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民革寧夏石嘴山市平羅支部"/>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田艷芳
植根于歷史 行走于未來
——記民革寧夏石嘴山市平羅支部
◎田艷芳
平羅縣位于寧夏銀川平原北部,東臨黃河水,西靠賀蘭山,素有 “塞上小江南”之美譽。歷史上,匈奴、鮮卑、突厥、黨項等少數民族曾在這里逐水草而居。平羅縣進可攻退可守,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歷朝歷代都設重兵扼守。近代以來,平羅縣亦是寧夏革命的前沿陣地,涌現了一批優秀的革命家,為平羅與寧夏的解放作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寧夏民革前輩劉堂琛、高尚信、閆廷棟等人。他們親歷了那段風起云涌的歲月,也因之成為民革平羅支部的籌建者。
民革平羅支部,是寧夏民革最早成立的基層組織之一。1951年,由時任寧夏省立平羅簡易師范校長高尚信和教導主任閆廷棟二人負責籌建。高、閆二人皆是19世紀30年代 “寧夏留平 (北平)學生會”成員,參與過學生會 《銀光》 (后改名 《曙光》)油印刊物的創辦與編輯工作。返寧后,又都進行過抗日宣傳、掩護中共地下工作者等活動。據 《平羅縣教育志·閆廷棟傳》記載:“他被國民黨寧夏和北平的統治者視為赤色分子,曾兩次被捕入獄,均因無確鑿證據,被營救出獄。”
平羅支部老一輩杰出的黨員還有參與過和平解放平羅城、連任五屆支部主委的冒良辰,18年如一日在平羅街頭報欄張貼 《團結報》的閆登科,被 《寧夏日報》和寧夏電視臺報道的優秀教師、后任民革石嘴山市委會第一屆委員會主委的楊啟榮等。
翻過歷史的一頁,年輕一代黨員們繼承民革前輩的優良傳統,續寫民革事業新篇章。
趙學芝,1995年任平羅支部主委,2002年任平羅縣副縣長,2005年任石嘴山民政局局長,現任石嘴山市政協副主席、民革石嘴山市委會主委。雖已離開平羅縣多年,對于平羅支部的感情,她是最濃厚的,并一直關注著支部的發展。
楊惠娟,2005年擔任平羅支部主委,現任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人大副主任。2016年5月,接過主委接力棒的是平羅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樊燕。平羅縣脫貧攻堅的歷史重任、民主黨派履職的新要求新任務,雙重責任壓在她柔弱的肩上, “擼起袖子加油干”是她唯一選擇。
“獨木不成林,黨派基層工作僅靠主委的個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黨員的共同參與和努力。”2017年春節前夕,樊燕帶領支部一班人行走在平羅縣城一條坑洼不平的巷子。巷子太窄,照例,他們把汽車停在了巷口。很快,一行人拐進了一戶人家。熟門熟路,就像回自己的家。這里,住著現已90歲的楊啟榮。每逢春節、古爾邦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支委班子都會看望慰問老黨員,還為年齡大的黨員集體過生日。這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塑造著團隊的共同體意識。
其他在職黨員們亦生發著勃勃生機:黨員張淑琴在氣象行業兢兢業業,獲全國優秀氣象測報員榮譽稱號;馬建軍、景衛東、王亦東為寧夏農業、衛生、教育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獲得所在行業全區先進工作個人榮譽稱號;黨員張華自愿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了一名年輕的白血病患者,成為寧夏首個非親緣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正如托爾斯泰所言,普通個體生命的升華構成歷史的合力。民革平羅支部的歷史,就是由這樣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民革黨員傳承、書寫與推動的。

民革平羅支部集體為老黨員過生日。
作為參政黨基層組織,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建言獻策,推動地方發展,是其政治存在的價值所在。民革平羅支部一直以來積極發揮黨員優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諫真言獻良策,在當地政治舞臺上占據了一席之地。2016年,支部28名黨員中擔任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16人次,在平羅縣各民主黨派中占比最高。
一段時間以來,寧夏在各縣區推行領導干部退居二線政策,即達到一定年齡的干部由領導職務轉任非領導職務,在編不在崗,達到法定的年齡再辦理退休手續。該項政策實施的初衷,是為解決領導干部超職數配備問題,給年輕干部提供更多的選拔任用機會。但政策實行一段時間后,卻帶來人才資源嚴重浪費、編制和公共財政資源利用率低下、新的人員超編、制度性吃空餉等問題。其中,僅平羅縣三年間退居二線的領導干部就達207人。為此,民革平羅支部在黨員王秀娟提供素材的基礎上,提出了 《關于解決我區基層退二線干部問題的建議》,該建議被民革寧夏區委會作為集體提案報送自治區政協會議。建議被立案后得到自治區政府領導的批示,自治區人社廳進行了重點辦理。
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支部經常參加活動的15名黨員共撰寫提交議政材料150件,人均10件、每年2件。量變是質變的前提。有了量的堆積,民革平羅支部參政議政的 “質”得到升華:近5年,被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三級政協會議立案94件、自治區政協重點督辦提案 1件、石嘴山市政協大會發言 2件、石嘴山市政協主席重點督辦提案 2件。僅以2016年數據為例,在政協平羅縣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民革平羅支部提交提案 23件,立案 11件,其中集體提案 4件,個人提案 7件,重點督辦提案 1件;提交大會發言 6篇,采用4篇。
一份份建議的背后,傾注了民革黨員對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注之情;一件件建議的辦理,體現了地方黨委政府采納參政黨基層組織建議、推動地方發展的有力之舉。諸如,石嘴山市餐廚垃圾得到集中處理、社會養老工作得以有序推進、幸福村莊得以規范建設,等等,都是力證。
這些建議的辦理,讓群眾享受到了真正的實惠,也讓民革黨員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 《關于盡快撤銷星海湖收費站的建議》一案被受理后,撤銷了星海湖收費站,暢通了平羅縣和大武口間的通道,得到了當地群眾的稱贊; 《關于在紅瑞移民新村設立銀行營業網點的建議》被平羅縣政協列為重點提案,推動了營業網點的建設,方便了群眾的生活。
參政議政的收獲, “讓我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渠道,讓我的心靈得到撫慰,靈魂得到升華”。每逢所提建議得到解決,支部副主委王秀娟都會陶醉在自我價值的實現中。
2014年12月1日,民革中央 “伸出博愛之手——民革基層組織牽手困難群眾活動”總結表彰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民革平羅支部被評為“伸出博愛之手——民革基層組織牽手困難群眾活動”優秀基層組織,是寧夏民革唯一受到表彰的基層組織。2016年9月9日, 《團結報》 “凝心聚力十三五·團結行”系列活動報道組走進平羅,對民革平羅支部 “博愛·牽手”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專訪。
社會服務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民主黨派基層組織擴大社會影響、宣傳多黨合作制度優越性的途徑。紅翔村,是平羅縣紅崖鄉2008年新建的生態移民村。在這個移民村里,民革平羅支部用自己的實際幫扶行動,讓來自寧夏涇源、隆德、海原、原州四個縣區的移民記住了民革、熟悉了民主黨派。
村民汪某某是從浙江遠嫁到紅翔新村的媳婦。丈夫不幸溺亡后,家中留下了有聽力障礙的公公、盲人婆婆、兩個智障和先天性白內障的小叔子以及年幼的女兒。面對生活劇變,她一籌莫展,既不能放棄又力不從心。民革平羅支部把她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組織黨員捐款、聯系愛心人士捐款捐物、指導搭建小拱棚、聯系農產品銷路……通過民革的幫扶和自身努力,汪某某一家逐漸擺脫了生活困境,走上了較穩定的自我發展之路。
在民革平羅支部的扶持下,紅翔村建立了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肉兔養殖基地、種苗栽培基地,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勞動就業培訓工作站,75戶貧困戶及殘疾戶發展了養羊產業。
而基地的建設、合作社及產業的扶持,甚至農產品的銷售,都離不開支部黨員提供的技術指導和工作支持。黨員、農藝師馬建軍指導移民建溫棚、培育種苗;黨員、畜牧師吳光俊向移民講解畜牧養殖及牲畜疾病防治技術;黨員、平羅縣副縣長蔣新錄協調組織專家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動員非公企業為移民提供就業崗位;等等。
除集中幫扶紅翔村外,民革平羅支部還借助黨員資源,積極開展送醫送藥、文藝演出慰問、義務植樹、捐贈圖書校服學習用品等社會服務活動,逐步樹立民革基層組織良好的社會形象。
植根于歷史,行走于未來。民革平羅支部66年優良傳統不變,66年優良作風承繼。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期待民革平羅支部的未來更精彩。
(田艷芳,民革寧夏區委會組宣處副處長/責編 盧淼)