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崇友 吳雁汶
摘 要:皮影戲在騰沖的傳承是中原文化在騰越大地上得以傳承和弘揚的一個縮影。論文試從皮影戲在騰沖的傳承、發展和未來三個方面來分析騰沖皮影戲的發展走向。
關鍵詞:騰越文化;皮影戲;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2
騰沖是一個地處西南邊陲的多民族聚居縣,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傳承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騰越文化。皮影戲是其中最為璀璨的奇葩,素以其嫻熟的表演技巧、廣泛的流行程度和妙趣橫生的不同派系而譽滿天下。騰沖皮影在傳承中原皮影藝術基礎上,融會了世居民族文化、邊地文化、馬幫文化乃至東南亞文化的元素,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民間藝術形式。騰沖皮影戲在很早的時候就“花開兩朵”,形成兩種各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和風格,其原因是因為地域及口音的不同。即“東腔”和“西腔”。
一、騰沖皮影戲的傳承
騰沖皮影戲有據可查的歷史近兩百年,可查的資料中最早把皮影戲作為一種職業的是位于騰沖縣固東鎮甸苴村的李老白和張老闊,兩戲班在當地及中國的皮影戲發展和傳承中影響盛大,對騰沖的皮影戲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辛亥革命后,封建統治被推翻,大眾文化得到提倡和傳播,各個地方的民間戲曲和藝術贏得新的發展機會,在這一機遇下,騰沖皮影戲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新的發展,戲班不斷增多,劇目得到豐富,在皮影藝人的精心經營和當地政府的支持鼓勵下,騰沖皮影戲的表演和制作技藝日趨成熟,皮影戲也逐步得到革新和完善,積累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劇目三百多個,至今盛演不衰。
建國后,騰沖縣文化部門遵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皮影藝人觀摩學習、提高技藝,從內容到形式上都做到了推陳出新,在演出傳統戲的基礎上,使皮影藝術在靠子制作、操作表演、唱腔設計、主題內容等方面有較大的突破,尤其是固東鎮劉家寨的皮影戲表現更為突出。在劉定忠先生的努力下,劉家寨皮影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首先,在皮影戲的表演技藝上,劉家寨的唱腔更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吸收當地的民族曲調和民間曲調,然后進行再加工,最終演變成了高亢、悠揚、熱烈的“西腔”風格。其次,為了使表演妙趣橫生和接地氣,在皮影戲的對白中加入了一些當地的俗語、俚語等。他們的表演足跡遍及滇西地區,深受各族人民群眾的喜愛。
“文革”期間,皮影戲因被打為“四舊”、“封資修”而肆意摧毀。盡管皮影藝人們東躲西逃,但大量的靠子和劇本還是未能幸免。皮影藝人從此另謀生計,皮影戲表演被迫中斷,因此,騰沖皮影戲的發展受到重創。
二、皮影戲的發展
改革開放后,騰沖各地的皮影組織逐漸得以恢復重組。在劉三定和一些皮影戲愛好者的熱情支持和積極協作下,西腔流派的劉永周以劉家寨皮影第四代傳人的身份,搜集修繕了被文革時期破壞的老靠子,趕制新靠子。編寫劇本,添置伴奏樂器。挑起了整個皮影隊的重擔。高亢嘹亮的唱腔再次在滇西大地的夜空回蕩,沉寂多年的皮影戲又煥發出青春的色彩。
時至今日,劉永周和他的隊友們仍固守著皮影戲表演這方靜土,頑強地為這一古老藝術的傳承保留著最后的火種。經劉永周、劉定三幾代藝人的苦心經營,逐步革新與完善,在靠子制作、表演技藝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發展與進步,騰沖皮影的發展進入輝煌時期。
(一)精細的靠子制作
皮影戲在制作靠子時,既注重了先人前輩的傳統工藝,同時也敢于創新,總結前人經驗和其他藝術形式的過程中發展求新。藝人們采用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對人物及場景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騰沖的皮影靠子雕刻精美,形象逼真。表演時可視需要,將不同的頭靠和身靠組合在一起,組配出若干個新形象,以滿足不同劇目的表演需要。
(二)別具一格的表演
1.日漸豐富的表演
由于地理和文化差異等影響,騰沖皮影戲產生多種形式,多元文化,百家爭鳴,形成多種別具一格的表演形式。
騰沖皮影戲的劇目多取材于傳奇、演義、民間故事等,隨著不斷地流傳發展,其劇目約三四百出。由于騰沖皮影在政治、文化和民俗等的影響下,衍生出了許多具有代表性、時代性較強的新劇目,如《邊縱到騰沖》、《邊寨小哨兵》、《騰沖抗戰》等。劇目題材豐富多彩、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給人們帶來很高視覺盛宴和藝術享受。在中老年一輩的觀眾來看,他們從皮影戲中那些影人的喜怒哀樂中勾起了封存已久的記憶,觀眾的情懷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騰沖皮影戲的演出也遍及了絕大多數的地方,多次到芒市、瑞麗、昆明等地演出,深受觀眾的歡迎。
2.表演技藝日益精湛
在表演技藝上,騰沖皮影對雕塑、音樂、繪畫等廣有涉獵,皮影戲的道情音樂生動獨特,在表演的時候風格也有不同,通常細膩中帶著粗獷。戲中唱腔少念白多,調式一般是走馬腔、女腔、男腔、悲板哭腔、喊云腔等固定的形式,其中念白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表演中往往是即興表演,加上自己的見聞及感受,在一定的背景下加入時代語言,大膽地運用概括手法進行表演,從而將騰沖皮影戲的真正魅力充分表現出來。藝人們在表演時唱得有板有眼,讓群眾聽得聚精會神,絕無嘈雜之音。他們以熟練精湛的技藝操縱影人表演,活靈活現,生氣盎然,著實使人賞心悅目。
(三)廣泛深入的影響
在當地的政府、各級的文化主管部門的殷切重視,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下。1998年,在云南首次民族民間美術藝人調查中,云南省文化廳授予了劉永周 “云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的稱號,劉永周制作的皮影靠子還參加了 “建國五十周年云南民族民間美術藝人精品展”,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對其進行了專訪。2003年,騰沖民間藝人獲得了迄今為止最高的榮譽——作為西南唯一的皮影戲唯一的代表遠赴廣州參加“金獅獎”全國第二屆木偶皮影比賽,榮獲表演(綜合)銅獎,劉永周和隊友劉定三同時獲造型制作獎。
三、皮影戲的發展困境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流傳皮影藝術活動圈子的受限,甚至越來越小,觀看的人也越來越少,很多皮影戲制作人和表演者不得不解散,皮影藝人紛紛改行,皮影道具被束之高閣或以致散失。該情況的出現除開各種各樣的客觀因素,光從皮影戲本身來說,存在著局限性、傳播慢等問題,已經跟不上現代社會飛快的信息傳播。這是它發展最大的障礙。
皮影的做工精雕細刻、獨具匠心的造型傾倒了國內外無數的藝術家,但是它的制作難度極為精細和嚴格。制作一個完整的影人需要制皮、描樣、雕鏤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完成這些復雜的工藝需要一個手工一人花一周甚至數周的時間。與此同時嗎,一個完整的影人成品在保存上也是一個大問題,長時間的暴露會使得顏料褪色,溫度的濕熱變化也會造成皮影的變形。這幾點對強調批量生產的工業化社會來說無疑都是致命的弱點。
另外,皮影戲內容因為其演出的目的主要是酬神還愿,娛樂和消遣才是其次的。作為一種平面藝術,皮影戲的一個很大缺陷就是不易表現群眾場面,如果劇中人物過多,提線人就不容易掌握,再者由于人物表情動作受到側面的限制,其心理狀態只能在表演動作和樂器的配合下得以部分表現,所以,對人物及場面的綜合處理很難盡善盡美。還有,因為皮影戲演出時只需要一張桌子,一個凳子和一個表演的一人,場地比較簡陋。 “一口敘說千古事,兩手能舞百萬兵”,這敘述的就是皮影戲的表演場景,生動而形象,夸張而又幽默的臉譜與服飾難以充分展示出來,只能造成皮影人物形象模糊,表演效果大打折扣。
在市場經濟大潮和影視、錄像、互聯網及外來文藝的沖擊下,皮影戲的現狀的確不容樂觀,這門精湛的技藝面臨著失傳的窘境。
四、皮影戲的傳承思考
面對騰沖皮影戲發展與傳承過程中遭遇的困境,我們應該按照國家“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全面展開對皮影的搶救和保護。
(一)緊跟發展的步伐,加快改革
在現今的人們思維定勢里,發展已成為“硬道理”,“追求發展、提高創新”才是唯一的出路,對待騰沖皮影戲的拯救,關鍵就是在保持獨有風格的同時不斷改革、不斷創新。
騰沖皮影發展的基本思路應按照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產業為主、更好傳承保護的原則,對現有現存皮影資源積極挖掘整理,建檔立卡,進行原生態保護,以保持其在皮影藝術流派中的獨立性;傳承方面應擴大皮影文化受眾群體,培養皮影藝術新人,使騰沖皮影具備一定的規模性、大眾性、產業性;發展方面,堅持與時俱進和科學發展觀,創新形式、創新劇目、創新人才,實現皮影產業的多樣化、規?;?、品牌化。以上思路的實現途徑一是用現代化的聲、光、樂加以包裝,改變以往較為單一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二是改變表演的內容,要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拋開演出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傳統劇目的基礎上。
(二)以保護為前提,加大投入
皮影藝術的魅力展現離不開特定的演出環境,只能由影人在“簽手”的操縱下活靈活現地在 “亮子”(幕布)上展示出各自的神態,才能讓人感受它的魅力所在。所以,為了皮影戲能在如今這個信息快速化、表演方式多樣化的大環境中政府應該重點保護皮影戲的生存環境,為皮影戲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創作、演出和發展空間。建議是開展一些民族藝術會展、展覽、演出等加強和宣傳皮影戲,達到與其他民間藝術之間的交流的作用。
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參與和保護,還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為皮影戲的發展輸入新鮮血液。一方面提高藝人們的“待遇”,鼓勵其發展、創新皮影戲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些相關的法規政策,把皮影戲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來進行保護和開發。
(三)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皮影戲等民間文藝的衰落有一個過程,那么搶救和發展也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必須保持長期持久的精神狀態。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民間藝術是精神領域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才不至于使保護工作半途而廢?!膀U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彬v沖皮影戲的保護和發展,必須以鍥而不舍的精神,付出“十駕”的努力,方可獲得實效。
五、結語
皮影藝術是我國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它那帶有濃厚地方鄉土氣息的唱腔以及嫻熟的耍影技術給觀眾帶來了品味不盡的藝術享受。然而不幸的是,皮影戲在中國這塊藝術奇苑里正慢慢地萎縮著。所以,我們既要看到皮影藝術所面臨的挑戰,同時也要接受皮影藝術新的發展,既要保留傳統原汁原味的皮影特色,又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從而使這項古老的藝術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綻放出更加燦爛的花朵。雖然說騰沖皮影戲的現狀不容樂觀,但騰沖縣委、縣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已經開始重視當地寶貴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騰沖皮影藝術一定會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段寶林.中國民間文學概要[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王韻鳳.騰沖皮影戲[M].德宏民族出版社,1998.
[3]許秋芳.騰越音韻[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4]騰沖縣文體局.騰越文化覽勝[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