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雪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98-02
興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教學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就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善于挖掘教材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通過運用語言、表演、游戲、問題、故事、多媒體技術等創設適合的地理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通過示范表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中學生的特點是好動不好靜,如果在教學中,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努力發掘教材中適合于學生活動的一些因素,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這一節時,先通過與學生共同演示一個小的實驗活動讓學生感受直面與曲面對觀察事物產生的不同結果,進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中來,再通過讓學生講述關于地球的一些神話傳說,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置身于一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中,自主的去探究地球的形狀的認知過程。通過示范情境的創設。學生為他們能真正掌握地球形狀而高興,感到學習是一種輕松,充滿樂趣的事。從而對地理這門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通過設計問題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提問是地理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課堂問題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抓住學生興趣點,設計問題。一個恰當的問題情境設置能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探究學習的氛圍當中去。初一上學期的地理內容比較抽象難學,特別是第一章中關于地球運動的部分。解決這一問題,就可以用生活的語言,科學的提問,使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掃清障礙。例如:在第一章中講述地球的自轉時,可以引用毛主席的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問學生:"按照當時的條件,這種情況可能實現嗎?"出于好奇和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們有的按交通工具的速度來計算,認為就是科技發達的現在,也不能實現,有的同桌、前后桌在激烈的討論,氣氛十分活躍,最終在教師提示引導下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同時又復習了赤道周長4萬千米。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快樂、和諧的課堂中獲取到知識。
2.2 設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循循善誘。問題是探究的起始點,通過課堂提問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獲得成功的自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初一下學期講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當中的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這一地區人口不是很多,為什么人們經常忍受饑餓的煎熬?" 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查書的,有直抒己見的,表述了"這一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這里農牧業生產落后,農產品產量很低,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遠低于人口增長的速度" 等原因,緊接著又問道:"那么當地居民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導致了什么后果呢?"同學們搶著答道:"當地居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來擴大耕地面積"、"在草原地區放牧過多的牲畜"、"導致了土地肥力喪失,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加劇了土地荒漠化,是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小小的鋪墊以后,在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如何結決人口、糧食與環境的問題?" "節約糧食"、"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增加糧食產量"、"實行科技種田,提高單產,培育良種"、"大興水利,改良農田"、"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等等,學生個個爭先恐后,雖然答案五花八門,分析起來卻頭頭是道,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3.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歌謠、詩詞、趣味故事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同學們進入最好的求知狀態。
3.1 穿插趣味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講授的內容適當的穿插一些與內容相關的有趣的小故事,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又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述中國地理西北地區的氣候特征晝夜溫差大,給學生們講了當地居民"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事情。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興志高漲。通過小故事,讓學生們既增長了見識,又明白了氣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3.2 引用歌謠、詩詞教學。歌謠、詩詞是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在地理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與歌謠詩詞有機結合起來,并加以合理運用,就可以使教學妙趣橫生且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在講我國地形、地勢特點時,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使學生理解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在講內蒙古時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等來描述內蒙古草原的壯麗、富饒。引起學生的無限向往,使之回味無窮,仿佛置身于美好的大草原。
實踐證明,通過在教學中穿插趣味故事、引用歌謠、詩詞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在上地理課時感到輕松愉快,覺得既學到了知識,又是一種享受,提高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4.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技術已經融入到了教學中來,多媒體教室是一種典型的信息化教學環境,集成了多媒體設備,豐富了教學手段,其演示文稿是一種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于一體的教學課件。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演示文稿演示和呈現教學信息、組織教學活動,輔助課堂教學。 特別是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的抽象內容,還有復雜的變化過程等,通過電子計算機及相關軟件可以制成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課件予以解決。 例如:在講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使用《愛我中華》這首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將收集到的各個民族的服飾、活動、節日等展示給學生們,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而且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飾、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傳統節日等,在此情此景中,學生們不知不覺的融入到了祖國這個多民族大家庭中,并產生了一種親切感,激勵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能將直觀教學,啟發式教學,寓教于樂式教學進一步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在地理教學中,只要我們留心找情(情即教材中的一些因素),精心設境(境即特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境景交融,渾然一體,就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