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楊海棠 楊凱歌
腹瀉(diarrhea)是臨床中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 糞質稀薄, 水分增加, 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及腹部不適或失禁等癥狀。慢性腹瀉病程常超過3~6周或反復發作, 屬中醫學“久瀉”范疇[1]。中醫藥可標本兼治, 全方面調理患者腸胃功能, 臨床治療慢性腹瀉往往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腸炎寧膠囊由地錦草、金毛耳草、樟樹根、香薷、楓香樹葉等組成, 具有清熱利濕、行氣的作用, 臨床用于急、慢性胃腸炎及腹瀉等胃腸道疾病效果較好。本次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試驗方法, 以蒙脫石散作為對照, 治療慢性腹瀉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體征、減少排便次數, 同時在研究中, 通過對不良反應發生率、實驗室指標變化等安全性指標的分析, 發現腸炎寧膠囊治療慢性腹瀉安全性高, 不良反應少, 現對本次臨床試驗的安全性研究部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漯河市中醫院住院慢性腹瀉患者50例, 入選患者均符合1998年制定的《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關于慢性腹瀉的診斷標準[2]:大便性狀有改變, 呈稀便、水樣便、粘膿便或膿血便;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病程>2個月。同時排除有藥物過敏史、變態反應性疾病史患者, 排除正常治療中使用瀉藥或微生態制劑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方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試驗組中男14例, 女11例, 年齡27~ 61歲, 平均年齡(43.22±5.93)歲, 病程9周~ 3個月,平均病程(2.64±0.32)個月。對照組中男15例, 女10例, 年齡 25~65 歲 , 平均年齡 (46.14±6.29)歲 , 病程 1~3 個月 , 平均病程(2.72±0.45)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服用腸炎寧膠囊(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20060105, 規格:0.3 g/粒), 5粒/次,3次/d;對照組給予蒙脫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690, 規格:3 g/袋], 將藥劑溶于30~50 ml溫開水中口服, 首次劑量加倍, 1袋/次, 3次/d。連續用藥4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實驗室指標變化情況, 包括一般生命體征(體溫、心率、呼吸、血壓等);血常規[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LT)]、尿常規、便常規、心電圖、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腎功能[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 比較兩組安全性的差異。以不良事件發生率為主要評價指標。療前正常療后異常, 或療前異常療后明顯加重者, 有臨床意義且判斷與試驗藥物相關者, 應定期復查至隨訪終點。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事件 本次試驗共3例患者發生不良事件, 試驗組1例(4.00%), 對照組2例(8.00%)。發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中,經研究者判斷均非不良反應。兩組不良事件或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表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研究中發生的不良事件
2.2 實驗室相關指標 試驗組1例治療后出現WBC輕度低于正常值下限, 經判斷為異常無臨床意義, 不除外實驗室誤差, 隨訪未見異常, 其余均未見異常。試驗組1例患者治療前心電圖為竇性心動過緩, 心率為55次/min, 無相應臨床癥狀及不適感, 未予特殊處置, 2 h后復查心電圖示正常心電圖,心率為71次/min, 治療結束后復查心電圖示正常心電圖, 心率為68次/min, 隨訪亦未見異常。對照組1例患者治療前心電圖示右束支傳導阻滯, 患者無相應臨床癥狀及不適感, 未予特殊處置, 治療結束后復查心電圖示右束支傳導阻滯, 與治療前無變化, 患者無不適感。
2.3 一般生命體征 除基線-04周體溫變化值外, 各訪視點生命體征各項指標(呼吸頻率、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測定值及其與基線變化值組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基線與治療后4周的生命體征自身前后比較
慢性腹瀉是在多種機制共同作用下發生的疾病, 國內外對于腹瀉病的控制都很重視, 然而腹瀉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和對癥支持, 但仍有部分患者療效欠佳, 且西醫治療不良反應較多, 不宜長期用藥[3]。中醫藥在治療腹瀉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 尤其在改善腹瀉癥狀體征的同時, 在用藥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4-7]。腸炎寧膠囊由地錦草、金毛耳草、樟樹根、香薷、楓香樹葉等組成, 其中金毛耳草性平味苦,具清熱祛濕、止瀉之功, 為君藥;地錦草、楓香樹葉具清熱解毒、利濕止瀉之功, 有加強君藥清熱祛濕止瀉的作用, 為臣藥;樟樹根祛風止痛, 香薷祛濕和中, 二者皆為佐藥, 具有清熱利濕、行氣之效, 可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及腹瀉、細菌性痢疾、小兒消化不良。本次研究中共發生3例不良事件,無中度和重度不良事件發生, 經研究者判斷, 無一例為不良反應, 這與其他腸炎寧膠囊臨床研究的安全性結果相似[8-10], 再次證明腸炎寧膠囊在治療慢性腹瀉時的安全性較高, 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 無法體現出腸炎寧膠囊在廣泛人群應用中的安全性優勢, 建議在以后的大樣本研究中進一步收集腸炎寧膠囊的安全性數據。
[1] 王永炎, 魯兆麟.中醫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484-487.
[2] 方鶴松, 魏承毓.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1998, 13 (6):381-384.
[3] 黃克杰.中藥七味利濕散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腹瀉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處方藥, 2016(1):97-98.
[4] 田恬, 胡思源, 李新民, 等.止瀉保童顆粒治療小兒慢性遷延性腹瀉病(脾胃虛弱、寒熱凝結證)臨床觀察.藥物評價研究,2015, 38(2):189-193.
[5] 田明, 張偉, 倪量, 等.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相關性慢性腹瀉患者311例臨床研究.中醫雜志, 2012, 53(12):1016-1019.
[6] 徐卓, 楊小平, 倪量, 等.瀉痢康膠囊治療艾滋病相關慢性腹瀉的臨床研究.環球中醫藥, 2011, 4(3):197-200.
[7] 高銀輝, 張磊.健脾止瀉寧顆粒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病(脾虛濕熱證)60例.中國藥業, 2016, 25(4):127-128.
[8] 劉彩鳳.腸炎寧膠囊與美沙拉嗪聯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療效觀察.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14):1780-1781.
[9] 楊杰.慢性腹瀉應用四聯活菌腸溶膠囊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7, 30(6):831-833.
[10] 顧新.四聯活菌腸溶膠囊治療36例慢性腹瀉臨床效果觀察.中國衛生產業, 2012, 9(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