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作文教學新模式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頤和佳苑小學 傅曉莉
學生怕作文,是不爭的事實。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很多學生平時與人交流時神采飛揚,在寫作文時無話可說。那么,怎樣才能寫好作文呢?下面就談一談我在教學中逐漸摸索出作文教學新模式。
作文訓練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特色的語言,通過真實感人的材料反映我們的生活和情感,突出積極向上的主題,加深對社會的認識。
1.打消顧慮,激發情趣。當學生從低年級剛剛接觸寫話練習時,先幫助學生打消思想顧慮,告訴他們學習寫話就是要學會用筆來說話,平時怎樣想就怎樣說,怎樣說就怎樣寫,怎么寫的有趣就怎么寫。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知道寫話并不難,于是不知不覺地產生寫作的情趣。
2.提問引導,培養情趣。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我選用提問法進行。如在寫看圖寫話時,提出問題把學生帶入情境。圖上都有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他是誰?在哪里干什么?這樣長此訓練,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情趣。學生觀察能力提高了,也擅長發現平常生活的不平常之處了。
3.細心觀察,提高情趣。作文教學是一種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認識客觀世界,并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情感和思想的途徑。
在作文輔導中,學生要走出校園這個圈子,拿起筆來寫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人和事。
1.游藝活動,創設情境。喜歡活動,這是學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加之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將“活動”與“寫作”結合起來,文章自然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2.實踐活動,感受情境。實踐活動是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形式,它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還讓學生在實踐過程的感知、體驗中豐富了作文素材,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區勞動、新聞調查等。
3.表演活動,體驗情境。運用“角色表演法”讓學生扮演寫作題材中的人物,通過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栩栩如生地創演或重演事情的經過,讓扮演者親自體驗事件中的人和事。
小學一、二年級讓學生大量背誦兒歌、淺顯的詩歌以及國學經典,記憶一些童話故事和一些優美的短文、古詩。這樣小學生的說話能力,表達能力就會提高,頭腦中積累的詞匯越來越多,不僅促進了孩子們的思維,更重要的是促進了語言的發展,形成語言積累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閱讀背誦的重要方法就是多讀、熟讀。小學生作文要從積累材料開始。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講的就是要學生動手寫作。中年級時讓學生抄寫一些優秀片斷,好詞佳句。有了一定的閱讀量,才談得上小學生個性化作文。
寫作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只能通過開闊學生視野,放飛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靈活地駕馭語言的能力,學生才能寫出文情并茂的文章來。
傅曉莉(1980—7) 女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人 本科 小學高級教師 立志做名研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