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 高宏 韓玉玲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是一種特殊異位妊娠, 約占異位妊娠的6.1%, 臨床主要表現為子宮增大、血β-人絨毛促性腺激素 (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升高、停經等, 可引發胎盤植入、子宮大出血、子宮破裂等并發癥,嚴重者危及孕婦生命安全。相關調查顯示, 子宮瘢痕妊娠發病率約為1/2216~1/1800,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術增加, 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3]。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 主要與多次流產、剖宮產術、子宮切口瘢痕未完全愈合等有關[4]。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或手術方式終止妊娠, 以減少并發癥, 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但常規藥物及手術治療恢復緩慢, 且易引發不良反應[5]。本研究選取本院84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分組研究甲氨蝶呤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對其康復進程及不良反應的影響?,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4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 依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5~38歲, 平均年齡(33.01±4.47)歲;孕次2~5次,平均孕次(3.42±1.10)次;停經時間42~78 d, 平均停經時間(60.07±14.25)d。對照組患者年齡24~37歲, 平均年齡(32.87±4.11)歲;孕次2~6次, 平均孕次(3.65±1.16)次;停經時間43~77 d, 平均停經時間(59.85±14.86)d。兩組患者年齡、孕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有停經史;前次分娩為剖宮產;經B超檢查確診;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有甲氨蝶呤禁忌證;伴有精神性疾?。缓喜⒊鲅约膊。?]。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甲氨蝶呤(浙江大為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53288)治療, 肌內注射甲氨蝶呤0.4 mg/(kg·d),持續用藥5 d, 治療后1周復查血β-HCG, 若未恢復正常再次肌內注射甲氨蝶呤, 劑量同上。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 于腹股溝韌帶中點下5 cm處行局部麻醉, 雙側子宮動脈內分別灌注甲氨蝶呤50~75 mg, 并以直徑為1 mm的明膠海綿顆粒栓塞雙側子宮動脈, 2~5 d后行常規刮宮術。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β-HCG恢復正常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β-HCG恢復正常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觀察組β-HCG恢復正常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β-HCG恢復正常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s, d)

表1 兩組β-HCG恢復正常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s, d)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β-HCG恢復正常時間 包塊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42 13.89±5.36a 21.76±5.78a 12.83±3.58a對照組 42 36.94±12.75 40.67±7.62 27.91±5.64 t 10.801 12.814 14.630 P 0.000 0.000 0.000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發熱2例、下肢疼痛3例、惡心嘔吐2例、腹痛4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19%(11/42);對照組發熱5例、下肢疼痛4例、惡心嘔吐4例、腹痛7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62%(20/42);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41,P=0.042<0.05)。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是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 指受精卵于剖宮產切口瘢痕處著床并生長發育[7]。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可導致子宮穿孔甚至子宮切除,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由于患者臨床表現無特異性, 病情復雜, 且較為罕見, 易導致誤診或漏診。因此, 應及早確診并予以合理治療,以及時清除孕囊, 為患者保留生育功能[8,9]。
甲氨蝶呤為葉酸拮抗劑, 是臨床常用殺胚藥, 主要通過抑制四氫葉酸活化, 阻止滋養葉細胞蛋白質、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合成, 破壞其活性, 進而導致絨毛壞死。徐銀濤等[3]研究指出, 甲氨蝶呤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有效率可達59%~80%, 但其不良反應多, 影響患者康復進程。明膠海綿為中小型栓塞劑, 能有效阻斷血供, 且可于14~21 d后被自動吸收, 且對子宮功能無影響, 具有較高安全性[4]。子宮瘢痕妊娠組織血供來源于子宮動脈下行支,子宮動脈栓塞術以明膠海綿行雙側子宮動脈下行支短暫性栓塞, 能有效阻斷胎盤及絨毛血供, 進而導致病灶壞死。子宮動脈栓塞術雖可阻斷血運, 但保留的胎盤組織可經供血血管再通, 從而造成再出血, 因此, 其多聯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10-14]。學者李馳花[5]研究發現, 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甲氨蝶呤能提高局部藥物濃度, 從而更好發揮藥效, 為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本研究將甲氨蝶呤與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用于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 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減少不良反應, 促進其病情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β-HCG恢復正常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甲氨蝶呤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縮短住院時間,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 給予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甲氨蝶呤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 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 減少不良反應, 促進康復。
[1] 趙波, 金蘭英.甲氨蝶呤終止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療效與安全性.浙江醫學, 2014, 36(9):810-812.
[2] 馬艷, 孫玉琴, 劉羽.31例介入合并甲氨蝶呤治療子宮瘢痕妊娠的分析.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4, 49(1):125-127.
[3] 徐銀濤, 桑洪愛.甲氨蝶呤肌肉注射與孕囊內注射聯合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疤痕妊娠的臨床觀察.山東醫藥, 2015,55(28):53-54.
[4] 劉葉廷.甲氨蝶呤化療與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的療效比較.河北醫藥, 2014, 36(16):2474-2476.
[5] 李馳花.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療效觀察.四川醫學, 2014, 35(1):43-44.
[6] 陳正云, 張信美, 許泓, 等.宮腔鏡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終止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療效與安全性.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 46(8):591-594.
[7] 王文芳, 陳秀慧, 王德瑩, 等.宮腔鏡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 29(11):840-843.
[8] 梁春燕, 黃艷萍, 劉志玲, 等.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局部化療對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臨床療效研究.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5, 7(5):55-58.
[9] 凱麗比努爾·艾爾肯, 古麗娜·阿巴拜克力.子宮動脈栓塞術和全身甲氨蝶呤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的療效比較.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4, 31(11):925-927.
[10] 戴曉怡, 宋建東, 劉芳.米非司酮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瘢痕妊娠的療效觀察.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3, 36(3):69-71.
[11] 賀海斌, 胡燕, 蔣本貴.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112例臨床分析.中國綜合臨床, 2013, 29(9):997-1000.
[12] 付熙, 蘇晶, 丁巖.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宮腔鏡治療在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6(3):252-254.
[13] 張希香.宮腔鏡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 15(4):22-23.
[14] 鄭云英, 張建果, 曹春珠, 等.甲氨蝶呤與子宮動脈栓塞術對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婦女β-HCG、出血量及成功率的比較研究.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5, 35(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