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星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中高職銜接背景下“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思考
胡海星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中高職銜接是一個熱點課題,而實踐技能作為中高職院校培養的重點組成,在中高職銜接內容中占據重要地位.闡述了在公共實訓基地發展過程中,應遵循“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院校為基礎、行業為依托”四位一體的原則,實現政府、企業、行業、院校四方基地共建、資源共享、事務共管、成果共創、利益共贏的長效共存機制,以促進中高職銜接,實現科學、有效地管理公共實訓基地的目的,推動公共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
中高職銜接;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中高職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校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高技能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路徑.實踐技能作為中高職院校培養的重點組成,在中高職銜接內容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是區別于基礎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標志[1].而實訓基地是學生學習實踐技能的關鍵場所,因此構建合理高效的公共實訓基地模式在中高職銜接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公共實訓基地是由政府主導,學校、行業、企業等多方共建,面向區域內各類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和企業開放,是提高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平臺,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構建學習型社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教育部、財政部2006年聯合發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2].
我國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到目前為止,全國已建成以城市型綜合公共實訓平臺約40多個,院校型開放式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平臺約1000多個.其中包括作為示范帶動型的國家級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四個:上海市公共實訓基地、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管理服務中心、無錫市公共實訓基地、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以杭州公共實訓基地、廣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鑒定基地、青島市公共實訓基地、蘇州市公共實訓基地等為代表的城市職業技能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多個.湖南省比較典型的有:湖南省公共實訓基地、湖南省理工職院公共實訓基地、婁底市公共實訓基地、張家界市公共實訓基地、 衡陽市第一高級技校公共實訓基地、漣源市公共實訓基地、雙牌縣公共實訓基地長沙現代服務業人才公共實訓基地、中軟國際ETC(湖南)實訓基地、中國機器人焊接(株洲)實訓基地等.這些實訓基地的建設和探索為我國公共實訓基地的功能定位、項目開發、運作管理、管理體制、運營模式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中高職銜接融通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成的重要內容之一,從實訓教學這一嶄新視角出發,借力公共實訓基地促進中高職銜接,可為中高職專業、課程、制度等銜接模式提供借鑒模式,因此建設高效合理的實訓基地對中高職銜接意義重大.
我國公共實訓基地經過建設與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首先,目前我國各級政府、教育機構、行業企業有關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大多偏重于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以湖南省為例:中軟國際ETC(湖南)實訓基地培養計劃面向高職高專以上理工科專業學生;中國機器人焊接(株洲)實訓基地由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焊接協會、湖南九方焊接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建等.其次,思想不統一,建設規劃不周全,中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實訓室和實訓項目容易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相互之間缺乏溝通與錯位,易造成同一類型實訓室在同一區域內的中高職院校同時建設的情況,致使設備利用率降低,使用管理和維護成本高.其三,校企間溝通缺乏,造成實訓培訓與企業技能需求間脫節,無法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其四,制度和保障不夠健全,公共實訓基地在完成建設后后續投入不足,無法根據行業企業的需求完成基地的升級和設備更新,這也是導致基地不能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3].
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財政經費,統籌規劃,資源整合,錯位發展,建立有利于中高職資源銜接的公共實訓基地至關重要.
為發揮公共實訓基地的最大功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本文提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行業為依托、院校為基礎”的四位一體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包括實訓基地的整體規劃,實訓基地的合理定位,實訓服務的立體網絡設計等,具體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堅持“政府為主導”的核心地位
政府為主導包括以下幾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政策指導.包括出臺相關的法律制度,成立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相關工作小組,為基地的順利運營提供政策支撐和良好環境.二是統籌協調.政府應根據周邊經濟實際發展需求和變動,對區域內實訓資源進行優化和整合,避免重復建設,注重基地的中高職銜接功能和可持續發展.三是監控評估.對區域內中高職銜接院校進行調研,對已建成的公共實訓基地運營進行監控和評價,為政府統籌協調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撐,保證實訓基地的良性發展.四是長效扶持.包括提供資金,購買服務,允許生產經營等,為基地的長效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3.2創新“企業為主體、院校為基礎、行業為依托”的共建模式
目前的公共實訓基地往往以院校為主體,通常是建在校園內或者依托某個院校建設管理,公共實訓基地的運行過程中企業明顯缺位,造成的最大弊端就是職業技能培養與企業需求脫位,降低了公共實訓基地培訓的效果和效率,制約了公共實訓基地功能的拓展.因此,“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公共實訓基地模式中必須以企業為主體,只有明確了企業的主體地位,才能擴大基地建設經費來源,改善實訓條件,最重要的是使人才培養對接一線需求,技能培養與時俱進,保障公共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應以院校為基礎,主是因為:首先,院校中的師資力量是實訓基地建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是進行技能培訓的主要實施者,是保障基地順利運營的智力支持.其次,院校更了解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設置與技能要求,能更好地根據中高職院校實際發展需求對基地進行設計,對培訓項目進行調整.再次,公共實訓基地的主要服務對象仍然是在校學生,只有以院校為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受訓學生的學習和技能基礎,使培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率.
但在實訓基地實際建設過程中企業與院校的聯系和溝通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實訓基地也沒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還應充分依托行業如職教集團等機構的參與與指導.行業的參與有利于提高企業與院校間對接的效率,使實訓基地形成鮮明的培訓特色,從而更高效地發揮其培訓服務等功能,同時促進中高職的課程教學銜接.
綜上,中高職銜接背景下,“政府、企業、行業、院校”四位一體公共實訓基地應遵循“利益驅使、合作研發、資源共享、互聘互培、評價預警”五方聯動的運營原則,實現政府、企業、行業、院校四方基地共建、資源共享、事務共管、成果共創、利益共贏的長效共存模式.
[1]李忠華,楊利軍.區域共享型國家實訓基地的建設、管理及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36):147-148.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88153 ,2006-11-06.
[3]劉崢.無錫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平臺建設與管理機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AnalysisontheConstructionModelofPublicSkillTrainingPlatformundertheBackgroundoftheCohesionbetweenSecondaryand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HU Haixing
(Changsh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hot topic. The practical skills,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tents of the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principle of “the government as the leading,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the university a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industry as the backing”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ublic skill training platform so as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coexistenc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industries, as well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orking together t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base, share resources, manage affairs, create achievements and win benefits. It can promote the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ublic skill training bases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cohes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ublic skill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model
G718
A
1008-4681(2017)05-0148-03
2017-09-07
湖南省教育廳高校科研課題“中高職銜接背景下‘政、校、行、企四位一體’公共實訓基地模式研究”(批準號:15C0019);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一般資助課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視域下‘五位五制’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研究”(批準號:XJK015BZY061).
胡海星(1983— ),女,湖南長沙人,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實驗技術.
(責任編校: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