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匯文實驗學校小學部
柳岸花明又一村
——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
山東省濟南市匯文實驗學校小學部賈春玲
作文不僅使個別執教者在教學中感到棘手,而且使部分學生在寫作時也產生了一種畏懼、厭學心理,這便在教與學之間形成了一道無形的障礙,從而嚴重影響著作文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作文教學中教與學的矛盾,我進行了作文教學改革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介紹一下我從興趣入手,培養學生習作的幾點見解和做法。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寫文章都離不開生活這片沃土。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炊。”沒有實際體驗,只憑空想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尤其是小學生學習習作,更是與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直接聯系。因此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活動,讓他們走進大自然,觀察一些自然現象,讓學生親眼目睹和親自體驗一些生活,這樣就擴大了他們的視野,他們寫起這類的文章來就會寫得真實、生動。
例如,在寫《春天的一處景物》時,我帶領學生去了學校附近的藥山。上山前,我進行了有目的的指導,讓同學們細心的觀察春天的藥山有什么變化,然后讓他們自由活動。一時之間,同學們像歡快的小鳥撒滿了藥山——融進了大自然……大約一個小時后,我們在指定地點集合,同學們興致可高了,都爭先恐后地要說說自己的見聞、感受。我故意找課堂上不愛發言的學生,讓他談談他的見聞、感受。他一口氣說了下面一段話:“春天到了,小草悄悄從石縫里鉆出腦袋,藥山青了,山上的果樹花開得正旺,有紅的桃花、白的梨花……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小燕子‘嘰嘰’叫著,在空中飛舞;春天的藥山真美呀!”他的這番話真出乎我的意料,我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同學們也熱烈鼓起掌來,要求發言的呼聲更高了……回到教室,我讓同學們寫作文,果不出我所料,同學們寫得內容豐富極了,語句也生動有趣。我想,這就是來自大自然多觀察的收獲吧!
學生習作最大的困難是無話可寫,一到作文課就不知寫什么。針對這一現象,我做了一點嘗試:即捕捉生活中的趣點,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先說后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寫《我的同桌》,我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誰能說說你同桌的長相?同學們聽后“唰”地一下舉起手來,有的甚至站起來要求先發言。接著我找學生說,若有不當之處,其他同學及時給予糾正。其中一個同學是這樣描繪他的同桌的:我的同桌叫小紅,她長著一張大白臉,鼻子又高又直,眼睛又大又亮,就是嘴有點小,可嘴角向上翹著,總像在笑。看上去很逗人喜愛……就這樣,同學們分別把自己的同桌像畫像一樣給描繪出來了。說完外貌,我又提出了下面幾個問題:你認為你同桌最大的優點是什么?不足之處又有哪些呢?同學們思考片刻,又都勇躍舉手發言……這幾個問題,同學們說得更出色了。特別是說到優點,他們觸動了感情,有的同學激動得臉都紅了。接著我抓住時機指導習作,我出示了習作的題目——《我的同桌》,讓學生把剛才說的寫下來,同學們真是一氣呵成……
模擬生活也就是靈活地創設情境。我在習作教學中常常有意識地創設情境,使生活再現,讓學生進入角色,積極參與活動。“演”后習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為了讓學生寫好《喜歡的家務活》,我有意地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到講臺表演一下他們喜歡做的家務活。稍做準備,一個個小“演員”就出場了,其中有幾個同學表演了去菜市場買菜的情景。他們演得可投入了!“賣菜的”一邊走一邊吆喝:“白菜,三毛一斤……黃瓜,自家種的,一元五斤……”“買菜的”討價還價……剎那間,教室里真仿佛成了菜市場……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還興味盎然。
通過模擬生活,創設情境,有意讓學生演練,然后習作,使學生人人參與活動,既充分發揮了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的積極性,又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習作素材。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把一些有趣的活動引入課堂,在活動中借機指導,活動后讓學生習作,也是一個訓練習作的好方法。
比如寫《有趣的活動》,我首先了解學生們喜歡哪些活動,選擇能在教室里進行的活動安排他們在教室里活動。同學們別提多高興了,有的猜謎、有的下棋、還有的打撲克……我有意讓幾個撲克迷到講桌上活動。同學們個個都投入到自己的活動中,特別是那幾個撲克迷。活動中,我有意提示大家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景,看同學們都是什么樣的表現。活動結束后,我問同學們:“剛才你們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樣?若讓你們寫剛才的活動,能寫出來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能!”接著我出示了習作題目——《有趣的活動》,讓他們動筆寫作……他們同樣寫出了內容具體、生動形象的文章。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以學生“興趣”為主,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只有為他們提供一片廣闊的天地,才能讓他們在寫作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