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陸
急匆匆地吃完早餐,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到公交車站牌……可結果竟然是——錯過公交車!然后,等啊等,感覺自己等了幾個世紀,可還沒見到公交車的影子。哎呀,怎么車子還沒來呀?我趕時間呢!眼看著時間一分分過去,讓人抓狂得想直接奔跑。
往前、往后還是原地不動?
對于等公交車,急得直跺腳的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糾結:是繼續往前走等車追上,還是往后走與車相遇,還是站在原地不動?
A.往前走,與車同向而行
理由:原地等是浪費時間,你應當繼續往前走,這樣車就可以少走一段路程。時間=路程÷速度,速度一定,路程短了,花費的時間就少,你便能更快到達目的地。
B.往后走,與車相向而行
理由:你應該往回走,坐到位子的概率比較大。勞累了一天,你還想站著呀?
C.原地不動,耐心等待
理由: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實在是沒力氣走了,站在原地等比較省力。
經過內心的一陣掙扎后,你會如何選擇呢?
告訴我,你的選擇是
如果你是想從中選擇一種方案,使自己能更快到達目的地,那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沒戲!通過計算,不管你選擇哪種,用時都是一樣的,因為用時取決于車子而不是我們,同樣的路程,同樣的車速,自然會同時到達。從省事的角度來看,站在原地不動是最好的選擇。
等了好久,結果三車同到
為什么我等的公交車總是久久不來,而當車來的時候卻一來就來好幾輛?
公交車的會合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即便公交車每隔15分鐘準時開出,各公交車到達公交站的時間也不會始終間隔15分鐘,可能在公交車線路的某一站,突然有大量乘客到達,以致公交車慢了下來。這時,后面的那趟車不僅更接近前一趟車,而且因為攬到的乘客較少,因此它行駛得更快,甚至追上了前一趟車。
公交車沿著路線行駛得越遠,它就越有可能與另一輛公交車發生會合。而三車會合現象,多半是出現在接近終點站處。
錯過一輛公交車,你要等多久?
有時,當你走出學校大門,就看到自己要坐的那趟公交車剛開過。每次錯過公交車,你就會抱怨自己的運氣太差。“剛錯過一輛,估計要好久才能等到下一輛。”你會不由得這么想。
假設公交車是每隔15分鐘開出一輛,如果公交車不出現會合現象,那么你大概需要等待15分鐘。下面我們來看三車會合的情況,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假設會合的三輛車是相隔1分鐘陸續到達。
因為三輛車是在任何一段45分鐘的時間內離開起點站的,所以如果三車會合,那么會合的這一組車與另一輛車之間的時間間隔應該是43分鐘。
如果你錯過的是三車會合中的第一輛或第二輛,那么你只需要等待1分鐘,下一輛車就來了。最壞的情況是,你錯過的是三車會合中的最后一輛,那么你必須等待43分鐘。
說到這,大家可能就問了:如果我到站時沒有看到車,會怎么樣呢?換言之,當我們不是與公交車擦肩而過,我們要等多久才能等到下一輛公交車呢?
到站未見車,說明你可能在1分鐘的間隔內到達,但你在43分鐘長間隔內到達的可能性是,而且你可能是在長間隔的任一時刻到達——間隔剛開始,你需要等待43分鐘;間隔結束處,下一輛車即將到達。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等待的平均時間是=21.5(分鐘)。
對面的車來了,這邊的馬上就來了?
你肯定有這樣的經歷:在站牌等車,等了很久,車還不來,于是你開始急躁。這時旁邊的人安慰你:“看,對面的車來了,這邊的馬上就來了。”這是真的嗎?樂觀派果斷相信了,而理性派卻對此一直存疑。
考慮最簡單的情況,即公交車每走過一站,兩個終點就發車。在這種情況下,每次只要有車停站,所有車都會停站。如此一來,當你在站牌看到對面的車緩緩進站時,這邊反向的車會馬上到達。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假設在交通順暢的情況下,公交車走過一站的平均時間是2.5分鐘,而發車間隔時間為5分鐘。此時的情況會是怎樣呢?
如果車站總數是偶數,對面的車進站后,這邊的車在2.5分鐘后到來。如果車站總數是奇數,說法成立。
但是,回到現實中來,我們知道公交車的發車間隔時間和車走一站的時間不是簡單的2倍關系,甚至每走一站的時間各不相同,因此以對面的車來判斷這邊的車的到達時間變得復雜和不可控。綜上可知,對面的車來了并不能說明這邊的車馬上就來。但令人欣慰的是,對面公交車的到來,至少能說明公交車沒有停運,還在正常運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