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薈元 摘譯
國外美容醫學最新研究與進展(一)
——有關面神經癱瘓的文獻
李薈元 摘譯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整形醫院全軍整形外科研究所 陜西 西安 710032)
本文收集了2016年有關面神經癱瘓的幾篇國外文獻:①抗病毒藥物與皮質類固醇藥物合用治療成人急性面神經癱瘓(Bell Palsy);②關于油基啊育吠陀(ayuredic oil-based)滴鼻治療面神經癱瘓的文獻復習;③創傷性面神經癱瘓手術減壓時機文獻復習;④2010~2014年波蘭兒童Bell’s面癱發病資料;⑤用延長的顳肌瓣對面癱兒童一次性進行微笑功能重建。
面神經癱瘓(Bell Palsy);油基啊育吠陀;面神經癱瘓手術減壓;延長的顳肌瓣;微笑功能重建
Bell面癱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明確的急性發作的面神經癱瘓,可能與寒冷侵襲、病毒感染、炎癥等因素有關。因1821Charles Bell最先描述而得名。治療方法各異,貴在早期處置。否則,兩年后可轉變為陳舊性面癱。
本資料報道,當Bell面癱急性發作在72h內,聯合使用抗病毒藥物如:Valacyclovir(代昔洛布)、Famcyclovir,同時應用皮質類固醇,經3~6個月的隨診,與對照組比,可獲得較高的治愈率。不過作者認為,由于資料有限,而且確定性不很高。需要更多的臨床觀察來確認。
[摘譯自JAMA, 2016, 30: 874-875]
面神經癱瘓使患者面部成畸形狀不對稱,治療難度很大,治療手段眾多:從藥物治療、物理療法至多種多樣的手術處置。本文作者試圖采用簡便的方法以獲得有效的結果。
方法:選用油基啊育吠陀(ayuredic oil-based)滴鼻法。為尋找依據,作者廣泛地收集了MEDLINE、CINAHL等文獻資料。并進行實際觀察。
觀察對象為18~70歲的成年患者,含急性和慢性面神經癱瘓者,包括孕婦和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發燒者、顱內腫瘤者,雙側面癱者排除在外。對患者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對比觀察。觀察項目:面部不對稱的程度、語言障礙的情況、面部疼痛的程度等,結果均采用統計學處理。
結果:30例面癱者采用油基啊育吠陀(ayuredic oilbased)滴鼻法治療后一個月,有78.2%~90.9%的患者,面部癥狀、說話能力、耳疼程度都有緩解,而對照組改善程度低于治療組。
結論:雖然上述資料顯示,面癱者采用油基啊育吠陀(ayuredic oil-based)滴鼻法治療有較好的效果,但查閱資料表明,單用滴鼻法很難使面癱得到滿意的療效,聯合其他療法可望取得較好的效果。
[摘譯自JIB Database System Rev Implement Rep, 2016, 14:198-228]
一般認為,因創傷而發生的面神經癱瘓采取的減壓手術最佳時機是在受傷的兩周以內。兩周后再行減壓術是否可獲良好的效果?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由于對理想的手術時機有爭議,作者通過PubMed,EMBA等檢索,系統地查尋了2016年3月以前的有關資料。對因創傷引發的面癱者按手術時機分為三組:一組為傷后2周內手術者;二組為2周—2個月者;三組2個月后接受手術者。
結果:6個檢索資料,包括119人(均為傷者),手術后,獲得Hause-Brackmanm(H-B)1度的優等效果者為40/119(33.8%)。傷后2周內行減壓術獲良好結果者為17/18(94.4%)、超過2周手術者獲良好結果者為64/101(63.4%),兩者有統計學差異(P=0.009)。
提示:對傷后面神經癱瘓者,及早施行減壓術可獲得更好的療效。
[摘譯自Acta Otolaryngol, 2016,7:1-14]
作者分析了波蘭某區2010-2014年5年間波蘭兒童Bell’s面癱發病資料,企圖了解此區兒童Bell’s面癱發病率變化。
收集蘭某地區因Bell’s面癱住院治療的125例患兒的資料。分析其發病率、復發情況、第七對(面神經)神經的結構性的改變。獲取患兒的MRI和CT檢查資料;經物理治療、康復治療后改善的和度和患兒平均住院治療的時間。
結果發現:在Bell’s面癱的兒童中,女孩占的比例高于男孩;發病以夏季和冬季為多;患兒中,有一大半見于急性全身性感染者,或是有顱腦感染性疾病者。5/125例與創傷有關。大多數是左側面癱、一半兒童需要對因閉眼功能障礙而采取保護角膜的措施。患兒中,查明面神經有結構性改變者有12%。患兒需要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藥品物治療。住院時間平均超過20d。有8(6.4%)例復發性患兒需采用電刺激和激光治療。但對患兒不要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7/125例獲得中度的閉眼功能恢復,其余患兒均可完全恢復眼部功能。
結論:炎癥是引發兒童Bell’s面癱的主要病因。發病季節多見于夏天和冬天。患有Bell’s面癱的患兒,查明有面神經出現結構性改變者。對患者采取綜合性療法是必要的。
[摘譯自 Przegl Lek. 2016. 73:170-173]
對因面神經癱瘓而喪失微笑功能的兒童患者,以往常選用游離肌瓣進行修復,但效果不理想。住院時間較長,手術時間也較長,而且術后面部臃腫。本文報道改用延長的顳肌瓣進行修復可獲更好的效果。
從2012~2014年,作者用此法對14名面癱微笑功能喪失的兒童進行了功能重建。對14名面神經癱瘓兒童患者,用延長顳肌瓣修雙側面部者4例、單側面部修復者10例。
患兒病因分布:Mobius 綜合征5例、顱后凹腫瘤4例、創傷2例、半側臉發育短小1例、特發性2例。平均年齡為10.1歲,手術平均時間為410min(雙側手術為499min,單側為373min)、平均住院3.3d(雙側為4.75d,單側為2.8d)。有9例術后需要進行小的修整。
結論:用延長的顳肌瓣修復面癱兒童的微笑功能,安全有效,克服了游離肌瓣移植的不足,供區畸形少、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縮短,且術后美容效果較好。不過要注意術后肌腱的撕裂和防止手術后局部的組織粘連。
[摘譯自Plast Reconstr Surg, 2016, 137:1251-1261]
更正:刊登于本刊2017年第1期第31~36頁,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整形外科李奕潤等撰寫的論文——運動醫學對延緩衰老的作用,由于排版疏漏,漏掉了文中圖1,補充如下:


《麥卡錫整形外科學:原理與原則卷》出版發行
《Plastic Surgery》被譽為“世界整形外科醫生的圣經”,是大部分當代整形外科教材的依據和原型,長期占據美國整形外科教科書排行榜之首,其中以1990年J.G. McCarthy主編的第一版最為出名,是現代整形外科的奠基巨著。由P.C. Neligan主編的第三版榮獲“2013年英國醫學會醫學圖書獎——外科一等獎”。
《麥卡錫整形外科學:原理與原則卷》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主譯:范巨峰、宋建星,主審:李世榮、李青峰、范巨峰。2016年10月15日首發。
中譯版《麥卡錫整形外科學》是《Plastic Surgery》第三版的譯本,首次將本套權威巨著的重要分卷介紹給國內讀者。張滌生院士親自為本套譯著題詞,李世榮教授親自為本書作序。


R745
A
1008-6455(2017)02-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