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實踐路徑探索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湯泉小學 張朝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諸多教學問題,需要加以解決,其問題主要有教學模式僵化、教學內容支離破碎等,在探索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提出并實行主題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運用主體教學,不僅可以將零散的教學活動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而且在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上還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學習方式,最大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小學 語文 主體教學 研究
小學語文主體教學是圍繞相關的主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開展的教與學活動。在主題教學課堂上,教師對文章中的字、詞、句不進行單向教學,而是通過師生討論、生生討論等平等的討論方式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突破重點和難點。
對教材手段進行改革并不是盲目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也不是只停留在創新教學手段的形式上,而是在尊重生命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延伸和整合,從而使教學擺脫受教材的束縛,讓學生以課堂主人的身體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學習字母時,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字母,然后借助任務驅動教學完成對字母的學習,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很認真的跟著教師學習起來。當學生對字母有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播放動物園內的場景,在大屏幕上,大象正在用鼻子卷著木頭,小白兔正在吃胡蘿卜……教師帶領學生“游玩”動物園的同時,一邊與學生一起找學習的字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自然而然也就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了。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教師以主題串通零散的字母,使課堂和教學融為一體,實現了用主題教學對有限教材的拓展,充分挖掘了生命的潛能。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主題教學中,主題的選擇極為重要。從呈現方式講,主題應當是含有生命價值的詞匯,是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教材為核心,是學生在學習教材過程中在提煉出來的核心詞匯,這個詞匯是為了關注生命和生命內涵而存在的。例如在《三個小伙伴》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朋友”作為主題,以教材為主,課外拓展為輔,在學生的生命中貫徹“朋友”的真諦,將提問學生“小伙伴的意義”“小伙伴之間遇到困難應該怎么做”作為主題教學的切入點,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認真的對文章進行閱讀,并分別找出在栽樹過程中,文章中小伙伴遇到困難時想到的解決方法。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大樹和小鳥》的文章,讓學生明白好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這樣以“朋友”為核心的主題教學,不僅賦予了課堂教學生命,而且在學生心中也建立了朋友的概念。
主題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的區別并不是僅在于教學形式的不同,而是主要在于立意的角度。主題教學從立意上更著眼于生命價值的取向。以著名小學教師竇佳梅的主題教學實踐來講,無論是《三打白骨精》的主題“向善”,還是《丑小鴨》的主題“高貴”,每一個主題背后都凝聚著一段故事,含有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因此,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課堂實施主題教學,就必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立意,多從生命價值出發。例如,在《珍珠鳥》課堂教學中,教師以“信賴”作為本篇文章的主題,圍繞主題設計鳥怕人、鳥依人以及鳥離人三個教學模塊,由文章中小鳥的膽小、身小為切入點,品味人與小鳥之間的相互信賴。其次站在小鳥父母的角度考慮小鳥的安危,從而探討人與大鳥之間的信賴。最后設身處地做決定。這三個學習板塊自然融合又具有張力,既將文章、人、以及鳥三者進行了整合,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精神層面。總而言之,主體教學就是通過給教材松綁,為生命奠基而開展的課堂教學。
1.主體整合單元教學
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理應是完整的,主體整合單元教學反對將語文教材分割成無聯系的零散部分,認為這樣既不容易掌握,同時也不符合學生的心理,更不利于培養和完善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的提升,而是以主題整合的思維方式來改變傳統教學單篇學習的僵化教學方式。在單元教學中,學生應瀏覽整個單元的文章,整體感悟單元文章的主題,以精讀一篇文章帶動多篇文章的略讀,在比較閱讀中體驗主題;補充與主題相關的讀物,從而豐富對主題的理解;圍繞主題進行詩詞歌賦的大量積累、跨學科學習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感悟并踐行主題。簡而言之,單元教學主題整合可以讓學生將各領域下的學習都統合到主題下,不僅有效避免教學形式和內容的頻繁更換,而且也使原來單篇學習得到了整合,建立篇與篇之間的知識聯系,既避免了知識的碎化,同時又以多元形式建構了文章的主題。
2.實施預學、共學、延學的課堂操作
將課堂教學分為預學、共學及延學三個環節,并具體落實到單元每一節課堂教學中。預學是指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對知識的整理、發現問題,帶著準備以及對主題的預想參與課堂教學;共學比較注重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將問題整理成題串,然后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生成主題,并結合學生預期的主題作為文章內容的支撐,從而體驗、表達以及完善主題。最后教師的回應是對學生的體驗和表達進行引領、完善和延伸,促使學生深入理解主題,并對主題教學產生新期待;延學是指學生帶著更深層析的問題進行主題探究,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學習素材和思考路徑。
總而言之,預學、共學、延學三個環節既發展了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的發展思維和涵養精神,同時又實現了創生意義的語文學習。
【1】唐曉玲.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神州旬刊,2015(12)
【2】胡蘭.主題教學——基礎教育核心價值觀踐行之路【J】.小學語文教學,2015(24)
【3】李建雄,李士秋.構建讀寫互動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主題閱讀,隨筆習作”校本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