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也要與時俱進
學校設立規章制度,是為了規范和限制學生的行為。但很多學校在尋求教育上的突破時,連學生形象都千篇一律,何來精神與個性的獨特呢?當學校成為工廠,教室成為流水線,恐怕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與初衷。
我覺得,一味地限制學生的穿著和行為并不可取,適當釋放學生的天性才更有必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更具個性才是未來教育的出路。先從表象的東西開始放寬,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想象。現在的社會不是有一個信息爆炸、科技爆炸、創意爆炸的大環境么?學生未來要步入的環境都已經如此活泛,那憑什么學校要限制學生在外表上的自由意志呢?
我自己的班級里也存在學生燙染發的現象,一方面我在擔心該學生是否會被視作在挑戰學校的準則制度,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這個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與嘗試。但是基于學校規章制度,我只能勸導學生不燙染頭發,不穿著過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我的這種行為是否限制和壓抑了學生追求美的天性呢?
如果從小事上就束縛了學生的天性,那我們何談個性化教學呢?我真的不希望學校變成一個批量化生產的教育機器。
學校禁令不是一塊萬能的狗皮膏藥,哪里出了問題就往上貼。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有自我限制的意識存在,有自我審視度量的能力,我們要引導這種力量的顯現和發揮作用。學校的制度規范自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也要與時俱進。
(江蘇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凌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