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波
與不同的自己相遇
——高中心理活動課教學設計
孫鳳波
高中;心理活動課;體驗;不同的自己
設計理念:
高中階段是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筆者在工作中發現這一時期的學生開始更加關注內在自我的發展,他們對自我的變化和呈現的不同特點感到困惑、不接納。埃里克森指出:“在青少年時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自我同一感。這種統一性的感覺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 (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識、深入探索自我,特設計了本節課。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活動多角度認識自我。
2.學生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對自我進行接納與整合。
3.對自我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接納自己。
教學對象:高一學生
教學重點:體驗不同的自己
教學難點:我和我的自己們
教學方法:活動體驗、小組討論、系統排列、繪畫
教學準備:幻燈片、背景音樂、學生用紙、油畫棒、每組1塊展板
教學過程:
教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誠摯地邀請大家積極地投入我們的活動,真誠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時也給每位同學支持與鼓勵。大家接受我的邀請嗎?
學生:接受!
設計意圖:課堂約定,既告知了學生心理課的具體要求,又創設了安全、尊重的課堂氛圍和基調。
教師:同學們,在這個明媚的日子里,很開心能夠與大家共同開啟我們的心靈旅程。今天的相聚將會在我的生命中留下非常珍貴的記憶,所以,今天我帶來了一個有點小緊張的自己,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自己,還有一個接納和包容的自己,你們歡迎這樣的我嗎?
學生:歡迎!
教師:謝謝大家的掌聲!那么,我也想問一下同學們,今天你帶來了一個怎樣的自己呢?請覺察一下此時的自己。接下來,讓我們互相了解一下吧。請大家起立,每位同學依次跟小組的成員打招呼,告訴大家:今天,我帶來了一個______的自己。介紹完畢的小組安靜就座,等待其他組的完成。
學生分組活動。
教師:大家都介紹完畢,我來采訪幾位同學。(隨機點)你今天帶來了一個怎樣的自己?你呢?你們小組都來了一些怎樣的自己呢?
學生:我今天帶來了一個開心(好奇、平靜……)的自己。
教師:與這么多不同的你們相遇,我很開心。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是不是只有這樣的自己呢?
學生:不是。
教師:是呀,生活中的我們肯定是多面的、立體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與不同的自己相遇。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自然、真實的自我呈現,與學生進行互動,力圖創設溫暖、安全的課堂氛圍,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通過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的思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課堂。小組活動既起到熱身的作用,又承擔導入的任務。活動完成后,讓學生思考,從而順利導出課題。
播放背景音樂——鋼琴曲《清晨》
教師:下面,請大家拿出手中的人物卡片(人物卡1),讓我們一起來尋找不同的自己。

請以“當______________(遇到的情境)時,我遇到了____________的自己”的格式來進行表述。以我為例:當面臨一項重要任務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敢于挑戰的自己;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遇到一個安靜的自己……這張卡片上每一個人物分別代表每一個不同的自己。我講清楚了嗎?
學生:清楚了。
教師:接下來,請大家靜下心來,慢慢探索。如果你找到的比較多,可以寫在卡片的反面。
我看到有的同學找的多一些,也有的同學找的少一點,沒有關系,探索是無限的,我們可以保留一份空白給以后的自己。
學生探索,填寫人物卡1。
教師:在這有限的時間里,你都遇到了一些怎樣的自己呢?跟組內的同伴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學生小組交流。
教師:好,你都遇到了一些怎樣的自己呢?哪位同學愿意跟我們一起來分享?
學生分享。
教師:非常感謝,你讓我們了解了這么多不同的你。同學們的分享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你們。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是那么的豐富多彩。那么,這些不同的自己分別帶給了你怎樣的感受?給你的成長帶來了怎樣的力量?讓我們進入體驗工作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力圖讓學生從多角度發現不同方面的自己。結合具體的情境來思考,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探索自己內在的心理特質,從而能夠更好地覺察自己。人物卡片的使用,能夠形象、客觀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豐富多彩。
1.彩繪不同的自己。
播放背景音樂——鋼琴曲《kiss the rain》
教師:用心體驗每個不同的自己,根據你的感受,選擇不同的顏色來表達。請把人物卡1上的每個人物涂上相應的色彩。在涂色的過程中,靜靜地體會和感受每一個自己帶來的身體上、心理上的變化。
涂色完畢,請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師:不同的自己帶給了我們不同的感受,有的讓我們感到喜悅、幸福,有的讓我們感到難過和消沉。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面對他們呢?下面讓我們通過一個小活動進一步來感受和體驗。
2.角色體驗:我和我的自己們。
教師:哪位同學想參加?好,帶著你的卡片到前面來。請在人物卡2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貼在胸前。(參加的同學稱之為主人公A)請你從班級當中找同學分別來代表每一個不同的自己,如,你可以試著這樣邀請:×××,請你代表努力的我。被邀請的同學迅速到前面來。

我還需要一名同學做助手。助手的任務就是要迅速地將他所說的每一個自己寫在卡片上并遞給代表的同學。(使用不同顏色的人物卡2)
現在,讓我們再來明確一下各自的任務:
代表:用心體驗自身角色,認真、投入并思考自己的存在給他的成長帶來了哪些力量。
臺下同學:體驗、感受并思考: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不同的自己呢?
現在,請每個代表迅速進入你所代表的角色,每個人在心中再次確認:我代表的是______。
教師面向主人公A:現在,請你用心來感受站在面前的每一個自己,根據你的感受,安排他們的位置,直到你覺得舒服為止。(在安排位置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A思考:你為什么做這樣的安排?請與負面的自己對話,看看他有什么想說的?教師和學生A對話完畢后,繼續引導:A,你現在有什么新的感受?想不想對他們的位置做些調整呢。為什么?你現在可以跟這些自己們做一個表達,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肢體語言,如握手、擁抱等。)
感謝每一位參與的同學。請代表同學把名片摘下來,褪去代表的角色,重新回來做自己。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了怎樣的收獲?小組內迅速討論一下,時間1分鐘。
學生:每一個自己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即使是消極的自己,也會促使我們去反省,從而讓自己不斷進步。
教師:確實如此,如同我們手中的卡片,每一個自己都是手拉手在一起。他們的存在從不同的角度帶給我們成長的力量,推動著我們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活動,層層深入地讓學生去體驗和感受,從而形成對自我的接納和認可。在“彩繪不同的自己”環節中,學生通過色彩來表現每個自己帶來的心理感受,增強對自我的整體認同感。“我和我的自己們”環節則是通過系統排列的方式,更生動、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側面的自己對自身的成長都具有推動作用,從而形成對自我的整體認識。
播放背景音樂——鋼琴曲《夜曲》
教師:此刻的你肯定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那么,你想要跟親愛的自己說點什么呢?請在卡片的圓圈中寫下來。
每個人都在對自己進行著最深情的告白。現在,停下手中的筆,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吧。
學生分享。
教師:聽到大家的分享,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對自己的接納、認可、喜歡和愛。下面請大家將手中的卡片迅速貼到各組的展板中。
學生作品展示,并裝訂成冊。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給自己寫一封信的方式,再一次讓學生在心理上進行自我接納與肯定,從而形成對自我積極的情感體驗。此部分既對本節課進行了回顧與梳理,同時通過作品展示,又將本節課推向高潮。
教師:感謝今天這場美麗的遇見,這本冊子里留下了每個人探索自我的足跡。探索自我,是人生中一項永恒的課題,不斷地探索自我,就能發現生命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就能夠找到自身成長的力量。祝福大家,在探索自我的旅途中不斷遇見更加美好的自己!
教學反思:
近年來,在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心理活動課也在不斷向縱深發展,尤其是面對高中的學生,需要增加探索的深度。于是,筆者力求在關注活動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體驗性,讓學生能夠向內看到自己。在設計本節課的時候,筆者將新穎的活動形式與心理技術相互融合,讓學生能夠產生深刻的心理體驗。人物卡片及色彩的使用,使學生能夠生動、具體地感受到自己的豐富多彩,從而增強了對自我的整體認同感。“我和我的自己們”這個環節,則是運用了系統排列技術,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側面的自己對自身的成長都具有推動作用,從而進一步形成對自我的接納和認可。
一節好的心理課,一定要觸動學生的內心,增強他們的感受性和覺察力,而這必然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G441
B
1005-6009(2017)56-0066-03
孫鳳波,山東省平度第一中學(山東平度,266700)心理健康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