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守底線才能行穩致遠
政府相關部門、職校主管部門對學生實習工作的統籌指導、監督管理責任缺失,校方后續教育、監護乏力甚至缺位,實習單位重“用”輕“育”、同工不同酬,等等,任何一方面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導致所謂的職校生“實習事件”。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兒?是上級部門、學校、實習單位三方不能統一思想、步調一致,實質是職校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其法律身份(學生身份)得不到充分尊重與客觀對待。職校學生實習一旦釀成“事件”,板子通常只重重地打在組織實習的學校身上。不在局中,可能很難體會到職業學校“組織”的難處。當然這不能作為學校逃避責任的推脫之辭,因為職校至少可以做到不違規。
《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下稱《規定》)與之前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相比,確實細化了許多,嚴格了許多,規范了許多,且很多條目極具現實針對性。法律法規(規章)是條“紅線”,職業學校依學制要求安排學生實習,須嚴守“三條底線”,方可不碰“紅線”。哪三條底線呢?一是實習的教學屬性不偏離。職業學校必須認識到,實習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延伸與拓展,是要組織學生去學習、實踐課堂上(實訓室里)學不到的東西。二是學生的權益不受侵害。嚴格按《規定》要求,簽訂學校、實習單位、學生個人三方協議,確保學生知情權,充分尊重實習學生的學生身份,切實保障學生相應的勞動保險福利待遇。三是學校的全程管理不放棄。依《規定》要求,職業學校在實習組織、實習管理、實習考核、安全保障等實習工作各個環節均不得缺位,均負有責任。
(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 楊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