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電教媒體 挖掘審美功能
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坎北小學 李 亭
《綱要》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目的地、靈活運用電教媒體,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將教學內容所涉及的事物、情景、過程、形象地再現于教學中,它能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和活動,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好奇心強,對具體形象、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多媒體教學技術以其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直觀的形象再現了客觀事物,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吸引長期的注意力,令他們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于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教學生認識《春天》,由于生活環境的局限,有許多春天的景色幼兒看不到,不能親身體驗春天的美麗,利用雙休日我來到鄉下,攝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一行行的桃花,還有樹上的小鳥,路邊的小草和蒲公英,飛舞的蝴蝶、蜜蜂、河里游動的小蝌蚪等,上課時我把攝下來的春天的景物通過電視放給學生看,再配上適當的解說,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看得特別認真,聽得特點仔細,這樣學生對春天的認識更準備、細致和完整,大家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看到的說給大家聽,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
探索是人生重要的品格,從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來看,也需要教育從知識為本轉型為以人為本。因此,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孩子們學習數學的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極大延伸幼兒的感官,擴寬其空間領域、豐富其感性材料,從而激發他們積極探索和主動求知的欲望。如在認識時鐘的活動中,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單調枯燥,難以掌握。于是我設計了生動有趣、蘊涵豐富、色彩明快的課件《有趣的鐘》,里面分成幾大板塊:首先是收集了世界各國各種精美的時鐘圖片,還介紹了古代人們各種記時的方法及工具,再錄制了孩子們不同時間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轉動并報時的時鐘,設計了相關的連接和“說說做做”“時間老人”“我的一天”“神秘島”等游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自然生成了學生的研究問題,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空間,成功地將學生引向了對問題的探索,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發現者。
學生的思維水平低,其思維具有固定性、表面性、自我中心等特性,又困于知識經驗的不足,面對復雜問題的解決,常陷入思路單一、固定的困境之中。運用直觀性、啟發性、實踐性、趣味性強的課件來充實教學,是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的妙方。如:在比較大小、長短、粗細的活動中,我用動畫放慢了動態進行演示,將畫面由近及遠,再由遠到近地縮放,孩子的思維一下活了起來: “老師我知道了遠處的東西看起來小,但在近處看要大”“月亮和太陽是一樣大嗎?”“我看見我走,星星也跟著走呢”“我在哈哈鏡里比爸爸高” 燃起了孩子表達的欲望之火。他們思維活躍,聯想奇特,發言踴躍,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發現。學會了主動觀察,樂于思考和積極交流。如在學習《丑小鴨》故事中,整個演示過程具有動畫效果,生動形象地創造了形、聲、色等信息,強化了學生感官的作用,使學生能形象直觀一理解,有利于幼兒記憶。故事中丑小鴨活潑可愛的樣子和它們的生活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強烈的視覺信息;三只丑小鴨各種活動的動作和姿勢變化的細節及色彩鮮明的畫面襯托著丑小鴨,為學生提供了動態、色彩信息;歌聲、樂聲和丑小鴨的叫聲渾然一體及富有強烈節奏感的音樂伴隨三只丑小鴨的有節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聽覺信息的同時提供了節奏信息。上完課后,全班五十名學生有四十六人能完整講述,能部分講述的有四人;全班都能跟音樂邊說歌詞邊跳舞,都能形象描述出小鴨的生活環境。這說明精心組織的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幼兒一次訓練,整體受益如大班故事《狐貍和兔子》,故事長有1200字,情節曲折,學生對故事無新鮮感時,注意力開始轉移。老師依據故事內容,精心設計,利用錄像或將投影的靜片與動片配套組合,層層銜接,巧妙過渡,可形態逼真,聲情并茂地突出狐貍的狡猾、專橫,而不畏正義的本性。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看到狐貍被勇敢的帶鐮刀的公雞嚇得發抖,最后被公雞砍死而感到由衷地高興,并積極大膽地描述故事情節,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既發展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滲透了思想教育
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和游戲,其效果和作用是傳統教學所不可比擬的。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抓住學生“好勝”的特點,創設“成功”的情境,通過帶娛樂性的操作活動,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使樂學落到實處。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會更加強烈而持久,創新能力就會不斷增強和提高。如故事《小蝌蚪的媽媽》,主要是通過故事鞏固認識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利用實物實地觀察,受時間等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而借助電教手段的再現性功能,學生再次仔細觀察青蛙,了解其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學生接受得較快,達到了突破重、難點的目的。發散思維的訓練,有利于幫助幼兒更深層次地理解故事內容,體現情境。如在教學《小羊和狼》時,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狼和小羊爭論的情景。教師此時出示自制的四種教學輔助軟件,展示四種情景,讓學生自由地展開討論、聯想,學生借助教師的提示,竟能想象出十多種結局,這樣就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了思維的多元化。
總之,多媒體技術由于其獨特的魅力和內在感染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而豐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了教學的效率。總之,運用電教手段對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