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云亭中學
在生活中學寫作文
——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寫作教學中的滲透
江蘇省江陰市云亭中學湯 蓓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中我們只有聯系生活,貼近生活,立足生活,才能找到寫作教學的源泉,才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寫作,熱愛寫作快樂寫作。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寫作教學
陶行知《談生活教育》中說:“是那樣的,生活就是那樣的教育。”現實生活就是語文寫作教學的豐富源泉,而縱觀當今作文教學,老師盲目地教,學生隨意地寫,導致學生作文脫離生活,內容單一,情感虛假,久而久之使作文教學走上惡性循環,最后變成大家都無為,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審美能力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其的世界觀、人生觀。
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帶領學生在生活中快樂寫作,使他們熱愛寫作,從生活中學習寫作?下面我想用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陶行知說:“生活和教育是一個現象的兩個名稱。”主張教育要和社會生活相聯系,反對教育脫離社會生活實際,而作文更是要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生活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材料庫,學生只有親身體驗到其中的趣味,才會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學生的感情一觸即發,作文效果會大有提高,如我在布置《春天的詩意》這篇作文時,就注意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那天作文課,零星地下著鵝毛細雨,我對學生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去校園走走吧,我們看看春天的校園在綿綿的春雨中有什么特點,這可是今年的第一場春雨啊!他們欣喜的走出教室,還有的學生在小聲說話。看那神情,他們多么喜歡啊!于是我說:“綿綿的細雨在滋潤著世間萬物,同樣也在滋潤著我們。我們現在就出去看看,但是要看清楚和想清楚:景物在春雨中有什么特點?和春光明媚時,有什么不同?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觀察所描寫的景物?這些景物讓你想起了誰?等會兒請同學們說說寫寫。”學生們歡呼雀躍,奔向校園,有的欣賞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雨中的曼妙,有的用手摩挲著雨中樹干,有的甚至在追逐著幾只麻雀,校園里一片歡聲笑語。隨后學生們口述自己觀察所得,然后寫下來。這次習作充滿詩意,寫得特別成功。有的學生寫道:“凝望著那些花兒,零零碎碎,細細搖搖,我已經想迫不及待的擁抱校園,那麻雀在枝頭矗立,仿佛在向春天招手……”我想這樣優美的語言只有經歷過,體驗過,情感才會真正融入學生的心里,才會流露在字里行間中。我想葉老所說的:寫作之前,必須使孩子們去親眼目睹、去親自體察才行,說的就是這樣吧。
生活是文章的重要源泉,而好的真實有感的教學情境也能啟發學生寫作靈感,在課堂教師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啟發,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更能體現其人文性,一篇篇文章就是寫作的源泉,如在教《皇帝的新裝》時,我讓學生們如同表演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深刻體會人物角色的感情,通過朗讀,對話,表演,增強了他們對人物的認識,課后我布置了這樣的習作,把這篇童話改編成劇本,然后在表演,這樣學生們寫得不亦樂乎。
生活是: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境中生生不已。所以,生活是豐富學生尋找素材的重要途徑,學生所寫的就是自己所積累的葉老說:自己摸索比別人給予好,說得是素材還是要靠自己平時積累。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我們除了讓學生寫日記,摘抄好詞句外作為平時的素材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在初一下半學期開始,當學生們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對身邊的一些人和事也有了自己的判斷后,我決定讓學生每天回家記新聞,并簡單地對新聞進行評價,每天上語文課之前,和其他同學交流,并且提醒他們關注正能量的新聞,也許,開始學生們只是著重于記新聞,久而久之,評已經成了他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有的學生更著重于寫下自己的感想,一段時間后,我把記新聞改成評新聞,每天聽著他們對新聞的理性評價,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寫作素材的積累,寫作能力的提高,更是他們良好世界觀形成的足跡。如有次日本海嘯,有位學生這樣寫道:“據日本宮城縣發生海嘯,據警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縣已確認的8015名地震遇難者中有7676人因海嘯而溺死,比例高達95.8%。”學生評價:雖然我很討厭日本某些領導人,但是災難面前人人平等,無關更無關國界,日本人民是無辜的,想到日本的人民現在的處境,我們是多么幸福,至少不用受地震之苦,如果可以我愿意獻出我的一份力量去幫助日本人民渡過難關。多么真切的語言啊,多么真誠的感情啊,當時不光感染了全班同學,也深深感動了我。我想在這里已經不僅僅是素材的積累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也得到了良好的牽引。
素材需要積累,積累來自生活,正如陶行知所說的“生活教育”是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成為教育的內容。也就是說生活教育是以人類生活的內容為內容的教育,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緊密聯系。
葉圣陶先生說:“意思情感和表達方式都是從一個人的整個生活中而來。”即有感而發,我想要激發孩子的情感必須讓孩子們去親自去看,體會,才會獲得,而“生活”的“活”便是動起來的意思,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我們要為學生開創一片自由的生活,讓他們有自己主宰的時間,有屬于自己的空間。例如空閑日,多鼓勵學生走出家門,邀上三五好友,帶上眼睛,去大自然放飛心靈,感悟世間的美好,帶上相機,把片刻的美好化為永恒,這些都是在學校無法給予的。在初一期末結束之際我就布置了這樣一份作業,讓學生們帶上相機拍下他們在旅途中的美好,并為之取個名字,如果可以,讓自己的父母為自己所拍的畫面寫點感悟,當然能自己寫也可以,開學之際,收到同學們一幅幅精美的旅途畫面和一段段段優美的文字,看著學生興致勃勃的交流,孩子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是那么真切,所謂情感是寫作的靈魂,有這么快樂的靈魂,又何愁寫不出好的文章來呢,我想這是在課堂上所無法給予的。立足大自然,放飛心靈,升華情感。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中我們只有聯系生活,貼近生活,立足生活,才能找到寫作教學的源泉,才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寫作,熱愛寫作快樂寫作。這樣的教學才是葉圣陶生活教育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徐瑩暉,王文嶺編.陶行知論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