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孟愛平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有效使用多媒體技術
江蘇省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孟愛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建設靈動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我們必須借助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來更新教學手段,開展日常教學。
多媒體 小學語文 教學 運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實現,多媒體進校園、進課堂已成為現代教學的典型特征。這在給教學帶來新的活力的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特別要求教師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這對習慣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來說無疑是觀念的洗滌。特別是高效課堂建設的今天,如何把多媒體技術與新課改理念結合起來,更是一次大的挑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建設靈動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我認為,必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同時克服其弊,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不可否認,多媒體技術給語文課改注入了新鮮血液,為語文課堂增添了生機與活力,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在教學活動中,可能由于對多媒體的“迷信”,過濫地使用,導致語文不語、課堂華而不實之后果。筆者統列,呈以下缺陷。
(1)多媒體成了課堂主角
堂堂課都備有運用多媒體的CAI課件,界面光鮮,動感強,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在動畫上;內容豐富,教學步驟甚至必要板書都預設其中,教師站在電腦旁,不停地點擊鼠標,教學生字、講讀課文、訓練思維等就在一點一按中進行。這樣的課堂教師成了輔助,學生成了觀眾,多媒體占據了主體地位,成了課堂主角。這樣的課堂由應試教育的“人灌”變成了現代教育的“機灌”,典型的穿著新鞋,走著老路。
(2)多媒體剝奪了學生思考權利
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而在實際運用中,我們教師把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體驗、感悟制成了視頻,學生學課文就成了看動畫,沒有了獨特的閱讀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成了寫在他人書上的一句話。這樣,學生思考、想象、感悟等機會沒有了,權利被剝奪了,創新思維的培養更找不到著落。
(3)板書受冷落,作用被弱化
板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特別是教師規范新穎的板書,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是學生不可多得的學習助手。然而多媒體進了課堂后,受到教師極端寵愛,本該必不可少的板書,也被教師兼收并蓄地寫入計算機。一節課下來,有的課堂沒有在黑板上留下一個字。
(4)多媒體課件制作刻意追求感官刺激
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有的教師為了展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置教學內容、目的于不顧,刻意追求感官刺激,把課件制作得花哨耀眼,到處是動感,界面切換也雜音連連。這樣的課件,在實際教學中不但不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反而分散了學生對文本、課堂的專注。
(1)科學性原則
突出科學性原則就是在媒體制作上要做到文字呈現要醒目、語言表述要清楚、圖像清晰明確、動靜適宜科學,不能為動感而分散學習注意力,使用時機要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總之要做到生動而不失嚴肅,簡潔而不失規范。
(2)交互性原則
交互性是多媒體技術的重要特征,較其它媒體優勢更突出,功能更強大,不僅表現在信息的傳遞、組織、控制,更重要的是通過對信息內容和形式進行分解、加工、改造、轉換產生新的信息內容和形式,從而建構新的知識。在建設自主靈動高效課堂過程中,更有助于教師駕馭課堂,開放教學。
(3)直觀性原則
多媒體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直觀,把課文用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元素集結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更有助于理解和吸收,特別是形象思維為主的低年級學生面對描寫年代久遠的故事和風景優美的文章,用多媒體來渲染和呈現是教師用嘴無論怎樣陳述都無法比擬的。
(4)適度性原則
多媒體教學雖然能給我們帶來諸多方便和好處,但只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不能濫用,應適當適量,把握好度,不能過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讓它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因為它而拋棄傳統教學中的合理有效的好東西。
自主需要教師引領,靈動來自解讀生動,高效源于過程有效。新形式下、新課改中的語文課堂離不開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和色彩鮮明的動態視覺,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學,但也有一個方法問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樂此不疲。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多媒體通過營造情境,能以情激趣,激發學生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和積極情緒。
(2)巧設質疑,拓展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利用多媒體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啟迪學生思維,觸發學生靈感,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造條件。如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當學到“草船借箭的經過”這一部分時,播放一段視頻。通過讓學生看錄像、讀課文回答下面問題:“諸葛亮為什么選了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取箭呢?”“諸葛亮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兒擺開呢?這有什么妙用呢?”“諸葛亮為什么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呢?他們不怕曹操的兵出來反攻嗎?”……這樣巧設質疑,學生通過看、讀、議等相結合的方式,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3)增大容量,利于拓展
語文是個涉及范圍廣、信息內容豐富、負載學生基本素養的學科,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將知識遷移形成能力,特別是實踐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就能增大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溝通,拓展語文學習時空,達到知識遷移形成能力目的,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在建設自主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今天,我們需要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但我們要清醒認識,手段也需要優化、整合,也有度的限制,如何揚長、發揮其作用,為創建靈動高效課堂出力,還需要我們根據內容、學情等方面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