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卿
胃潰瘍為全球性常見疾病, 研究顯示, 約有10%左右人口患過該疾病, 男性患者的發病幾率顯著高于女性患者, 其可能和精神心理因素、外界壓力、工作、飲食不規律、生活、吸煙等因素密切相關, 而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異常也是引起潰瘍發生的常見病因, 典型潰瘍疼痛具有節律性、周期性、長期性等特點, 其發病因素也和季節變化相關[1-3]。因此, 本院對奧美拉唑與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治療胃潰瘍效果進行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10日~9月20日收治的106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3例。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和同意;所有納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知曉參與本次研究內容。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疾病患者;②內分泌疾病患者。觀察組年齡20~50歲, 平均年齡(35.01±12.45)歲;男28例, 女25例。對照組年齡21~50歲, 平均年齡(36.11±11.28)歲;男29例, 女2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治療(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30093), 患者睡前口服20 mg。觀察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與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治療, 奧美拉唑治療方式和對照組相同, 再使用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治療, 阿莫西林1次/d、10 mg/次, 克拉霉素2次/d、2片/次。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 7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胃潰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 并隨訪觀察兩組患者3個月后復發情況。治療效果參考文獻[2]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嗜睡1例、頭暈2例、皮疹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3%;對照組患者中嗜睡5例、頭暈5例、皮疹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40例、有效5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84.91%;對照組患者中顯效30例、有效5例、無效18例, 總有效率66.04%;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3個月后復發情況比較 3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中復發4例, 復發率為7.55%;對照組患者中復發12例,復發率為22.64%;觀察組患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n(%)]

表3 兩組患者3個月后復發情況比較(n, %)
胃潰瘍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消化疾病, 患病率在10%左右, 對人體健康易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4]。根據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黏膜保護減弱、胃酸過高為導致人體潰瘍的主要因素, 因此抑制患者自身胃酸分泌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5-8]。
奧美拉唑為臨床第一代PPT, 是S型和R型兩種光學異構體混合物, 也是酶抑制劑, 能選擇性濃集在人體壁上, 使其失去活性, 使人體壁細胞內H+不能轉移至人體胃腔內, 從而抑制患者胃酸分泌, 促進潰瘍愈合。阿莫西林屬于半合成青霉素藥物, 對細菌細胞壁合成過程進行抑制, 充分發揮出殺菌效果。克拉霉素屬于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對細菌蛋白質合成過程進行抑制, 在酸性環境中穩定性較好, 能充分發揮出抗菌療效[9,10]。現如今奧美拉唑與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已經成為臨床胃潰瘍患者的首選用藥方式。
本研究表明, 采用奧美拉唑與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治療的觀察組患者中嗜睡1例、頭暈2例、皮疹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3%;采用奧美拉唑治療的對照組患者中嗜睡5例、頭暈5例、皮疹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5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中顯效40例、有效5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84.91%;對照組患者中顯效30例、有效5例、無效18例, 總有效率66.04%;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個月后, 觀察組患者中復發4例, 復發率為7.55%;對照組患者中復發12例, 復發率為22.64%;觀察組患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奧美拉唑與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治療胃潰瘍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 能促進患者康復, 復發率低, 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1] 任秀梅, 董志強, 劉少寧, 等.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的臨床分析.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2, 17(6):356-357.
[2] 李華茹.奧美拉唑、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臨床效果分觀察.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86-87.
[3] 吳麗靜.消化性潰瘍107例的護理.中國鄉村醫藥, 2015(2):93.
[4] 周勁峰, 葉婷婷, 張昌林, 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蘭索拉唑三聯療法聯合瑞巴派特治療老年消化性胃潰瘍效果及對胃黏膜形態學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21):6171-6173.
[5] 楊瑞琦, 毛華, 黃麗韞, 等.鋁碳酸鎂聯合艾司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黏膜愈合質量的臨床研究.中華消化雜志, 2017, 37(1):35-40.
[6] 朱宏波.泮托拉唑抑制胃潰瘍胃酸分泌的藥理學機制分析.大家健康(旬刊), 2015(3):419.
[7] 賴曉琴.泮托拉唑抑制胃潰瘍胃酸分泌的臨床療效.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18):50-51.
[8] 梁少珍, 吳麗彩, 黃翠瑩.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理學分析.黑龍江醫學, 2014(6):642-643.
[9] 宋岳霖.奧美拉唑與阿莫西林聯合克拉霉素治療胃潰瘍臨床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5):622-623.
[10] 熊正洪.阿莫西林聯合奧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療胃潰瘍的療效評價.醫藥, 2017(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