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
河南省駐馬店泌陽縣官莊鎮中心學校 李學義
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能夠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現代的教學特征結合起來,從而使得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主動,更富有創新精神,更善于團結協作,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初中語文 綜合性學習 教學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了綜合性學習活動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作為初中的語文老師該怎樣正確對待綜合性學習這塊內容呢?
《新課標》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把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因此,我們每一個中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適合,首先應該了解新課程教學的要求和標準,從而能夠找準準確的教學方向,從而更好的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按照新課程正確的指導思想,把每次教學的過程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找到樂趣。例如:在進行“尋覓春天的蹤跡”這個課程教學的適合,我們完全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融入到大自然,從而使得學生可以走課本走向生活,一遍能夠更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把自然和課程很好的結合起來,進行一些作文的寫作,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不僅僅可以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綜合性的教學,并不是吧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到一定的程度,而應該把學習的知識和實踐活動更好的結合起來,新課程的教學對實踐性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適合,不僅僅要能夠很好的體驗教學的過程,還要關注血絲的學習過程。
專家提醒我們:“過程就是目標。”“綜合性學習過程就是聽說讀寫的整體發展過程。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使得學生富有更加強烈的個性是教學的最好結果,每次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一個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對教學的過程要有著一個綜合性的把握。一般情況下,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應該提前一周左右的時間來布置教學任務,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有著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課前準備工作。具體的安排可以按照以下幾點來進行安排:1.小組討論,每4-6人為一組,組內的人員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收集資料,有的負責分析資料等等;2.組內交流,當資料收集完成、分析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3.材料的補充和整理;4.課前交流,小組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意見;5.寫作;6.對優秀的材料和小組進行評選,以便更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從而讓學生可以很好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使得學生之間可以更好的團結寫作,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課程,當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積極的投入到教學的過程中,這也就為更好的提高綜合性的教學效率提供了保障。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適合,應該對學生收集材料的途徑進行幫助,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互聯網、圖書收集材料的方法。
在進行初中教材教學的時候,綜合性的學習主要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的:寫字、寫作、交流、綜合性學習。寫作和交流是貫穿每個教學單元的,而寫字和綜合性學習,則安排的相對比較少。在每個教學的過程中,都要能夠很好的把寫字、寫作、交流、綜合性學習很好的結合起來。例如,在教學的時候,我們進行一場:“旅游交流”。首先,就需要學生能夠寫一篇旅游日記,在使得學生能夠和別人交流來調查旅游資源的一些情況,學生在景點中,需要扮演不通的角色,有的扮演導游、有的扮演游客。導游在進行寫作的適合,需要更好的去了解這些景點的一些趣聞、傳說、人文、特點等等,并且通過一系列的探討,更好的吧這些東西融入到日記中。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更好的結合教材中的一些材料以及自己網絡上收集的一些材料來寫作,游客則需要更好的去感受景點的魅力,結合導游所說的一些景點介紹,來寫出一篇屬于自己的游記。
由于教材具有狹隘性,其所覆蓋的面不是很廣,所以,其所展現的主題具有一定的單調性,有的時候,相類似的課本的主題是一樣的,這就需要把類似的課題結合在一起來講解。這樣,就能夠更好的節約課時,使得教學的課時更加的充裕,
在進行課題教學之前,教師需要能夠把教材中所要表達的主題相類似的課文結合起來,從而使得學生能在學習的時候,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集中的教育方式,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加深刻。在進行教材主題分類的適合,應該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有著一個更好的接受時間,不能把太難的主題放到前面,從而使得學生一下子接受不過來的情況發生。
在進行課本主題分類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組,各組之間分工明確,各組組長起到一個帶頭作用,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到主題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各個小組之間的合作,使得一個完整的課題可以很好的表述出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僅使得學生更好的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還能夠使得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學生通過努力得到的教學成果,印象也更加深刻,達到了自主、自由、合作、團結的教學效果。
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哪些得失呢,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活動完成后,做一個總結。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比較重視學生在知識方面的收獲,而對于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收獲卻忽視了。在總結的適合,教師應該走多個方面來進行總結,總結的適合,要能夠充分的肯定其在活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對于那些不足的地方,應該委婉的提出來,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在下次的實踐活動有所改正。這樣,不僅僅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還能夠在活動后有著更多的收益,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的得到提升。
總之,作為一線語文教師,要在實踐中進行摸索和總結,不斷豐富和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使學生在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中得到鍛煉,得到提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
注:本文系駐馬店市泌陽縣2016年度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編號:BYKT16001)研究成果。主持人:李學義。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林暉.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技能訓練【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3】豐玉萍.淺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J】.華夏教師,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