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大勇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 湖南 長沙 410100)
工學結合的高職特色課程建設探索和實踐
湯大勇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 湖南 長沙 410100)
工學結合課程建設是建設高職特色專業的核心.探討了工學結合課程建設路徑,并按照準確定位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合理設計課程項目和學習任務、認真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全面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等思路,進行了電能計量課程建設探索和實踐,提高了供用電技術專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
工學結合;高職特色課程;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造就工作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實現其培養目標,必須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之路,重視工學結合課程建設,突出“做中學”[1].
工學結合課程是與專業就業崗位(群)密切相關的、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培育學生專業核心知識和技能,塑造專業核心競爭力的課程.
工學結合課程實現形式可以是學習領域課程、項目課程、理實一體化課程、任務引領課程.
工學結合課程的基本特征是“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完成學習.”其載體是綜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務.在實施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一般應具有如下特點:
(1)課程目標是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在發展專業能力的同時,促進關鍵能力的發展.
(2)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滿足企業崗位要求的同時,獲得職業生涯發展潛力.
(3)學習內容的基礎是來源于工作實踐的、某一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
(4)學習過程具有工作過程的整體性,學生在綜合的行動中思考和學習,完成從明確任務、制定計劃、實施檢查到評價反饋的整個過程[2].
2.1基于崗位要求,確定課程目標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造就工作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確保學生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工學結合課程目標必須為專業培養目標服務,必須努力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能完成與專業對應崗位上的工作任務.因此,高職專業工學結合的特色課程必須緊緊圍繞實際崗位技能確定課程具體目標,培養學生崗位綜合職業能力,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
2.2基于行業職業規范,制定課程標準
工學結合課程標準是站學生的視角規定學什么,怎樣學以及學到什么程度.課程標準是對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應具體界定學生學完本課程后“能完成什么專業任務”,同時也是教師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教學設計依據.而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因而高職工學結合課程標準的制定只有體現行業規范和職業資格標準,才能符合職業崗位技能要求,做到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相對接.
2.3基于工作過程分析,設計學習任務
工學結合課程內容必須基工作過程.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任務應注重結構的完整性(獲取信息、計劃、實施和評價)、要素的全面性(任務、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工作人員與工作成果)和包含“工作過程知識”.按照技能同級性和相關性的原則,以工作體系的結構作為課程項目和任務結構化的基本依據,把工作過程分析所得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建立融實踐技能、理論知識、職業態度等內容為一體的相對完整的知識與能力體系,建構起與工作結構相對應的整體化的課程結構[3].
2.4基于工作任務分析,設計課程項目
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的關鍵是課程項目的確定,課程項目應來源于現實實際的企業的生產過程.課程項目中必須包含兩個基本要素:第一是認知要素,包含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及相關理論知識和教學活動;第二是企業要素,包含企業組織結構、工作環境、工作要求及實踐技能和企業文化.課程項目應該是以實際的職業活動、企業工作為背景,按照認識論的要求進行改造的一件具體工作.課程項目的設計和選擇應遵循實用性、典型性、覆蓋性、綜合性、趣味性、挑戰性和可行性原則,盡量選擇和設計一個或幾個貫穿整個課程的大型綜合項目[4].
2.5基于課程項目,開發課程資源
工學結合課程資源開發,應充分體現崗位的針對性、操作的實踐性和技能的整體性,要與職業崗位(崗位群)對接,基于項目、以學習任務為基礎組織編排.課程資源主要應包括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授課計劃、電子課件、教學視頻以及企業案例等,最好能建立課程網站,并實現在線答疑和網上測試等系統功能.
2.6基于行動導向,實施課程教學
工學結合課程教學強調行動導向.行動導向教學應同時關注“指向行動的思維過程的完整性”和“完成行動的工作過程的完整性”.“指向行動的思維過程的完整性”包括六大環節,即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思維過程的完整性,實際上也表述了在思維指導下的個體行動過程的完整性.“完成行動的工作過程的完整性”應涉及到完成工作任務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包括工作崗位、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的對象、工具、方法、工作的組織、對工作和技術的要求七方面[5].
2.7基于多元智能,實施整體評價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不僅應重視基于職業資格的就業本領的獲取,而且應重視基于人格發展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因為個體職業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狀態.由于項目任務教學是圍繞完成項目任務實施而展開的,所以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應圍繞項目任務完成的過程,采用“開放式”、“多元化”、“整體性”的方式開展過程評價和綜合評價,做到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使教學效果的評定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
以供用電技術專業“電能計量”課程為例,我們通過現場調研,與電網企業和用電企業電能計量專業技術人員廣泛溝通與交流,結合學院現有實訓基地的實際,進行了高職特色課程建設實踐.
3.1課程設計
3.1.1 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確定

表1 “電能計量”課程培養目標
根據供用電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同時考慮“電能計量”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作用、性質及其專業課程體系中位置準確確定課程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電能計量裝置的配置能力、安裝能力、檢查能力、校驗能力、抄錄能力和運行維護能力,初步建立起裝表接電崗位的實踐能力,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起主要支撐作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將其細化為職業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維目標(見表1).引入行業企業《電能計量技術管理規程(DL/T448-2000)》、《電能計量接線規則(DL/T 825-2002)》、《裝表接電技術規程》等技術標準,校企共同制定了“電能計量”課程標準.
3.1.2 課程項目和學習任務設計
邀請電網企業和用電企業電能計量技術專家、高職課程專家、學校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對供電企業電能計量方面應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進行細致分析,并按照工作任務分析表設計的內容要求實施了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最終按工作難易程度劃分工作模塊,形成了以“電能計量裝置”為對象,按由簡單到復雜、單一到綜合、低級到高級的思路構建了“低供低計客戶電能計量、高供低計客戶電能計量和高供高計客戶電能計量”三個課程項目.并按照“該項目訓練應完成的實際工作任務→實際工作任務完成過程→工作過程的系統化”三個步驟對課程項目進行了細致綜合處理,每個項目建立起計量裝置配置、計量裝置安裝、計量裝置檢查、計量裝置校驗、計量裝置抄錄、計量裝置帶電拆換六個學習任務,如表2所示.

表2 “電能計量”課程項目和學習任務設計情況表
3.1.3 課程考核方案設計
工學結合課程成績評定關鍵是考核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同時應考慮學生的崗位遷移能力和職業成長性.實踐中依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供電企業工作標準,以工學結合課程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學生最終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和質量實施課程考核.
具體做法為課程考核以學習任務過程考核為重點,突出“多元化”和“開放性”.堅持以職業能力目標考核為主,以知識目標考核為輔;以實際操作考核為主,以卷面考核為輔;以形成性考核為主,以終結性考核為輔原則.過程考核成績占70%,終結性考核成績占30%.每一個學習任務的考核由個人考核、小組考核和教師考核三部分組成,個人考核主要負責學習態度考評;小組考核主要負責團結協作考評;教師考核主要負責任務完成情況考評.項目小組評價從項目任務的實施過程、實施結果、態度、創新性和團隊合作精神五個方面考核,由項目組長互評和教師進行評價.
3.2課程實施
3.2.1 以“項目負責制”管理模式組建課程教學團隊
工學結合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以課程負責人、骨干教師、行企兼職教師等為主體組建了電能計量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實行項目負責制,項目負責人由專業帶頭人擔任,具體負責課程的課程設計、組織與實施.教學團隊所有成員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完成課程教學所需的各項任務.
3.2.2 以“典型工作任務”實施要求構建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是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物質保障.電能計量教學團隊根據課程設計課程項目和學習任務要求,在現有基礎上,按照“環境與現場同樣、標準與現場同等、設施與現場同步并適度超前”的建設思路,進一步完善了電能計量安裝實訓室、計量裝置接線檢查實訓室、計量裝置校驗實訓室、抄表實訓室及電力營銷仿真實訓室.充分考慮實施的可操作性,合理配置教學與訓練場地、設備、材料,創造出與實際工作環境相同或相近的教學環境,滿足專業教學、專業技能培訓、職業資格鑒定、技術開發與服務多功能要求.
3.2.3 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編寫理實一體化教材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校本教材是專業實踐的具體體現,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環節.通過對電能計量專業崗位進行調研與工作分析,融合行業技術規范和職業資格標準,制定電能計量課程標準,并按設計確定的課程項目和學習任務,以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技術技能為目標,根據學院實訓基地設備狀況,參考現場使用的設備和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技術文件,編寫了《電能計量》校本教材.突出了電力高職教育的專業特色和課程特色,滿足了工學結合中“學中做”的實際要求.
3.2.4 按“行動導向原則”(學習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組織教學活動
工學結合課程采用適合高職學生特點、具有職教特色的教學方式、方法和組織形式,按行動導向教學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即以項目任務為中心,按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個環節進行組織教學,適時引入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思維導圖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充分體現“行動過程完整性”和“手腦并用”兩個方面的特點.
工學結合課程是高職專業特色課程.課程應綜合考慮學生未來工作崗位的目標、任務、過程和環境等因素,重視由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工作手段、工作結果、企業組織和企業工作環境構成教學內容,突出形象思維,注重過程與結果,按“計劃、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個階段實施綜合職業能力培養[5].真正做到專業與產業對接、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最終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1]王強.高職教育課程建設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9,(3):62-64.
[2]趙志群.職業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及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1-8.
[3]趙志群.對工學結合課程的認識[J].職教論壇,2008,(2):1.
[4]戴士弘.論課程項目[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1-10.
[5]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1-6.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CharacteristicCourses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BasedonWork-integratedLearning
TANG Dayo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Changsha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00, China)
Characteristic courses based on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are the core of constructing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of constructing courses based on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reasonable design courses and learning tasks, conscientious 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measurement course are implemented, which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for power supply and technology major and the social service level.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
G423
A
1008-4681(2017)05-0133-04
2017-03-19
“十二五”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特色專業建設研究”(批準號:XJK012CZJ032).
湯大勇(1964— ), 男, 湖南臨湘人,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
(責任編校: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