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北郊小學 祁 馨
線上閱讀綻風采 活力北郊育新人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閱讀活動新探索
江蘇省常州市北郊小學 祁 馨
常州市北郊小學是城區一所藏在巷子里的學校?!熬葡悴慌孪镒由睢保凇盎ヂ摼W+”時代的教育變革中,北郊以它豐富的線上課程,融合線下推進,綻放出新的活力。
不可否認,傳統紙質閱讀有其獨特的優越性。手指與紙張的觸摸給人以舒適感,油墨的香氣更增添了一份閱讀的雅致。邊讀邊做批注,可以讓思維留痕。若保存的好,經典書籍可以反復咀嚼,常讀常新。
同時,傳統紙質閱讀的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紙質書易損壞,時間久了,紙質會發黃,有蛀蟲,甚至會丟失。其次,傳統紙質閱讀是書本和讀者在封閉時空內的單向交流,無法與更多的讀者即時共享,進行深入對話。再者,傳統閱讀是個人自覺自發行為,閱讀愛好者癡迷其中,而閱讀能力較弱,閱讀習慣未養成者則動力不足,比較被動。
相比傳統紙質閱讀的不足,“互聯網+”背景下的閱讀打破時空的圍欄,隨時隨地可以閱讀;打破書本與讀者的單向交流,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參與到共同話題的討論中來;打破自我慢節奏閱讀,通過及時的點贊、送花、評論等方式,燃起閱讀的激情;打破優質資源落戶少部分受惠人群的尷尬,讓優質的閱讀資源普惠眾人。
小學生是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怎樣讓“互聯網+”助力小學生日常閱讀,筆者所在學校進行了實踐探索。
1.線上閱讀各領風騷
小學生處于閱讀的“蹣跚學步期”,這時,應給予他們閱讀的“拐杖”,激發閱讀的興趣,習得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校依托CCtalk、滬江社團和釘釘三大應用軟件,線上閱讀活動實現閱讀指導、閱讀推進、閱讀總結“三步走”。
(1)閱讀指導
CCtalk是一款直播教學軟件,通過多屏終端,為師生提供實時互動的教學體驗。
“愛閱讀課程”邀請常州兒童“全息”閱讀倡導人姚澄在線上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比如針對《淘氣包埃米爾》這本書,姚老師在每節課找到切入點,交給孩子閱讀的方法。通過導讀,認識好一個“淘氣包”,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通過觀察書中的插圖,用一幅畫講述一個故事;通過整理思維導圖,用一張圖讀懂一本書;通過劇本改編,在對人物形象有了充分認識之后融入自己的想象從而進行二度創作。
“周六故事會”是每周六晚上由校語文骨干老師或骨干家長組織面向全校開設的網絡直播課。以“父與子”主題閱讀為例,兼顧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和不同文本的思想主題,低年級選擇繪本《我和爸爸》《團圓》,中年級選擇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中高年級選擇短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和曹文軒中篇小說《金色的茅草》,在同一主題引領下,以群文閱讀的方式擴展閱讀的廣度,挖掘思維的深度。
無論是“愛閱讀課程”,還是“周六故事會”,都突破了傳統學校體系中教師的資格和身份。社會中蘊含著大量具有教育價值的資源,教師并不是唯一能夠為學生提供教育的師資力量?;ヂ摼W把優質的教育資源最大化共享給所有的學生,提升教育效果,實現教育均衡。
(2)閱讀推進
滬江,是專業的互聯網學習平臺,旗下的“滬江社團”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學習平臺。
學生在“滬江社團”上建“讀書毅力大樓”,對每日閱讀進行“打卡”式登記,記錄閱讀的時間、內容和感悟。閱讀從無序、隨意的狀態變得“可視化”,前期制定的閱讀計劃得到了有效落實。同時,眼觀其他同學的“讀書毅力大樓”,去粗取精,取長補短,優化自身閱讀方式,在讀書毅力比賽中最大程度調動主動閱讀的主觀能動性,使閱讀活動更為積極主動、更持久性。
以班級為單位創辦“月刊”,使讀寫緊密相連,把佳作刊登在“月刊”中,實現優秀作文的共享。“互聯網+”的背景下讀寫的結合,讓學生從模仿入手,培養寫作的興趣;提供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找米下鍋”;師生、生生交流,優化作文批改環節。
傳統的閱讀交流,或局限于書本與讀者靜默式的封閉空間,或是思維能力突出學生的個人秀?!盎ヂ摼W+”背景下的閱讀交流式推進,既可以進行個性化學習,又可以實現協作交互性學習,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新型學習。
(3)閱讀總結
“釘釘”是一款團隊網絡溝通平臺,這一應用軟件不僅有即時信息交流功能,還能“私人訂制”其它功能。例如,只要截圖上傳至“釘釘”“學分登記”這一欄,線上所有閱讀活動的推進過程中的獎勵全部變成學分,納入學期總學分中。依據后臺統計的學分,評選出“北郊閱讀人物”,以此創新閱讀評價機制。通過節點性讀書活動,放大閱讀過程,鞏固閱讀方法,夯實閱讀基礎,激發閱讀的持久興趣,彰顯閱讀魅力。
2.線上線下融通并進
“互聯網+”的助力,并不意味著對傳統閱讀方式的徹底摒棄。傳統書籍的閱讀仍是人們發展理性思維,促進情感交流,追求心靈升華的永恒方式。線上的閱讀要“接地氣”,要與線下閱讀活動進行融通,這樣兩者才會煥發新的生命活力。
每周五是學校線下“兒童閱讀日”,每個班級結合著線上閱讀活動,會有整本書的閱讀推進。在線下推進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更新閱讀理念。語文教研組進行常態化的“整本書”研究性學習。厘清閱讀課型,明確不同課型的教學目標和實施路徑,更新閱讀的方式,與線上閱讀進行有機融合,使閱讀教學走向深入。線上“學”與線下“用”相結合,用線上的方法重建線下閱讀,反之,以線下閱讀鞏固和促進線上閱讀,使閱讀之路走得更為堅實。
我們在“破與立”中尋找閱讀的落腳點,在“行與思”中尋找閱讀的最佳路徑,實現“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閱讀的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