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彩芳
思品課中妙用公益廣告
毛彩芳
公益廣告;思品課堂;事半功倍
思品課的價值體現在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提升學生為人的基本素養(yǎng)。公益廣告以其特有的人文色彩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社會價值。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我們的時代特點,借助多媒體教學設施,將公益廣告引入思品課堂,可以讓思品教學事半功倍。
1.用公益廣告導入——調動思維,主動體會。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認識過程,需要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多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則是這種認識過程能否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一個好的導入,可以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思想品德》(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課《人不能選擇父母》第三框題“孝敬父母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父母對孩子的過多關注,使得孩子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這樣的教學內容,傳統(tǒng)的說教只會適得其反。如何在課堂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確實要動一番腦筋的。于是上課伊始,我以央視的公益廣告《打包篇》導入:一位老年癡呆的父親,他什么都不記得了,不記得家在哪,不記得吃過飯,甚至不記得眼前的這個人就是他的兒子,但他卻把餃子塞在自己的口袋里,只因為他記得自己的兒子最愛吃餃子。廣告時間很短,畫面卻很生動、感人。短短1分28秒,給學生很深的感觸,順利而有效地完成了導入。
2.教學重難點用公益廣告——深入細致,易突破。教學重點是教材中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教學難點是教學中難于理解或領會的內容,初中思品課的很多專題中,同一個內容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突破了這兩個“點”,提升學生思想認知能力和水平的任務就已完成大半。我在教學中發(fā)現適時地播放公益廣告,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有效提升對重難點的理解。
例如,七年級上冊第6課《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第二個框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一課的 “愛心有時是驚天動地的,更多則在于點點滴滴的真情實意當中;愛心是一份情感、一種責任,它需要啟迪、激活、熏陶和培養(yǎng)”是教學重難點。我運用了一則公益廣告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好人郭明義》。課堂上觀看完這則公益廣告之后,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郭明義對社會的責任感,他引導了周圍很多人和他一起獻愛心,說明了愛心是需要啟迪、激活、熏陶、培養(yǎng)的。課堂很順利,沒有了生搬硬套,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得以實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得以升華。
3.課堂總結用公益廣告——畫龍點睛,深化主題。一個有效的課堂總結,可以鞏固知識,檢驗效果,強化興趣,活躍思維。初中思品課的內容知識性的東西不多,更多的是德育上的內容,所以課堂總結可以經常采用情感升華的方式。
例如,八年級上冊第2課《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第三框題“向自己的目標邁進”。在課堂總結時,我采用了播放公益廣告《再一次,為平凡人喝彩》。這一課時,處于這個課題的最后,是本課內容的總結。我將這個公益廣告放在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時播放,不僅僅為這一課內容做總結,更想使學生感受公益廣告帶給人的正能量。
G633.2
A
1005-6009(2017)75-0063-01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