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彩云
心理健康教師的自我成長之路
賀彩云
在心理健康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話題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師群體被賦予空前的重任并寄于厚望。但是,目前各地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結構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專業(yè)、專職的少,非專業(yè)、兼職的多;規(guī)范、計劃性培養(yǎng)的少,短期培訓和自學成才的多;男性教師少,女性教師多;中年教師少,青年教師多;等等。教師成長途徑和支持環(huán)境也不理想:師范類大學心理學教學效果沒有得到充分保證,缺乏科學、規(guī)范的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計劃,“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培訓”局限性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評估、督導體系基本空缺,等等。心理健康教師的成長已成為一個重要話題,關系到教師能否實現(xiàn)職業(yè)角色期待,適應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
心理健康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有計劃的培養(yǎng)、有組織的培訓、有落實的平臺和保障條件、有細化標準的評估督導等外部支持條件,但教師成長最根本的還是有賴于增強自我成長意識,采取自我成長的有效策略,因勢利導,應需而為,努力成長為能勝任心育工作的陽光教師。
心理健康教師需要擁有自我成長的價值意識。自我成長有利于激發(fā)教師潛能,增強工作勝任力,增大對學生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增強自我生命的張力。自我成長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更是一個愉悅的過程。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享受角色期待與角色實現(xiàn)的統(tǒng)一,即專業(yè)的成長目標、心靈成長目標、其他素質成長目標得到統(tǒng)一實現(xiàn);可以享受生命不息、成長不止的發(fā)展全過程;可以享受“我的生命我呈現(xiàn)”的個性化特色成長。
心理健康教師需要采取自我成長的有效對策:其一是學習,學習的內容包括基礎心理學類、心理教育類、技能類、邊緣類等知識。學習途徑包括系統(tǒng)修業(yè)(進修、修學位)、參加各類培訓、讀書自學、個人交流、小組交流、校際交流、復制他人的思想觀念或感悟等。其二是借鑒與探索,借鑒新的心理教育理論與方法,結合工作進行項目、課題研究,開展個案研討,不斷積累工作經(jīng)驗并反思。其三是積極面對職業(yè)環(huán)境,發(fā)掘利用職業(yè)環(huán)境資源,促進自我成長。其四是揚個性之長,補個性之短;揚性別心理之長,補性別心理之短。其五是以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和方法技術調適自己的心態(tài),必要時坦然尋求專業(yè)干預,追求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即使是心理學科班出身,即使持有最高級別的國家級資格證書,也只說明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更好的成長基礎。要想一片土壤不叢生雜草,唯有讓莊稼生長茂盛;要想心靈柔韌強勁,唯有讓它日日成長。心理健康教師有了“自我成長”這個職業(yè)生命的保鮮劑,才能更好地自助助人。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