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關注學情,讓語文教學更靈動
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季佳佳
新課程、新理念呼喚語文課堂應理性回歸,將課堂真正交還給學生,這無疑會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有促進作用。關注課堂的生長,當教師走進語文課堂時,既能有充分的預設,更要關注課堂的生成。有學者認為在生成性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應是一個引領者、點撥者、指導者,教師唯有將自己的睿智融入到富有啟迪性創新性語文課堂上,并由此促進學生的學。新課程、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呼喚教師在課堂上能用心收集、準確捕捉與篩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反饋出來的有利于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鮮活靈動的教學資源,努力關注學情,從而讓師生在語文課堂的有效互動中真實地、精彩地動態生成,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靈動境界。
“課堂”是由教師與學生二者巧妙融合而成的一個“教”與“學”的共同體,一個鮮活靈動的生命場域。《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教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引領者、點撥者、指導者,同時又是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需要強調的是世界上許多事情的順利完成都可以由他人替代,但唯獨學生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替代。
比如,教學蘇教版教材《九色鹿》時,課堂上,學生初讀文本主人公調達的有關話語時,初步感受、體驗到的是調達的真誠,“愿意做奴仆”“終于受驅使”,學生初讀教材(文本)后就產生這樣的認識并不鮮見。但是,作為引領者、點撥者、指導者的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教材(文本)的時候,就應及時、準確、有效地引導學生去關注主人公調達看到皇榜后的奇特表現。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深入解讀教材(文本),引領學生深入思考:“同樣一個人,怎么這么快就會變化了呢?”學生深入分析、深入思考后一定會對主人公調達當初表達內心的意愿的真實性產生懷疑。此時,教師鼓勵學生再度去回讀教材(文本)中關于主人公調達的有關話語,學生經過自主研讀教材(文本)中有關主人公調達的有關話語后一定會驚奇地發現主人公調達的話語中隱含著虛偽的成分。“奴仆”與“驅使”調達真正能夠做到嗎?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作進一步的推理、想象,按照主人公調達自己的思維邏輯,如果是他自己救了他人,他能夠“像九色鹿一樣不圖回報嗎?”此時,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形象便暴露無遺,于是,教師再一次引領學生自主或與同伴合作研讀調達的有關話語,那原本真誠的語氣就變得更加豐滿,而非是單純的真誠了。
語文課堂既要重視預設,更要關注生成。語文課堂追求的是一種變化,追求的是合理生成,追求的是在變化中求發展。有人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并非在于教師能夠預見到課堂教學的有關細節,而在于教師能夠根據語文課堂上出現的具體情況,不留痕跡地恰如其分地作出合理的變動。
比如,教學蘇教版教材《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時,教師追問學生:“你認為巴金爺爺的生命已經開花結果了嗎?”面對教師這樣的追求,學生間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于是執教老師立即順勢而導,順乎學情,促進課堂的生成,讓學生分成“正方”與“反方”進行探究辯論,引發學生進行唇槍舌戰,展開爭論。正方學生持這樣的觀點:“巴金爺爺的生命已經開花結果了。”理由是:“巴金爺爺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著作,他將他的愛、時間、精力等都傾注到了他的文字中了。”反方學生持這樣的觀點:“巴金爺爺說過‘我和別人一樣,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之花’,如果巴金爺爺認為自己的生命已經開花結果,顯然,他是不會這么說的!”此時,執教老師并未表現出一絲一毫的不耐煩,而是耐心細致地、循循善誘地鼓勵正反雙方的學生進一步地去解讀教材(文本),鼓勵學生細致地從教材(文本)中尋找理由,讓學生進一步研讀教材(文本)后,正、反雙方達成一致的觀點“巴金爺爺的生命已經開花結果,他的花,他的果都在他的作品中了”。此時,執教老師再次追問:“那巴金爺爺為什么這么說呢?”學生們終于茅塞頓開:原來那是巴金爺爺虛懷若谷的表現啊!
語文學習歸根結義是一種方法的學習,學生不能自主探究到方法,無論如何也就談不上學習。2011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倡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多種思維方法,以不斷地發展,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如果教師能夠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去認識,就應特別重視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能力的培養。如果語文課堂上真正能夠實現這一轉變,語文課堂上語文教材(文本)真正成了葉圣陶老先生所說的“當成個例子”。而學生“學法”的掌握,是要通過教師的“教法”來轉化生成的。將語文教學的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的需求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的法子應當符合學的法子。常言說:“教學要得法”,大抵就是說“教法”中應融入“學法”。教師以“教法”啟發、引領學生的“學法”,其根本落腳點應在于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向學生教授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鼓勵教師將“課堂”變為“學堂”,考慮“教路”更應考慮“學路”,“教法”應轉化為“學法”。關注學情,語文教學才更能融入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才更能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才更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