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鞍山市第三中學 薛 媛
淺析30年代語文閱讀教學影響
遼寧省鞍山市第三中學 薛 媛
語文教育發展史已有近百年的時間,自五四運動為分界點開啟了現代語文教學的新時代。白話文閱讀走入課堂,與傳統文言文教學形成截然不同的教學觀念。本文強調30年代閱讀教學的意義,用史料分析的方法,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先輩們的思想結晶既為我們探究閱讀教學奠定基礎,也能從本學科歷史研究中得到經驗教訓,指導現階段的閱讀教學。
白話文進課堂 科學化 民主化 教學方法
20世紀30年代學科的成熟與發展,與建立嚴謹的學科體系緊密相關,也離不開時代背景的影響。語文學科獨立設科,標志著國語學習脫離了以往腐朽陳舊的文言文教學,逐步邁入新高度。白話文閱讀走入課堂,不僅改變了教學內容的編排,相應的閱讀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變。語文學科的成熟,不僅有相對獨立及穩定的目的、原則、要求,還需要對附于自身的教育方法、原則等進行揚棄,對外來教育思想有一個吸收與消化的過程。而30年代的閱讀教育正是一個不斷追求自身完善,不斷深化的過程。
閱讀是人類認識社會了解自然最基本、最重要的認知方式,通過閱讀,人們可快速獲取信息以提高適應外界變化的能力;通過閱讀,個體可全面提高自身素養以完善自我,開拓眼界。傳統的語文教育固然有許多經典值得我們傳承與學習,但正如鄭振鐸先生所言:“以嚴格的文字的和音韻的技術上的修養來消磨‘天下豪杰的不羈的雄心和反抗的意志;以莫測高深的道家的哲學和人生觀來統轄茫無所知的兒童”,語文教育是“注入式的教育、順民或忠臣孝子的教育”這樣的弊端使人們意識到語文學科的學習與學科本身特點分不開,只有貼合實際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30年代的閱讀教學承前啟后,開啟中國語文向“言文一致”“國語一致”方向變遷的重要階段,對語文教育更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四新文化運動作為新舊民主革命的交接點,對教學觀念的革新與改變開辟了全新的教學時代,造成國語國文并存的新風貌。在語文教育的改革中,白話文教學以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進入課堂。五四新文化的影響點燃白話文教學改革的熱情,在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影響下,白話文運動的大力提倡為語文教學的改革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蔡元培、胡適等學者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為國文教授的革新拉開了序幕。1923年,由葉圣陶先生起草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首次規定“讀書”一科由“精讀”“略讀”兩部分組成,改變了1903年學制中的讀經講經、中國文學的分類,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為發展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邁出堅定的第一步。
1.學以致用——貼合實際教學,開展救亡圖存新道路
梁啟超曾在《變法通議》中批判了我國傳統教育方法,“中國則不然,未嘗識字,而即授之以經。未嘗辨訓未嘗造句,而即強之為文。”這樣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而語文學科的發展應遵循學科發展規律,為了達到新的要求,一定要在學科內容上發生轉變。30年代的學者多從西方留學歸來,他們崇尚教學原理,探求教學規律,積極運用教學理論改革語文教育。道爾頓制、杜威、赫爾巴特的教學理念在中國得到廣泛應用。西方教學理論的推行,不僅鼓勵學生培養自由研究精神,更使學生增加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閱讀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體現了實用性的要求,對學科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連接,與其他學科內容相輔相成,融會貫通,加深理解。
2.選材豐富——從課內走向課外
針對以白話文為教學重點的閱讀教學傾向,打開了語文教育的新局面。精讀略讀的教材不僅包括同時期的文學作品,還包括影響較深的外國文學作品。選文側重實用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題材內容逐步擴大,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各個方面,二是體裁的改變。雖然這一變動所占比例不多,但仍具有非同凡響的影響力。
閱讀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注重實用性的具體體現。為了適應我國近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符合閱讀教學自身發展邏輯,無論是閱讀教材內容的選擇還是目標的要求都要有詳細的規劃與衡量。培養學生的兩種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科在現代社會的必要任務,就教學來看,一方面固然要以學生身心為視角,尋找教學的出發點,不僅要在內容的選擇上適合學生學習,也要創設情境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讀物的難易程度、性質、份量、閱讀的方法、順序也是必須要研究的基礎,這為語文課程內容選擇,語文教材編制(如單元編排)都提供了一個教學論視角,如何平衡文白之間的差異、如何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與現代教學實際相結合,都給我們接下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語文教師承擔的責任任重道遠,不僅要有責任心,還要有豐富的學識。“一屬于本科的學識,一屬于本科以外的學識。擔任國文的人,對于國文范圍以內的學問,固然要充分的儲備,就是對于國文范圍以外的學問,也不能不多方涉獵。”這就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首要的義務與責任。
【1】鄭振鐸.中國兒童讀物的分析【M】.文學,1936(7)
【2】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
【3】孫俍工著,顧黃初,李杏保編.文藝在中等教育中的位置與道爾頓制【C】.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4】何仲英著,顧黃初,李杏保編.國語文底教材與小說【C】.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5】王森然著,顧黃初,李杏保編.國文教師的責任【C】選自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