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卓++宋小威
463000 2、中國電力傳媒集團廣告管理部 北京 100761 3、北京物資
學院商學院 北京 101149)
◆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北京批發、物流聚集區的調整疏解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但批發市場與物流聚集區也發揮著增進就業、服務民生等重要作用。本文將批發市場和物流聚集區作為渠道系統的一部分,從渠道結構、渠道主體、渠道功能方面分析了調整與疏解的方向、重點和趨勢,提出了扁平化結構、聯盟化主體、功能替代等疏解方案,最后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北京市 批發市場 物流產業 調整 疏解
問題的提出
目前一些地方特別是大中城市的批發市場和物流設施的升級和搬遷工作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是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無論從國外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還是從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空間規劃的角度來看,專業市場有序外遷都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有效舉措(王國文、王文博,2014)。特大城市要適當疏散經濟功能和其它功能,推進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向外轉移,加強與周邊城鎮基礎設施連接和公共服務共享,推進中心城區功能向1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體發展的都市圈。當前,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批發市場處于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針對現有批發市場的布局情況,要以經濟手段為主導、以行政調控為輔助、以空間規劃為依據,通過完善監管機制、提高運營成木、引導轉型升級等綜合性政策措施,推動中心城區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和優化布局(張遠,2013)。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和先導性的重要作用,但現有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的模式、格局和機制,使得“大城市病”調整疏解迫在眉睫。同時,北京大多數批發市場形成了深層次的市場動力,批發市場與物流聚集區也發揮著增進就業、服務民生等重要作用。不僅疏解面臨多重利益矛盾,而且搬遷后容易復生。哪些需要調整?哪些需要疏解?本文將從批發市場和物流聚集區作為渠道系統的一部分,從渠道權衡和渠道調整的視角來分析哪些類別市場和物流聚集區需要調整和疏解,最后提出政策建議。
北京市批發市場和物流聚集區的渠道系統分析
批發市場和物流聚集區均可視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渠道及場所,其所面臨的顧客主要以零售商和經銷商為主,因此,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可以看作是一種介于生產者和生產者之間、生產者和零售商之間的向再銷售者、企業和事業用戶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的中間組織或場所。其職能在于把商品從生產者手中收購進來,然后再將其轉賣給其他生產者或零售商,或者為以上的批發零售服務提供運輸、倉儲等物流服務。
流通渠道應該看作一組機構,他們承擔了將產品及其所有權從生產部門轉移到消費部門的所有活動(巴克林,2012)。渠道系統一般由渠道主體、渠道結構和渠道功能組成。
從流通渠道的主體上來講,流通渠道包括批發商、零售商和物流商等。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注冊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330個,其中由于各種原因暫時停業的市場114個,目前實際經營的市場1192個。其中農副產品市場689個,建材家居裝飾市場181個,服裝鞋帽市場108個,日用百貨(小商品)市場74個。位于中心城區的各類市場129個,占全市市場總量的9.7%。全市市場總經營面積為2576.9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70.22萬平方米。市場年納稅額17.14億元,年成交額2476.82億元。北京市物流主體情況如表1所示。
目前,北京市物流市場的運作主體仍然是生產、流通企業的自營物流,以及規模相對小、管理相對粗放的傳統儲運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缺乏。
從渠道結構而言,批發市場與物流基地是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發育成長的初級階段,由于供不應求和商品短缺,渠道一般由生產者搭建和主導,消費者對商品的質量、功能需求以及交易數量的要求都處于較低層次(王先慶,2009)。伴隨著生產和需求規模的不斷擴大,渠道結構越來越復雜,中間環節越來越多,批發商、經銷商等環節不斷出現,成為了流通結構中的決定性力量。20世紀以來,伴隨著零售終端力量的崛起,流通結構更加復雜,開始出現了物流、倉儲、批發等各種中間商,因此成為了決定性力量。目前,北京市商品流通渠道主要包括批發-零售、批發-物流-零售、批發-電商、批發-物流-電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見圖1)。2015年北京市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購銷額124012.3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實現購進額58722.3億元,增長3.7%;銷售額65290億元,增長7.5%。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98.1億元,比上年增長8.6%。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汽車類實現零售額1723.1億元,下降2.9%;通訊器材類實現零售額916.6億元,增長93.8%;中西藥品類實現零售額783.5億元,增長10.4%;文化辦公用品類實現零售額498.6億元,增長15.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實現零售額371.3億元,增長10.2%。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1456.9億元,增長69.7%。近兩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服務業及信息消費快速興起。《統計公報》數據顯示,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通信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93.8%,是增長最快的一類商品。從消費業態看,網上零售表現搶眼,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接近150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6.0%,拉動全市零售額增長7.1個百分點。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如表2所示。
流通渠道功能是指流通渠道在商品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或職能。從渠道的演變史看,早期的商品銷售渠道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完成銷售過程,實現商品價值。隨著銷售渠道體系的發育和拓展,流通渠道除了“實現商品價值”外,還逐步“衍生”出一些附加功能。這主要有五個方面,包括實物的轉移,即“物流”功能;信息溝通功能,即“信息流”功能;資金流動功能,即“資金流”功能,或流通金融功能;成本節約功能;市場風險分擔功能。電子商務背景下,流通渠道功能發生了新的變化。
北京市現有的渠道結構主要有以下6類:溝通功能、所有權功能、庫存功能、備貨功能、運輸功能和生產功能。北京市商品主要流通渠道結構如圖1所示。
因此,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雖然具備溝通、所有權、庫存、運輸、生產等功能(見表3)。但在互聯網背景下,流通渠道功能實際上已經分離,溝通功能、所有權功能等已經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化代替,庫存、運輸、生產功能則可以轉移出去。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備貨、所有權功能則必須要轉型升級,進行標準化。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在京津冀一體化上升到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北京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調整疏解成為一項重要改革方向。國家與北京地方先后分別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為北京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調整疏解提供了制度支撐。“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核心功能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這就要求“十三五”時期北京商貿流通行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適應這一改變,并且制定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因此,當前北京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要立足首都功能新定位,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支撐,但現有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的模式、格局和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大城市病”,為了更好地服務北京核心功能,有必要對現有的批發市場和物流基地進行調整疏解。
在城市功能疏解過程中,堅持人口、功能、產業共同疏解的總體思路。結合渠道主體、渠道結構和渠道功能等進行調整疏解。渠道主體上,支持企業聯盟化、連鎖化市場主體,從渠道結構上,鼓勵扁平化渠道結構,支持電商、社區商業和標準化農貿市場的發展。從渠道功能,簡化渠道功能,推行流通功能虛擬化,轉移倉儲、生產等功能。通過綜合管理措施既保證非核心功能的疏解,也要確保首都的流通產業可持續發展,確保民生。
(二)政策建議
一是從渠道主體上,支持聯盟化、連鎖化企業主體。鼓勵大型企業,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大型批發市場和物流企業采取聯盟、連鎖等形式進行優化升級,科學實施批發市場外遷規劃,落實相關責任制。嚴格控制新增市場,加強交通等監管力度,堵疏結合。二是從渠道結構上,支持電商、社區商業和標準化農貿市場的發展。目前,北京市商品流通渠道結構復雜,環節眾多。支持電商、社區商業、標準化農貿市場等扁平化渠道結構,通過電子商務應用,包括物聯網、多式聯運等推動市場升級,以商流物流分離推進批發市場升級,將批發、倉儲、物流等環節向河北、天津等生產地進行轉移。三是從渠道功能上,簡化渠道功能,推行流通功能虛擬化,轉移倉儲、生產功能。根據不同的批發市場具體情況,結合制定的批發市場原地轉型升級標準,選擇其不同的調整疏解方案。例如業態轉營、搬遷、電子商務應用轉型升級等。以規劃調整市場轉型升級、關閉搬遷低端市場,通過專業市場園區創新發展、示范帶動、轉型升級,通過嚴格的交通整頓、市場監管倒逼升級。
參考文獻:
1.王國文,王文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從蘭州的實踐看專業市場有序外遷與城市物流規劃的關系[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4(19)
2.張遠.關于城市中心區批發市場布局調整的思考—以北京城市中心區小商品批發市場調控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3(9)
3.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J].人民文摘,2014(5)
4.巴克林.商品流通的內部結構[M].教育出版社,2012
5.鄔躍.北京市物流業發展現狀與特征[J].中國流通經濟,2009(7)
6.王先慶.試論市場經濟成熟條件下商品流通渠道功能的變異[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2(3)
7.吳小丁.商品流通論[M].科學出版社,2005
8.夏春玉.物流概論[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