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清潭實驗小學 李 靜
例談對話教學中話題設置的有效性
——基于小學語文視角
江蘇省常州市清潭實驗小學 李 靜
話題設計是對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話教學的話題設計中應堅持的主要原則是:問題要有意義;問題具有開放性;問題具有情感性。話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引導性話題、統領性話題、探究性話題。在此前提下,對話教學的話題設計應注意一些策略:以難點為話題;以切開為話題;以矛盾點為話題。
話題 對話 原則
開放性話題淡化“答案意識”,旨在向學生提供更廣大的思維空間。《對話教學研究》中引用了觀點,將問題分為低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掌聲》這篇文本從形式看,語言非常樸實。為什么文字如此樸實的文章會有這么震撼人心的力量呢?設計提問:“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學生暢所欲言,在對內心世界的揣摩中,自然就體會到了“默默”“一角”“總是”的表達效果了。因此,開放性的問題才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真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情感性話題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只有關乎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人的心靈需要,人才能迸發出無窮無盡的潛能或力量。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對于“飽經風霜”的理解,教師的做法通過“舉象”觸發了學生的情感:請孩子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飽經風霜的人?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車夫的這張臉?從這張臉的背后,你還看到了什么?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好的話題同樣需要情感性。
好的話題必須有意義,也即必須產生新的理解。都需基于“前理解”,即學生對知識的已有理解。總是攜帶著一大堆熟悉的信仰和期望。前理解構成了理解的視野,一個人能理解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恰恰取決于前理解。
一堂課一場對話,總要有一定的難度。《田園詩情》這篇文章給人的感覺特別恬靜。駿馬奔騰是何其喧鬧,牧民擠奶又是何其嘈雜。為何這一切都如此安靜呢?仿佛駿馬奔騰舞動的只有鬃毛,奶牛與擠奶人心有靈犀一般。我們了解寫作背景后,便能對荷蘭真正的魅力有更深的理解:一戰后,捷克作家雷卡爾恰佩克去荷蘭游歷,而當時他的家鄉正在遭受戰爭的侵擾。“言為心聲,作者在吐露自己怎樣的心聲呢?他渴望什么?”通過這一話題,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對寧靜的向往。從而也能更深入地體會到“寧靜自由幸福”,這才是真正的荷蘭。
以切口為話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與解讀。《木蘭從軍》中要理解木蘭巾幗英雄的偉大,必須還原到當時的時代背景,關注她的性別。從“男”字入手,出示“男”的古文字,會發現“男”是會意字,在田里干力氣活。在古代體力活一般都由男性承擔。他們可以出去打獵捕魚,還可以去打仗。而女性基本都是呆在家里織布做家務。這位女性居然披上戰袍去打仗了,她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呢?切口雖小,但里面的奧秘卻吸引著學生迫不及待去探索,從而打開一條通往理解的大道。
以矛盾點為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尋找文本中的矛盾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金鑰匙。這就需要利用矛盾巧設話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天鵝的故事》中,如何引導學生體會天鵝破冰的奮不顧身呢?在此,可抓住比喻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即把天鵝比作石頭。一般來說,我們總是把平凡的比喻成美好的,可這里竟然將這么美麗的、高貴的天鵝比作沒有生命的、冰冷的石頭,恰當嗎?通過問題,學生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天鵝破冰的意志像石頭一樣硬,盡管很疼,但它像石頭那樣一聲不吭;石頭是無情的,而老天鵝選擇了對自己的生命無情,像飛蛾撲火那樣撲向厚厚的冰。
引導性話題注意力引入文本而提出的鋪墊性話題。它相當于拋錨式教學中的“錨”,搭建支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放飛蜻蜓》中,“如果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請你來填一填:( 捉 )蜻蜓( 談 )蜻蜓( 放 )蜻蜓。是呀,小朋友們本來是捉蜻蜓玩的,后來怎么就心甘情愿地把它放了呢?陶先生怎么有這么大的本領呢?”通過這“一捉一放”這一矛盾,激發了學生研究的興趣。
統領性話題從整體上涵蓋了文章的教學重點、難點,對課堂對話具有統領作用。如:《第一次抱母親》,為了體會母愛的偉大,設計“從哪些字里行間讀出了感動”的主問題。又設計了“母親挑擔的畫面在小時候的我,和現在的我眼里有何不同?”和“如果你是護士,聽到我的這番話會怎么想?”兩個追問題。前一問題抓住了文章的重點部分,即對往事的回憶,后一問題抓住了文本的另一重要人物,即旁觀者護士。感情的表達不僅可借助于當事人,還可通過旁觀者進行深化。因此,通過統領問題和若干追問題,可以層層推進,深入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探究性話題:這類話題主要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深入挖掘,將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性的理解融入文本解讀中。從而引導學生發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如:《三袋麥子》,學生對三位小動物的做法都有各自的理解。“你覺得土地爺爺更喜歡誰的做法?那么其他動物的做法是不是就沒有可取之處?”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看待人物。
話題設置可以說是對話教學中最重要、最關鍵、最智慧的一環。在對話教學中,話題的設置還需老師不斷去深入研究,設置出真正有效的話題,從而使師生“步入正軌,漸入佳境”。 以“話題”為鏈接的教學,強調了師生共同參與,話題因圍繞一個中心而展開,因而可向四面輻射,豐富性顯而易見。有效的話題設計,可以說是對話教學的核心以及成敗之關鍵。
【1】孫建鋒.喚醒生命的對話【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孫建鋒.享受對話教學【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王崧舟.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李吉林.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孫雙金.孫雙金與情智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李如密.課堂教學藝術新論【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7】張增田,靳玉樂.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對話教學【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