizational experience:Approach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US army base camp workshops[J].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2015,20(2):37-45.

[10]MOLAS-GALLART J,TANG P.Ownership matters:Intellectual Property,privatization and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6,35(2):200-212.

[11]YUN Z.A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under the system of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union[J].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2008.

[12]趙耀輝.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規劃問題探究[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6,32(5):46-49.

[13]朱作鑫.中國軍民融合發展立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6):133-139.

[14]賀新聞,侯光明,王艷.國防科技工業的工業化路徑:基于軍民融合的戰略視角[J].科學管理研究,2011,29(2):47-51.

[15]張明親,謝立仁,張冬敏.基于ANT的軍民融合技術創新動力機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5,35(5):48-53.

[16]馮媛.軍民融合戰略下的國防知識產權制度研究:基于國內外比較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6(7):148-153.

[17]紀建強,陳曉和.國防工業軍民融合融資機制構建與實現路徑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21):96-100.

[18]杜人淮,馬宇飛.國防工業軍民融合水平測度與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9):108-116.

[19]喬玉婷,鮑慶龍,李志遠.新常態下軍民融合協同創新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9):103-107.

[20]周賓.軍民融合產業技術協同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分析與提升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11):87-92.

[21]郭永輝.基于制度視角的軍民融合技術創新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14-17.

[22]張允壯,曾立,黃朝峰.軍民融合制度變遷與國防市場結構轉變[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14):120-125.

[23]譚清美,王斌,王子龍,等.軍民融合產業創新平臺及其運行機制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4(10):62-64.

[24]郭尚芬,楊波,沈全華.軍民融合式協同創新機制構建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1(6):95-97.

[25]朱亞飛.協同創新視角下我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5:21-29.

[26]董曉輝,齊軼,夏磊軍,等.民融合視域下推動高校協同創新的戰略思考[J].科學管理研究,2015,33(6):20-23.

(責任編輯 鄧成超)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AI Ying, SUN Guozhao, SONG Han

(School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CMI) has risen to a national strategy, which has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academi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CMI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lso,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MI from the aspects of partner selection, benefit distribution and exchange mechanism. Around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per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platform,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personnel training, etc., putting forward some favorabl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MI,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MI.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

2017-03-26

重慶市教委重點項目“基于協同創新的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與素質培養方案改革與實踐研究”(YJG132020)

代應(1978—),男,四川安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軍民融合發展等。

代應,孫國釗,宋寒.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6):64-70.

format:DAI Ying, SUN Guozhao, SONG Han.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6):64-70.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6.010

F120

A

1674-8425(2017)06-0064-07

猜你喜歡
融合研究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在线国产欧美|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天堂网国产|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97在线碰|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人与鲁专区| 亚洲综合香蕉| 999精品视频在线|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少妇精品网站|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 亚洲69视频| 无码 在线 在线|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资源|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婷婷色在线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毛片网站在线看|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欧美午夜久久| 狠狠干欧美|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久久伊人操|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三级a|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性影院| 日韩国产另类|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91欧美在线|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亚洲综合专区|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91网址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