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芳
◆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在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在此過程中,流通產業在促進縣域經濟增長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政府確定流通產業的先導發展地位,對流通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縣域流通業面臨著現代化改造升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管理現代化需求、倉儲現代化需求與運輸、綜合發展等現代化需求。本文以湖北黃岡市的團風縣為例,研究流通業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上的作用。實證研究表明流通業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上有著直接影響。流通業對團風縣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消費水平、產業結構、就業與GDP等方面的影響。與此同時,流通產業對縣域經濟增長作用十分明顯。
關鍵詞:產業升級 縣域經濟 流通產業
引言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新常態下的轉型期,傳統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降低,擴大內需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流通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增加就業、促進企業發展、引導居民消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學術界從廣義上將流通業定義為與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以及流通科技有關的行業。從狹義的角度來說,流通業就是實現商品流通的相關企業和為其提供直接服務的企業。隨著現代流通技術的不斷進步,流通業開始向第一、第二產業滲透并不斷強化整個流通供應鏈的整體性。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中,流通業已經成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除了直接促進經濟發展外,流通產業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以我國的快遞行業為例,當前我國從事快遞業務的人員數量超過200萬人。流通產業不僅是第三產業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我國產業格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王振華等,2015)。因此,我國各級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地推動流通產業的發展,其中縣域單位在推動流通產業發展上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由此也為縣域經濟增長帶來深刻的影響。
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縣域流通產業發展現狀
(一)縣域流通產業整體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我國政府確定了流通產業的先導發展地位,我國縣域地區的流通產業表現出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從表1中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2004-2014年我國縣域流通業總額與GDP總量均在不斷上漲,其中流通業總額上漲了8.1倍,而GDP總量則上漲了3.6倍。同期流通業在累計增長率以及平均增長率上的速度也均大于同期的GDP變化數據。2004-2014年我國縣域流通業所創造的工作崗位從73.5萬個上升到203.5萬個,增加了130萬個崗位。2004年平均每個縣域流通業的工作人員所創造的產值為0.027億元,2014年平均每個縣域流通業的工作人員所創造的產值為0.085億元。這說明縣域流通業的生產效率在不斷提升。我國商貿流通業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提升了全社會對流通業的需求量和需求層次。例如,在經濟的發展中,人們對與高品質的鮮奶需求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有更好的保鮮運輸車輛來滿足這種消費需求。
(二)縣域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上對流通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縣域流通業不得不進行現代化的改造升級。在我國產業結構整體升級背景下,信息技術為縣域流通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現代化發展條件(馬勇,2015)。當前我國縣域范圍內的商貿流通業現代化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運輸與倉儲工具的現代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流通業領域運輸工具的現代化水平主要表現為高級運輸車輛不斷增多,具備特種運輸功能的交通工具不斷增多,并且運輸工具的職能化水平不斷提升。而倉儲工具的現代化發展則表現為多用途的職能化倉儲基地不斷增加,倉儲基地的倉儲能力越來越高。第二,流通業管理的現代化。在傳統的縣域流通業發展中管理落后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流通業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在這種背景下流通企業能夠較好地實現對物流活動的管理,從而實現高效的管理。第三,縣域流通業與其它產業的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以電子商務為先導的互聯網經濟帶動了流通業與互聯網經濟的銜接,由此也為流通業的綜合化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流通業的綜合化發展也是其現代化發展所表現的新特征。
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流通業對縣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團風縣為例
(一)研究對象簡介
團風縣是我國湖北省黃岡市下轄的一個縣級行政單位,團風縣與湖北省省會城市武漢相鄰。得益于武漢市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團風縣的經濟在近年來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團風縣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縣域行政單位,也是黃岡市工業經濟較為發達的縣級行政單位。根據黃岡市統計局在2016年3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團風縣的流通業產值達到了26.4億元,在湖北省的縣級行政單位中排名16位。當前團風縣從對接武漢的發展角度出發,利用國家給予的大別山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大力促進本地區物流經濟的發展。
(二)流通業對團風縣消費的影響
流通業對團風縣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影響團風縣居民消費行為的實現程度與速度。優質、高效的流通業能夠以快速、低價的方式為團風縣消費者提供消費服務;相反,則難以為團風縣消費者提供讓其滿足的產品服務甚至是無法將商品傳遞到消費者手中。第二,引導團風縣居民的消費。流通業的發展會使得團風縣的消費者的消費情況根據市場上能夠流通進來的產品而變化,從而引導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第三,對團風縣的消費結構產生影響。居民能夠消費到什么樣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流通業能夠將什么樣的商品以什么樣的數量運輸過來。流通業越發達,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數量和質量以及種類就更加豐富,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三)流通業對團風縣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下,流通業一方面作為一種產業能夠直接地促進團風縣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通過為其它經濟活動提供便利而間接地影響團風縣經濟的發展。第一,通過服務其它行業的發展,為其它行業提供更加高效的物流服務,從而促進其它行業經濟的發展。第二,調整產業結構,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流通業作為一種服務性的行業,其加入會帶動其它產業的人員向該領域移動,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通過增加團風縣就業崗位,來帶動居民的就業,進而間接地推動經濟發展。根據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2015年團風縣流通業每年為社會帶來的新增崗位數量超過200個,并且5年來實現了累計64.05%的新增就業崗位增長率,如圖1所示。第四,直接影響團風縣GDP的增長。根據黃岡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2015年團風縣GDP總量中有7.6%是由流通業直接貢獻的。在GDP的增長率貢獻上,流通業貢獻了團風縣GDP增長速度的1.2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流通業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上有著直接影響,流通業在黃岡市的團風縣對經濟增長所起到的作用也較為明顯。流通業對團風縣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消費、影響產業結構、影響就業與GDP等方式來實現。
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流通業在促進縣域經濟增長中存在的問題
(一)流通業在促進縣域經濟增長中作用有限
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流通業的成本較高,一直是制約其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作用的主要不利因素(陳睿峰等,2012)。流通產業的成本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生產與銷售環節的流通成本。第一,生產者之間的流通成本。在現代社會發展背景下,企業的生產活動不再只是由單一的企業完成,而是多個企業的聯合生產。例如,美國的蘋果手機在全球范圍內選擇生產廠家進行產品的生產,很多廠家只是生產產品的一個部分。為了實現生產企業之間的零部件流通,也會產生商貿成本。這是一種由于企業存在生產上的聯系而形成的上下游之間的供給關系,對于上游企業而言是產品的銷售。在這種商品的流通環節中就會產生運輸、人員以及裝卸與倉儲等成本。這種成本的產生也有兩種方式:一是生產企業有自己的物流體系,從而利用自建物流成本而產生費用;二是第三方物流成本。第二,生產者與中間商之間的流通成本。在現代企業生產中,部分企業會利用互聯網進行產品的直銷,而更多的企業則是依托于中間商來實現產品的銷售。中間商的產品銷售往往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更大的市場覆蓋,但是中間商與生產企業之間還存在著地理位置的差異。由此,也會產生中間商與生產企業之間的流通成本。例如,在汽車銷售行業中,生產企業利用分布在全國的銷售店面來實現產品的全國范圍內銷售,但是企業也因此需要承擔較高的運輸成本。第三,中間商之間的流通成本。在產品的銷售渠道體系中有可能存在多級中間商的情況,而上下級中間商之間也會產生流通成本。在一些零食行業,往往是生產企業在每個大的區域內選擇一個區域級的代理商,再由區域級的代理商來尋找下一級的代理商,最終實現產品的銷售。在這種模式下不同層級之間的代理商就會產生較大的商貿流通需求,由此而產生流通成本。而這種流通成本往往也是整個產品銷售體系中成本比例最高的部分。
銷售與消費之間的流通成本。中間商在向消費者提供產品時,有時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也會向其提供一定程度的物流服務,由此產生流通成本。例如,一些家具和家電銷售商為了更好地吸引顧客都會向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家電企業還會向其提供產品的安裝等服務,而這些服務都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物流成本。同樣地,在一些企業的銷售中他們直接與消費者進行聯系。例如,當前的小米公司在進行產品銷售時就直接利用互聯網來進行產品的銷售。但是,要向消費者提供最終的產品還需要產生一定的流通成本才能實現產品的銷售。同時,對于消費者而言,如果商家不提供物流服務的話,那么他們自己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物流成本,那么也會產生基于消費者承擔的流通成本。
流通業成本較高制約促進經濟增長機理。流通業的運行成本較高導致流通企業的經營利潤相對下降,而流通企業的經營成本下降又會直接影響到其人員招收數量、員工工資水平以及價格優勢。例如,流通業的成本過高會使得流通企業在人力成本上進行更加嚴格的控制,這就會限制其招收的人數以及發放的工資水平。員工的工資收入增長較小又會直接影響到其消費狀況。而流通業的運行成本較高,也使得其在開展物流業務時必須提高收費水平,這使得其它行業的經營成本也隨之上升,從而影響到經濟發展。
(二)缺乏高素質的從業人員
目前,我國從事縣域范圍內的流通業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從原有的相關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的,這些從業者與流通業發展需求還存在以下差距:首先,文化層次不高,專業技能不強。我國流通體系中從業人員多數學歷在高中及以下,部分從業者所接受的知識層面有限,對于現代化的流通信息體系認識不足。其次,缺乏現代化的思維意識。部分從業者在認識上沒有風險意識和危機與機遇意識,喜歡按部就班的工作,使得流通體系的現代化發展緩慢。再次,從業人員的競爭意識不強,往往局限于自己已經從事的領域,缺乏開拓新局面和創新物流方法的思維。此外,流通體系的參與者的資金實力有限,這就使得從業人員無法做到大規模化的發展,降低了議價能力和規模化經營的效益。最后,我國缺乏對流通體系參與者進行管理和組織的機制體系,流通體系參與者往往是單打獨斗;這就使得很多流通體系參與者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了違規行為。缺乏組織體系也使得他們在及時地獲取市場信息上存在明顯的不足。
(三)信息化與法制化保障不足
現代化的信息保障是推動流通業高效的發展的關鍵,而要保障流通業的有序與規范化發展還必須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對其進行保障(陳睿峰,2012)。缺乏信息化的發展保障主要表現為:在流通產業發展過程中流通行業的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對信息化技術的使用。缺乏信息化的使用使得流通產業的現代化發展緩慢。由于縣域中城鄉的發展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流通產業的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各種不誠信行為都十分容易出現。在這種發展背景下就必須有一定的法律制度體系來保障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健康發展。但是,我國當前也缺乏這種法律保障體系,這就使得產業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違法侵權行為,從而削弱了部分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例如,在城鄉商貿流通體系一體化中農民經常因為信息技術和市場行情的不了解,而受到一些不誠信公司的低價和假貨欺詐,從而對農民造成了物質和精神上的傷害。
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提升流通業促進縣域經濟增長能力的對策
(一)采用現代化的技術進行管理創新并降低流通業運行成本
在傳統的思維中,流通業是一種非技術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傳統的縣域流通業體系中,很多從業者認為流通業就是運輸工具與人兩大影響因素。實踐證明要促進流通業的發展不僅僅只有人和運輸工具兩樣內容,還有信息化的綜合管理。信息化的綜合管理在降低流通業成本上的機理表現為:一是通過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實現產品的高效管理以及合理地調配運輸工具,從而降低運輸工具的低效率運行。例如,通過信息化的手段,物流企業可以及時地掌握運輸車輛的裝載信息,讓尚未裝滿的車輛去最近的物流中轉點裝載更多的貨物,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二是利用GPS或者是導航系統可以為運輸車輛設計出最佳的運輸路線,從而降低運行成本和時間,并且加入導航系統的運輸工具,其安全性也能夠得到明顯的提高。三是利用條碼技術和現代化的存儲技術可以實現物流產品的實時跟蹤管理,并且降低產品的物流損耗率,提高物流產品的運輸效率。為了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企業應當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對企業的傳統管理模式進行升級改造,將那些不適用于現代化管理方式的部分去除,轉而走向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第二,加強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投入,不斷升級企業的整體信息化水平。第三,加強與其它流通企業的合作,共同使用相關的物流設施,從而降低相關設施使用或者是建設的成本,從而實現合力共贏的發展。
(二)提升流通產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要建立起我國現代化的流通產業體系,從而推動縣域經濟的增長,就必須有一批懂技術、會經營、會操作的高水平從業人員。為此就必須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綜合能力培養,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企業以及個人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政府部門應當定期舉辦相關的流通產業發展物流技術培訓,讓從業人員和準備從業的人員掌握一定的現代化流通經營技能。其次,高等院校應當根據社會的具體需要開設相關的商貿流通培訓課程,一方面招收該專業的學生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則是為已經從業的人員進行再次提高。企業應當建立起產業人員的長期培訓機制,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和完善。最后,作為從業者個人也應當高標準要求自己,積極學習現代化的流通技能。
(三)完善流通產業發展的信息化與法制化保障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要想實現流通產業大規模、高效管理與控制就必須借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此,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從政府的角度來講要提高網絡信息技術的基礎水平。其次,從流通企業自身來講則要不斷地加大在信息技術改進上的投入,并引進相關的技術人才來充實自己的信息化建設隊伍,不斷提高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能力。流通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可以顯著提高其對多個門店的管理能力、倉儲和物資的調配能力以及員工的管理能力。
在一個健全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完善的法律體系是促進市場經濟主體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流通業而言,要想實現快速發展,從而更好地為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就必須有健全的法律體系來對其進行規范、調整和保障。為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在流通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定上,發揮出更多的指導作用,推動立法機關制定出符合我國當前流通業發展要求的法律保障體系。同時,還要制定相關的行政法規來輔助法律規范的實施。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嚴格執行已有的流通產業發展保障法律法規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法律法規得以發揮作用的保障。
結論
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正處于新常態下的轉型期,擴大內需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而在拉動內需中流通業發展在促進消費上的作用不言而喻。隨著我國政府確定了流通產業的先導發展地位,我國縣域地區的流通產業表現出了較快的發展速度。近年來,縣域流通業的運輸與倉儲工具的現代化發展水平、流通業管理的現代化、綜合發展的現代化水平均實現了較大的提升。流通業對團風縣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消費、影響產業結構、影響就業與GDP等方式來實現。以流通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可采用以下手段:即采用現代化的技術進行管理創新,從而降低流通業運行成本,加強流通產業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完善流通產業發展的信息化與法制化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振華,李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升級與縣域經濟增長—以遼寧省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5(2)
2.馬勇.流通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基于流通經濟學理論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15(26)
3.陳睿峰,胡東東,劉成林,郭洲,金健康.寧夏流通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2(24)
4.鄭勇軍,肖亮,牛言瑜,廖明,徐鋒,易開剛,朱發倉,徐元國.現代流通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以浙江省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3)
5.汪增洋.增長、結構升級與城市經濟對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基于長三角城市群外圍區的實證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3)
6.蔣勇,楊巧.廈門市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7)
7.樊新生,魏凌,豆明尚.基于偏離-份額法的縣域產業結構轉變與競爭力分析—以河南省為例[J].經濟經緯,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