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梅
做真實的心理健康教育
——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學校心育評析
季春梅
心育;自覺;融合
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學校作為首批江蘇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其心育工作通過與學校辦學理念、辦學實踐、學生發展自發融合,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把學校的心育工作引向自覺的心理-文化教育過程,獨具質樸、真實與創造之美。
學校辦學,需要不斷追問教育的目的,探尋適合學校實際發展的路徑,最終形成能夠實現學生發展的育人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也應回到“原點”,思考心理教育的目的,關注和重視人的主體性發展,最終實現學生的積極心理發展。丹陽市實驗學校的心育工作緊扣“自然、自主、自在”的“三自”辦學理念,以“健康人、文明人、幸福人、責任人、學習人”的學校育人目標內容賦予了心育工作豐富的內涵,立足學校的生源、環境等一系列實際狀況,讓學校心育工作始終不脫離學校的土壤,突破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單一的“工具”范式,凸顯其“價值”范式。這種心育與辦學理念的融合是基于現實并尊重歷史的、是原創的,體現出難得的質樸之美。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把握人性特有的心理規律與過程特點,其實質是一種發展性教育,它既是一種教育思想,也是一種教育實踐。在學校的心育輔導、活動的開設中,結合學校辦學實際,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在教育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學校結合學校“三自課堂”模式打造心育課堂教學特色,結合學校心育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心育課程體系,結合鎮江市初中學校首個校級心理名師工作室開展各類主題研討和課題研究活動,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充分體現人性內涵的豐富,使學校心育工作完全符合并融于學校辦學實踐,這是一種自覺的心理教育過程。只有自覺地促進了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才是真實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方法和手段,其核心功能在于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然而,任何一種成功的教育都離不開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因此,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以心理教育為依托,心理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學校努力創設陽光、馨香校園,營造尊重、信任的積極氛圍,并通過“自在大講堂”、校園心理劇等各項活動激發學生動力、張揚學生個性,達成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不僅如此,教師的活力、自主性也大大增強。只有心育與學生發展全面融合,才能夠在主體性發展的基礎上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樣的心育工作是基于學生主體性發展、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創造性工作。
G444
A
1005-6009(2017)56-0034-01
季春梅,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南京,210013)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管理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