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予
人際交往的秘密
——高中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張天予
高中生;人際交往;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人際交往是高中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主要問題,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個人幸福感、學習動力、心理健康等。高中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高峰期,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表現在人際關系中,會過多地相信自己的認知,考慮自身的感受,容易出現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本課采用游戲活動、心理實驗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旨在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自己和他人在人際交往中的角色,在學習與體驗中增強換位思考意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以促進自我成長,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投射的含義,學會審視自己的心態,形成從自我審視到換位思考,再到用合理的方式處理人際交系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游戲活動、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激發學生思考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人際交往中,學生能審視自己的認知和心態,能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注意溝通交往的方式,遇到摩擦時能妥善處理,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方法:游戲活動、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
教學準備:將全班分成6組,每組準備記號筆1支,白紙1張,彩色紙每人1張;音樂《青春紀念冊》《友誼天長地久》。
教學過程:
一、團體暖身階段:比比“友”多少
教師:我們分小組來做一個熱身活動——比比“友”多少。這個活動需要組長發言,組員快速動腦,為組長提供帶“友”字的詞語,越多越好。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第一,過程中如果有小組突然詞窮了,那就直接被淘汰;第二,我們要注意聽別的組的詞語,如果你們組重復說了同樣的詞,那么也被淘汰。桌上的白紙可以用來記錄。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
學生按順序依次說出和“友”相關的詞語,按游戲規則進行活動。
教師:大家都非常厲害,想出了這么多關于“友”的詞。有人說,世界上唯一不帶刺的玫瑰就是友情,各種各樣的朋友在我們的生命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要友好、友愛,才能在人際交往的海洋中徜徉。本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找尋人際交往的秘密吧!
設計意圖:通過競賽的方式導入課堂主題,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在搜集與“友”相關的詞匯時,形成思維碰撞的競爭局面,快速活躍課堂氛圍,達到“暖身”的效果,為接下來的課堂鋪展做好準備。
二、團體轉換階段
教師:人際關系在生命里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
PPT呈現:
(1)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使工作成功率與個人幸福達成率達85%以上;
(2)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因素中,85%取決于人際關系,而知識、技術、經驗等因素僅占15%;
(3)大學畢業生中,人際關系處理得好的人平均年薪比學習優等生高15%,比普通生高出33%。
(4)某地被解雇的4000人中,人際關系不好者占90%,不稱職者占10%。
教師:看了這幾組數據,我們認識到人際關系在個人成長、發展、獲得幸福感和價值感當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怎樣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呢?人際交往當中,有哪些秘密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手寫你我”的活動。
1.手寫你我。(播放音樂《青春紀念冊》)
活動規則:
(1)在彩色紙上寫下: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的人;寫一寫我右手邊這位同學,我認為他/她是一個……的人。
(2)寫完之后,把你的紙條給右手邊的同學,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和他人寫下的自己有哪些不同呢?
(3)學生思考。并分享:通過這個活動,你發現了什么?對你的人際交往有何幫助?
教師: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換位思考,經常站到別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問題。
2.傷痕實驗。
教師: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傷痕實驗”。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愿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面部有傷痕的陌生人作何反應。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里,由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畫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愿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看化妝的效果,然后鏡子就被拿走了。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涂一層粉末,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禮、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教師:明明志愿者臉上沒有傷痕,為什么他們還是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不友好呢?實驗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啟發?
學生分享。
教師: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人們依據自己的需要和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征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叫做投射。我們若對自己的看法正向,在人際關系中,就能較坦然地面對別人的眼光與評論;若看法負向,在人際互動中就會顯得不自在,接著也許會退縮、也許會攻擊,陷入人際互動中的惡性循環。如果在人際關系中出現了問題,我們首先可以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許不是關系出了錯,而是我們的認知出了錯。
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用科學形象的研究數據進行說明,旨在讓學生意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手寫你我”活動讓學生通過比較“我眼中的我”和“你眼中的我”的差異,體驗換位思考的意義。呈現心理學中的傷痕實驗后,重點讓學生分享內心感受,教師總結提升,引導學生思考人際交往中的“秘密”。
三、團體工作階段:情境再現
學生情境表演:
張帆:你能教我一下這道數學題嗎?
王林:你看看今天講的書上的那道例2,解題思路是一樣的。
張帆想:王林現在都看不起我了,問他一道數學題還磨磨唧唧的,真不是什么好同桌。
二十分鐘過去了,張帆還是沒做出題目,王林也早就忘記張帆請教自己數學題的事情了,他思考了很久的歷史大題還不會做,于是問張帆。
王林:張帆,這道歷史題目該怎么回答呀?題目中明清時期“中國的發達起了使其自身的發展速度放慢的作用”指的是什么?
張帆(很不屑):你自己去看書就會了。
王林(繼續問道):書的哪一頁呢?你能幫我劃一下是哪里嗎?
張帆(推開他的書):別以為你成績好就可以仗勢欺人,你自己去想吧。
王林(覺得莫名其妙,心中憤怒的火苗躥了上來):你自己心情不好,態度也不用這么差吧?怎么了,我成績就是比你好!
小組討論分享:
問題一:王林和張帆產生了矛盾,你覺得王林的想法、說法、做法有哪些不妥之處?
學生1:王林沒有換位思考。
問題二:王林和張帆產生了矛盾,你覺得張帆的想法、做法有哪些不妥之處?
學生2:張帆因為王林的無心之舉產生了投射。
問題三:想要修復王林和張帆的關系,他們應該怎么做?
學生3:他們應該注意交往方式,互相體諒、寬容,遵循公平、互補原則。
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都特別透徹,而且提出了非常合理的辦法幫助兩人修復關系。在這個情景中,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到了投射在人際關系中的影響,看到了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同學們還提到了人際交往過程中體諒、寬容、相互尊重、公平互補等非常重要的人際交往秘密。
設計意圖:本環節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人際交往中的 “秘密”,并將重點放在如何使用這些“秘密”上。用學生普遍性的生活情境展開教學,可激發學生思考如何解決人際交往中的矛盾。通過角色扮演,還原生活場景,可進一步增強體驗感,將課堂生活化。
四、團體結束階段:人際交往幫幫幫
播放音樂:《友誼天長地久》
教師:課前,在座的每位同學都匿名寫下了一件人際交往中煩惱的事情,現在我把這些紙條隨機發給你們,你們會如何幫助同伴緩解煩惱呢?請按以下思路寫一寫:
我覺得你可以先這樣審視自己:__________
換位思考,對方或許: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覺得你可以(怎么說、怎么做):_________
課后,心理委員收集所有紙條裝訂成冊,全班傳閱、分享。
教師:人際交往中,磕磕碰碰是難免的,審視自己的心態和眼光是我們客觀對待人際交往的第一步。在實際生活中,投射和換位思考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如果我們嘗試著有意識地將心比心,有意識地注意交往的方式,可以收獲更多的溫暖。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目的在于真正讓學生“學以致用”,幫助學生用課堂所學“秘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其實也是幫助學生澄清自我認識和心態。用“互幫互助”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學習其他同學人際交往時的方法和技巧,并且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幫助,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達到情感升華的效果。
教學反思:
關注學生需求,從學生面臨的困惑中找尋教學主題。筆者在做個案輔導的過程中發現人際交往問題特別突出,而且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此萌生了設計人際交往輔導課的念頭。
課堂上,學生互動非常精彩,游戲活動、心理實驗、角色扮演的設置,讓相應的活動體驗、實驗啟發、小組合作思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教學中,要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參與、感受、體驗和分享,而教師僅僅扮演一個歸納總結學生觀點的角色,接納學生在課堂上暴露的人際交往問題。
活動的每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團體轉換階段呈現四組數據,旨在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學生對傷痕實驗啟示的回答中,出現“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現象,教師要給予啟發和指導;學生扮演的情境設有三個問題,課堂上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教師要在前面兩點“秘密”的運用基礎上做一個提升總結,盡最大可能激發學生思考。最后一個環節,將人際交往秘密有意識地向現實生活遷移,并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被幫助的溫暖。
G444
B
1005-6009(2017)88-0064-03
張天予,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城南中學(浙江紹興,312300)心理健康教師,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